在“非標準”審計報告的背後,洲際油氣還存在諸多的“尷尬”,如轉型花費的鉅額資金終成公司的負累,大量債務逾期使得法律訴訟接踵而至,監管機構的處罰也是雪片般飛來,再加經營方面營收利潤均“不給力”,一時間讓洲際油氣危機四伏。
7月23日,洲際油氣發佈公告稱,“由於問詢函涉及的內容較多,部分事項需要進一步補充和完善,無法在原定時間內予以回復”,因此,將延期回復上海證券交易所下發的年報監管問詢函。作為2019年最後一批披露年報的企業,洲際油氣在今年6月末披露了2019年年報內容,而就在這披露半個月後,公司收到了上交所下發的問詢函,要求公司補充非標審計意見所涉及事項,以及公司生産經營及業績情況,同時還要求其對公司的油氣資産減值、産量等也做相應的解釋。
近年來,洲際油氣一直處在多事之秋,公司發佈的年度審計報告在近兩年已經連續被中匯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夥)出具了“非標準”意見。其中,2018年年報,因多筆到期債務無法償還或兌付,另外有多個銀行賬戶及多個子公司股權被司法凍結,會計師事務所認為存在可能導致其持續經營能力産生疑慮的重大不確定性,在審計報告中出具了“帶強調事項段、其他事項段或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段的無保留意見”;2019年年報,因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對其境外子公司實施現場審計以及未能對雲南正和的還款能力獲取充分、適當的審計證據,出具了“保留意見”的審計報告。
其實,在連續被出具“非標準”審計報告的背後,洲際油氣其實是存在諸多“尷尬”的,如轉型花費的鉅額資金終成公司的負累,大量債務逾期使得法律訴訟接踵而至,監管機構的處罰也是雪片般飛來,再加經營方面營收利潤均“不給力”,一時間讓洲際油氣危機四伏。
實控人業績承諾恐難完成
資料顯示,洲際油氣此前的簡稱為“正和股份”,是以房地産開發、租賃及貿易業務為主。2014年6月,公司以31.03億元的價格收購了位於哈薩克的馬騰石油95%的股權後,公司的主營業務便開始由房地産向油氣行業轉型,簡稱也隨之變更為“洲際油氣”。
2015年8月,馬騰石油以21.56億元的價格購買了同位於哈薩克的克山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克山公司”)100%的股權,該公司主營也是油氣業務,同時,伴隨著上市公司對房地産業務的剝離,洲際油氣成為以油氣業務為主的公司。由於2015年對馬騰石油的收購,是控股股東先行收購再置入上市公司的,因此,上市公司與控股股東之間曾簽署了業績承諾協議。
根據控股股東廣西正和實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西正和”)的承諾,馬騰石油在2014年、2015年以及2016年這三個會計年度(以下簡稱“補償期間”)累計實現的合併報表的凈利潤總和不低於31.46億元,如果業績不達標,則廣西正和將對上市公司進行業績補償。
然而,廣西正和的“運氣”似乎很不好,從2014年下半年,也就是收購馬騰石油的當年開始到2015年,國際油價出現了急劇下跌,由112美元/桶高位一度下跌至最低的27美元/桶左右,較長時間內低於全球油氣企業單桶40美元的平均成本。如此意外的情況讓馬騰石油很被動,業績也遠遠不及預期。根據上市公司公告,2014年和2015年,馬騰石油分別實現凈利潤5.56億元和0.62億元,其中2015年的業績大幅下滑了88.85%。此時,作為業績承諾人,又是上市公司實際控制人的廣西正和眼見業績承諾實現無望,於是便在2015年9月調整了業績承諾協議,將原來的業績補償期由之前的三年調整為七年,即2014年至2020年,七個會計年度累計實現的合併報表的凈利潤總和不低於31.46億元。
問題在於,今年已經是其業績承諾的最後一年,其業績承諾的實現情況又是如何呢?
《紅週刊》記者查閱洲際油氣當時的收購資料以及歷年的年報數據發現,2014年至2019年,馬騰石油分別實現凈利潤5.56億元、0.62億元、85萬元、1.24億元、1.96億元和1.31億元,合計金額不過10.69億元,相比當初承諾的31.46億元差了20.77億元,也就是説,馬騰石油2020年只有實現20.77億元的凈利潤才能完成當初的業績承諾。然而從目前情況看,今年一季度洲際油氣原油銷量雖然較2019年一季度同比有所增加,但今年國際油價仍很長時間內一直低於成本價,因此馬騰石油要想實現大幅盈利恐怕並不太容易。合併報表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洲際油氣的凈利潤尚且虧損了3800余萬元。在如此情況下,馬騰石油想要在年內完成業績承諾基本無望了,進而也意味著控股股東廣西正和將面臨鉅額的業績補償。
鉅額逾期債務壓頂
對馬騰石油和克山公司的收購,當年花去了洲際油氣數十億元資金,而這些資金除了一部分是來源於募集資金外,還有很多是借款。此外,在進行資産收購後,上市公司運營所需的流動資金也會出現大幅增加,而標的公司的業績遠遠不及預期,顯然無法為上市公司補充足夠的流動性,這使得洲際油氣的資金狀況變得越來越差。
一季報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一季度末,洲際油氣的短期借款金額合計高達24.05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性負債有7.61億元,單這兩項短期負債就合計高達31.66億元,與此同時,上市公司還存在16.07億元長期借款。此外,在現金方面,截至一季度末,公司賬戶上的貨幣資金餘額為1.94億元,這對於擁有鉅額負債的上市公司來説,不過是杯水車薪罷了。
實際上,洲際油氣早就因無力償還債務而出現逾期了。根據其年報內容,2018年年末,洲際油氣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總額高達14.94億元。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總額達2億元。2019年年末,公司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總額增加到21.64億元,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逾期金額為7949萬元。
令人不解的是,在其2019年已經逾期的短期借款中,竟然有17.13億元借款的逾期時間在2018年內,這一金額已經超過上市公司2018年年報中披露的14.94億元逾期未償還的短期借款,兩者之間相差了2.19億元,對此明顯的數據誤差是讓人疑惑的,難道説其2018年披露的已逾期的短期借款金額還有所隱瞞?
實際上,上述逾期債務並不是洲際油氣逾期債務的全部,除了自身無法及時償還債務外,其還因為關聯擔保也産生了數億元連帶擔保責任的逾期債務。
洲際油氣曾打算以非公開發行股份的方式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70億元收購上海瀧洲鑫科能源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瀧洲鑫科”)99.99%的股權,但經過兩次重大調整後,最終未能成功,瀧洲鑫科只是成為公司重要的參股公司。
2017年,瀧洲鑫科向晟視資産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晟視公司”)分三筆共計借款8.5億元,由洲際油氣為這8.5億元借款提供連帶責任擔保。然而借款到期後,瀧洲鑫科無法償還上述債務,於是晟視公司將洲際油氣作為債務人連帶責任保證人告上了法庭,要求其償還貸款本金及其利息、罰息、違約金並承擔原告律師費和案件的訴訟費用。
正如我們上文分析,洲際油氣自己的一身債務尚且無力償還,這連帶的擔保責任的債務自然也是無能為力了,而這也就成了其諸多債務中的一部分。
經營狀況越來越差
面對鉅額已逾期的債務,“囊中羞澀”的洲際油氣著實有些無能為力,其要想依靠經營來扭轉業績不佳乾坤,從公司實際經營情況看,前景是相當不樂觀的。
以2019年為例,年報顯示,洲際油氣當年實現營業收入27.84億元,同比下降16.31%,而凈利潤僅有7895.71萬元,同比下滑幅度達61.76%。值得一提的是,其之所以能夠盈利並不是主營業務的貢獻,而是靠非經常性損益的幫忙,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公司歸屬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虧損了4176.82萬元,同比下滑271.84%。
2020年一季度,洲際油氣的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同樣出現雙雙下滑的局面,其中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19.31%,而凈利潤不僅同比下滑了458.3%,且報以3800多元虧損。
洲際油氣近年來業績之所以越來越差,除了前文我們所説的,其此前收購的馬騰石油業績越來越差,不及預期外,更與上市公司鉅額的財務費用有著莫大的關係。
數據顯示,2013年時,洲際油氣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分別為3.04億元和10.9億元,兩項借款共計13.94億元,而在上市公司收購馬騰石油的2014年,其短期借款金額進一步增長到20.89億元,長期借款為10.65億元,兩項共計31.54億元,相比2013年增加了17.61億元,同比增長幅度高達126.4%。而等到其收購克山公司的2015年,短期借款和長期借款又分別有13億元和23.21億元,兩項共計36.21億元,比上年增長了4.57億元,同比增幅為14.8%。正是在這一連串借款之下,洲際油氣的銀行借款金額就一直居高不下,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兩項借款金額合計仍然有40.12億元。
正是在這鉅額的銀行借款下,使得洲際油氣財務費用出現大幅增加,不斷吞噬著上市公司的利潤。拿近三年的數據來看,2017年、2018年和2019年,洲際油氣的財務費用分別高達7億元、5.55億元和5.74億元,而在這三年中,洲際油氣的凈利潤卻分別僅有-9662萬元、2.06億元和7896萬元,實現額遠遠低於其財務費用,而這其中還包括了非經常性損益“幫忙”,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僅有2018年實現了盈利。
由此不難看出,鉅額銀行借款對其業績造成的影響是巨大的,而目前在鉅額借款逾期已久,仍然無法償還的情況下,其違約利息恐怕也不低,如此一來,其成本只會進一步增加。此外,2019年,洲際油氣在營業收入大幅下降16.31%的情況下,其銷售費用也增加了7.39%,這意味著公司在銷售上增加的投入並未帶來收入的增加。
另外,2019年洲際油氣的應收賬款也大幅增了26.88%,顯然,在業績下降的情況下,應收賬款的大幅新增意味著其回款狀況也越來越差,而其越來越多的資金在被下游客戶佔用,令其本就已經陷入危機的流動性更加令人擔心,同時也加大了其應收賬款的回收風險。
董監高頻頻違法違規
6月5日,洲際油氣突然發佈公告稱,公司收到實際控制人許玲女士通知:許玲女士因個人涉嫌內幕交易公司股票,近日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調查通知書》。這一消息只是其高管違規的冰山一角,實際上,洲際油氣高管因為違規被處罰的事件時有發生。在2019年11月,洲際油氣就一連收到了2份通報批評的決定與一份監管關注的決定。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決定書》〔2019〕100號文件,2017年4月27日,洲際油氣發佈董監高增持股份計劃公告稱,公司部分董監高承諾于公告披露之日起6個月內,增持公司股票,增持金額為5000萬~10000萬元。然而,期間經歷了延期增持和停牌增持順延後,根據2018年12月4日,上市公司披露的董監高增持計劃進展公告顯示,截至2018年11月30日收盤後,上述董監高未能完成本次增持計劃。公司時任副董事長兼總裁張世明、時任董事王文韜、時任監事長廖勇、時任副總裁郭沂、時任董事會秘書樊輝違反增持承諾,前期增持計劃披露不審慎,可能對投資者的決策造成誤導,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對上述人員予以通報批評,並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此外,洲際油氣的監事黃傑截至2018年11月30日收盤後,其實際增持26.6萬元,承諾完成率僅為26.60%,也未能完成此項承諾,因此被上海證券交易所予以監管關注。
另外,根據2019年11月5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紀律處分決定書》〔2019〕105號文件披露,2019年5月15日,洲際油氣發佈涉訴公告,共披露了與奧克斯集團有限公司的企業借貸糾紛、與周世平的借貸糾紛等8起訴訟事項,涉案金額分別達到1.41億元、2.06億元、4.00億元、3.00億元、5.00億元、2.20億元、6.66億元和0.82億元,合計金額高達25.14億元。然而,上市公司在陸續收到上述訴訟的法院應訴通知書後,均未按要求及時對外披露,直至2019年5月15日才予以披露。
上市公司訴訟事項可能導致公司遭受損失,是市場和投資者高度關注的重大事項,可能對公司股價和投資者決策産生較大影響。公司應當根據相關規則要求,及時、準確、完整地披露相關公告,以明確市場預期。然而,洲際油氣多起訴訟事項披露不及時且涉及金額巨大,其行為顯然違反了相關規定。公司時任董事長王文韜作為公司主要負責人和資訊披露第一責任人,未能勤勉盡責,對公司的違規行為負有責任,因此,上海證券交易所對王文韜予以通報批評,並記入上市公司誠信檔案。
從董監高不完成承諾增持,到董事長不及時披露重要資訊,再到實際控制人內幕交易,洲際油氣違規行為不斷,這不僅會影響公司的形象,也會對公司的信譽造成影響,給本就因為債務違約而信譽大損的上市公司再抹上一把把的“灰”。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