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市面值退市第一股來了
*ST大控被終止上市,公司股票今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
又一家A股上市公司退市了,這一次ST大控(600747)成為滬市首家“面值退市股”,也是繼中弘股份、ST雛鷹、華信國際、ST印紀之後A股第五家面值退市股。因公司股票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1元,*ST大控收到上交所《關於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股票終止上市的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今日已進入退市整理期
公告顯示,在8月22日至9月19日,公司股票通過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系統連續20個交易日的每日收盤價均低於股票面值(1元),上述情形屬於《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第14.3.1條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經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審核,上海證券交易所決定終止公司股票上市。
根據公告,公司股票進入退市整理期交易的起始日為10月28日,退市整理期為30個交易日。如不考慮全天停牌因素,預計最後交易日期為12月6日。在退市整理期間,公司的證券簡稱為“退市大控”,日漲跌幅限制為10%。退市整理期屆滿後5個交易日內,上交所將對公司股票予以摘牌。
公司股票終止上市後,將轉入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進行股份轉讓。公告稱,公司將儘快聘請股份轉讓服務機構,委託其提供股份轉讓服務,並授權其辦理證券交易所市場登記結算系統股份退出登記,辦理股票重新確認及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股份登記結算等事宜。
截至今年6月底,*ST大控股東數量近62882戶。
問題多多業績接連虧損
ST大控全稱為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天眼查的資訊顯示,其前身為大連顯像管廠,始建於1975年,通過對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和不斷的技術創新,生産規模迅速擴大,並贏得當時“中國電子第一槍”的美譽。1993年8月經大連市體改委批准,將大連顯像管廠改製成為定向募集公司,並更名為大連大顯股份有限公司,1996年9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6年6月8日,公司名稱變更為“大連大福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為何昔日的輝煌難以再現,甚至還跌破面值而退市?事實上,無論是從公開報道還是公司近幾年的公告都可以看出,主營業務持續不振、財務狀況惡化、涉及多起借款擔保訴訟、中小投資者證券虛假陳述訴訟等描述頻繁出現,公司面臨鉅額虧損。僅天眼查提供的司法風險中,從2016年以來,公司涉及的法律訴訟多達780條,收到的開庭公告就多達209項。
實際上,早在2017年,ST大控就因連續兩年虧損、審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公開資訊顯示,2017年公司實現扭虧,不過審計報告被出具保留意見,股票被實施其他風險警示。
2018年公司年報顯示,其虧損高達15.65億元且由於資金佔用未解決等問題,審計報告被出具無法表示意見,這已經是其連續三年內部控制審計被出具否定意見。在2018年年報披露後,股票已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公開資訊顯示,今年來為了保殼,ST大控做了諸多努力,包括跨行業並購,但是每次都以收到監管問詢函而無疾而終。
今年8月,公司公佈的半年報顯示,繼一季度虧損後,上半年扭虧為盈實現凈利潤103.78萬元,不過隨後則再次收到上交所的問詢函,要求就上半年度衝回前期預計負債實現盈利,是否存在操縱利潤的情形,並請會計師發表意見。而早在半年報發佈前,公司的股價就曾跌破1元。
值得留意的是,在ST大控之前,中弘股份、雛鷹農牧、華信國際、印記傳媒都因股價連續低於面值而被退市,ST大控更是成為滬市首家面值退市公司。上交所表示,公司股價連續下跌並低於面值,觸及終止上市情形,是市場對其基本面的真實反映,是投資者理性交易的結果。
(責任編輯:趙金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