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易聯眾資訊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易聯眾”,300096.SZ)收到的政府補助不斷增多,甚至一度超過了當期實現的凈利潤,公司賬面上還有8億多元的應收賬款。就在近日,易聯眾宣佈將持有的廈門易聯眾商業保理有限公司100%股權,以人民幣1.14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廈門欣亞銳商貿有限公司,有關媒體報道稱,這是宣告易聯眾近四年投入保理業務的失敗。
多種情況下,易聯眾多方申請授信,欲為公司注入“血液”。
增收不增利 靠政府補助避虧損
易聯眾發佈的2019年度業績預告顯示,預計2019年全年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00萬元到20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9.10%至36.38%。根據業績預告,易聯眾2019年度非經常性損益對歸屬於母公司凈利潤的影響金額約為1600萬元(扣除所得稅後)。2019年前三季度,易聯眾的凈利潤和扣非凈利潤分別為116萬元、-939萬元,易聯眾真實盈利情況可見一斑。
企查查顯示,易聯眾于2010年上市,是國內民生資訊服務行業第一家上市企業,公司主要面向政府、企業和社會公眾提供金融社保卡、自助服務終端及在醫療健康、社會保障、就業服務、教育、住房等民生領域的産品和服務。2015年和2016年,易聯眾成立廈門易聯眾商業保理有限公司、廈門易聯眾融資租賃有限公司,註冊資本分別為1億元、2億元,增加了融資服務、保險經紀等業務。
花費眾多資金籌備的融資服務,為易聯眾營收添磚加瓦,2016年至2018年,易聯眾營收分別為5.15億元、6.26億元、7.30億元,營收增速分別為37.58%、21.54%、16.67%。在此期間,其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60萬元、1812萬元、1466萬元;扣非歸母凈利潤分別為-439萬元、-4284萬元、642萬元。
從披露的財報數據可以看出,近幾年,易聯眾的營收不斷增長,但凈利潤在2016年和2018年出現下滑,而其扣非歸母凈利潤也不容樂觀,2016年和2017年為負值,2018年不足營收的1%,易聯眾陷入增收不增利的困局。
與此同時,易聯眾收到的政府補助不斷增加,2016年至2018年,政府補助分別為374萬元、796萬元、1160萬元。2019年前三季度,易聯眾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1414萬元,佔當期利潤總額的952.2%,若沒有政府補助,易聯眾前三季度或面臨虧損。
應收賬款8億多 佔去凈資産98.4%
截止2019年9月30日,易聯眾應收賬款為8.38億元,佔總資産的42.3%,佔凈資産的98.4%。
近年來,易聯眾的應收賬款不斷增加,2015年至2018年,該項數據分別為2.06億元、6.42億元、6.83億元、7.40億元,3年時間,易聯眾應收賬款增加了5億。
2019年12月11日,易聯眾發佈關於壞賬核銷的公告,公告稱,公司對絕大部分逾期4年以上的應收賬款,進行壞賬核銷,已全額計提壞賬準備1420萬元。不過,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前三季度,易聯眾的凈利潤僅為116萬元,如今卻要計提壞賬準備1420萬元。
對於應收賬款,易聯眾回復《投資者攻略》稱:“公司的業務性質及客戶特點使得公司應收賬款較多,但公司的客戶主要係政府社醫保經辦機構、銀行、醫院等,財務狀況、信用和支付能力相對較好,款項收回可能性較大。公司今年核銷的應收賬款絕大部分屬逾期4年以上,且已在以前年度全額計提壞賬準備,因此對公司本年度凈利潤及其他財務指標無重大影響。”
事實上,過高的應收賬款,若不能及時收回,壞賬風險增加,會對公司的業績産生一定的影響;另一方面,應收賬款佔據大量的現金流,對公司的現金流能力是一個嚴峻的考驗。
多次申請授信 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
2019年12月31日易聯眾公告顯示,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張曦將所持有的本公司部分股份辦理了解除質押手續,截至本公告披露日,張曦直接和間接持有的公司股份累計被質押1.06億股,佔其持有公司股份總數的97.18%,佔公司總股本的24.74%。
控股股東高比例質押,反映出其資金的緊張,同時,易聯眾自身的資金狀況也處於緊張狀態。
2019年以來,易聯眾多次向銀行申請綜合授信,且以房租作抵押。2019年1月29日,董事會及監事會審議通過了《關於向興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分行申請1億元人民幣綜合授信額度並提供抵押擔保的議案》,同意公司名下8套房産做抵押擔保。
2019年8月28日公告顯示,公司擬向廣發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分行申請1950萬元人民幣的綜合授信額度,授信期限一年。另外,公司擬向贛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申請4000萬元人民幣的流動資金貸款授信額度,授信期限一年。2019年10月28日公告顯示,公司擬向招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廈門分行申請5000萬元人民幣的綜合授信額度,授信期限1年。
不過,同花順數據顯示,易聯眾償債能力維持穩定,流動負債的及時償還可以保證。
在給《投資者攻略》的回函中,易聯眾強調:未來公司將繼續圍繞“大健康、大醫療、大數據”的發展戰略,穩步推進各項工作,繼續加快業務升級,加大研發投入,提升核心競爭力,爭取新的業務和業績突破。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