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期間,華潤醫藥亦多次增持東阿阿膠股份,累計增持金額超5億元,增持股份比例達2%。
就在貴州茅臺(600519.SH)市值重回A股榜首並登頂全球食品行業第一之際,昔日同為白馬股的東阿阿膠(000423.SZ)卻迎來最艱難時光。
這個優等生連續交出兩份糟糕的成績單。4月14日,東阿阿膠披露2020年一季度預虧6684萬─9436萬元,凈利潤同比下降117%─124%。
在3月26日發佈的2019年報則顯示,東阿阿膠虧損4.4億元,同比減少121.29%,營業收入29.59億元,同比減少59.68%。這是這家傳承千年的金字招牌公司上市24年來首次出現虧損。
對於業績突變的原因,東阿阿膠解釋稱:“2019年以來公司主要側重於清理渠道庫存,主動嚴格控制發貨、全面壓縮渠道庫存數量。”
4月20日,時代週報記者以投資者名義致電東阿阿膠,該公司證券部人士解釋稱,“業績下滑有多方面因素,包括市場競爭激烈,過度競爭的問題;阿膠品類市場尚需持續規範,假冒偽劣産品依然存在;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消費者去藥店的幾率大幅度降低等。目前第二季度的業績暫不好評估,而渠道去庫存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阿膠屬於一種非必需品,目前東阿阿膠的品牌、渠道、客戶都有老化問題,在此情形下漲價太多,從而透支品牌價值,消費需求快速萎縮,是導致業績下滑的重要原因。”同日,長三角資本研究院院長助理陳天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受業績變臉影響,4月20日,東阿阿膠的股價收盤于26.98元/股,市值176.46億元,而2017年其股價曾高達近70元/股。
渠道癥結
從2018年的最高凈利潤20億元,跌至2019年首度虧損4.4億元,東阿阿膠只用了短短一年。
或是受業績下滑影響,東阿阿膠總裁秦玉峰在今年1月宣佈離任。1958年出生的秦玉峰16歲就進入東阿阿膠,被視為是公司的“靈魂人物”。
公開資訊顯示,東阿阿膠從2006─2019年,累計提價約18次,阿膠塊也從最初的出廠價80元/斤,漲到3000元/斤,漲幅近40倍。
如同白酒渠道商在白酒漲價之前存在囤貨現象一樣,東阿阿膠不停地漲價也驅使部分渠道商和經銷商主動囤貨。
4月19日,東阿阿膠一家浙江二級經銷商人士告訴時代週報記者,在前些年漲價預期下,經銷商囤貨是普遍行為,“很多公司和個人幾十萬元、幾百萬元地囤貨,因為囤貨有利可圖。隨著價格漲幅放緩,囤貨已經沒有什麼意義,現在資金週轉面臨考驗,阿膠最好的時期過去了”。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東阿阿膠歷年年報顯示,2012年前,公司的存貨週轉天數不足100天,到2018年增長至503天,2019年達到709天,存貨週轉越來越慢,庫存承壓抑制銷量回升。
2019年報顯示,東阿阿膠前5大應收賬款客戶,合計的應收賬款餘額超過7億元,其中已經計提壞賬準備1.4億元。
大額應收賬款的背後,還有東阿阿膠2019年度的現金流吃緊與財務費用激增。
“阿膠産業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堰塞湖,漲價對賭的是消費者的承受力,而多年來積壓的庫存短時間難以消化,即使再次漲價也無力囤貨。”前述經銷商對時代週報記者分析道。
東阿阿膠産品銷售的一度繁榮,吸引諸多玩家擠進市場,而良莠不齊的競爭對手入市,搶奪著越來越小的市場空間,並搶灘阿膠業中低端市場。
“東阿阿膠錯失了電商發展的紅利,在電商方面起步較晚,在電商平臺搜索下,賣得最好的阿膠品牌可能聽都沒聽過。”陳天分析説。
以東阿阿膠所在的山東省東阿縣為例,目前阿膠生産企業有93家,其中有“藥字號”的2家,保健食品23家,其餘屬於食字號企業。按照收入2000萬元以上、員工總數300人以上的“規模以上”標準,目前東阿縣有7家規模以上的阿膠生産企業,其中包括東方阿膠(838841)、百年堂(871975)兩家新三板掛牌公司。
4月19日,時代週報記者在杭州一家藥店看到,同時銷售的阿膠品牌多達四五個,一款250克的東阿阿膠塊,標價1499元,實際售價800多元。其中,阿膠業第二大品牌福牌阿膠與東阿阿膠的阿膠塊在市場上相差數百元,其他不知名阿膠企業價格差距更大。
華潤醫藥業績被拖累
虧損背後,“藥中茅臺”東阿阿膠已經走下神壇,但其面臨的挑戰遠不止於此。而其母公司華潤醫藥亦受其業績拖累,步入泥淖。
2008年,東阿阿膠被華潤集團旗下的華潤醫藥(03320.HK)收購,主要從事阿膠及阿膠系列産品的研發、生産和銷售業務。
華潤醫藥版圖中共有三家A股上市公司,除東阿阿膠外,其他兩家為華潤三九(000999.SZ)和華潤雙鶴(600062.SH),均處於控股地位。
東阿阿膠對華潤醫藥至關重要。2016年10月,華潤醫藥登陸港股,東阿阿膠作為並表附屬公司,在華潤醫藥的制藥業務中,因東阿阿膠的穩健發展,中藥銷售額所佔比重已由2013年的45.3%提升到2015年的50.9%。
華潤醫藥在其時的招股説明書中表示,如果失去對東阿阿膠的控制權,華潤醫藥的財務狀況、經營業績及業務前景可能會遭受重大不利影響。
2015年,東阿阿膠給華潤醫藥帶來年內凈利潤為9.3%,這一數字在2018年華潤醫藥的年報中已經上升為13%。
正因如此,2016年,太平洋人壽、前海人壽、安邦資産等險資進入東阿阿膠,並一度接近“舉牌線”,曾引發華潤醫藥恐慌。
2017年春節後,華潤醫藥大舉增持東阿阿膠,以確保其控制權。
在2018年11月─2019年6月期間,華潤醫藥亦多次增持東阿阿膠股份,累計增持金額超5億元,增持股份比例達2%。
根據華潤醫藥披露的業績預告顯示,2019年,公司歸母凈利潤下滑約28%─33%,其原因即是受東阿阿膠業績下滑拖累。
需要指出的是,阿膠行業的危局並不獨一家。
長江健康(002435.SZ)近日披露的年報顯示,其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虧損3.5億─4.5億元。2018年,長江健康收購了以阿膠為主營業務的華信制藥。資料顯示,華信制藥是中國阿膠行業十大品牌。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