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美的收購東芝家電後的五個關鍵問題

  • 發佈時間:2016-04-01 09:0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曹霽晨

  3月30日晚間,美的集團發佈公告稱,經交易雙方協商一致,美的擬以自有資金約537億日元(約合4.73億美元)收購東芝所持白色家電業務80.1%股權。

  此次交易,美的將獲得東芝品牌40年全球授權,以及超過5千項家電相關專利,還有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東南亞的市場、渠道和製造基地。

  不過,美的收購需承接東芝家電約250億日元(約2.2億美元)債務。

  公告稱,收購需經過日本反壟斷監管機構 Japan Fair Trade Commission 審批,美的也要進行中國商務部和發改委備案及外管局登記。

  我們先來看看東芝白電業務的家底。

  截至2015年三季度,東芝家電擁有超過5千名員工,2015年上半財年(4-9月)實現營業收入約10億美元。東芝家電在日本、中國、泰國擁有9個配套設施完善、生産技術先進、管理模式領先的生産基地。東芝家電在日本擁有34個銷售基地和95個服務基地,在中東、埃及等地佈局有銷售網點。

  東芝白電業務收入約70%來自日本,30%來自日本之外的地區。分産品來看,收入的26%來自冰箱,23%來自洗衣機,15%來自家用空調,13%來自吸塵器,10%來自微波爐,13%來自其他小家庭電産品。

  2014年,東芝共銷售各類家電産品850萬台, 其中:冰箱230萬台、洗衣機258萬台、吸塵器165萬台、家用空調65萬台、廚電135萬台。

  東芝家電的影響力主要在日本、東南亞、中東。在日本家電市場,東芝等幾大本土廠商長期佔據龍頭地位。根據 GFK、Euromonitor 數據,東芝在日本的洗衣機銷售份額為20%,位居第三;冰箱銷售份額為15.3%,位居第三;微波爐銷售份額為22%,位居第四;吸塵器銷售份額為13.7%,位居第四;電飯煲銷售份額為11.5%,位居第四。

  簡而言之,東芝在日本家電的市場地位,和GE在美國家電市場地位大致相當。

  這個價格值不值?

  537億日元(約合4.73億美元)收購成本加上250億日元(約2.2億美元)的債務承擔,美的需要為此次收購付出共計6.93億美元的代價。

  媒體問得最多的一個問題是:“值不值?”

  筆者是這麼看的,預計2015財年,東芝白色家電業務營收20億美元左右(利潤暫不詳)。在日本本土市場,東芝白電産品市佔率保持在前三、前四,加上40年的品牌全球授權使用及5000項專利轉讓,付出這個代價是值得的。甚至在筆者看來,僅40年品牌授權使用和5000項技術專利,價值都不啻7億美元。

  很多人將美的對東芝白電業務的收購與海爾對GE家電業務的收購,以及鴻海對夏普的收購進行對比。

  數據顯示,2015年,通用家電業務收入63億美元,海爾收購GE家電業務代價是54億美元。

  鴻海增持夏普股份的代價是224人民幣(約合34.5億美元),增資後擁有夏普66%的股權。

  東芝對於美的的價值是什麼?

  筆者認為,最大價值在於為美的贏得了日本市場。日本至今為止仍然是全球門檻最高的市場,尤其是家電産品,在2005年之前的三十年時間裏,日本一直是全球家電産業的霸主。時至今日,日本仍然是全球變頻控制技術、OLED顯示技術主要專利擁有國。

  筆者此前曾經表達過一個觀點:日本家電的沒落不是技術與産品的沒落,而是管理模式及市場觀念的沒落。長期霸踞全球家電第一大國位置,直接培養了日本國民的産品與技術自信,日本之外的家電産品很難在日本市場存活,強大如三星家電也不例外。美的通過東芝實現對日本市場的曲線進入,對於美的來説意義重大。

  美的的官方是這樣表達的:此次合作是美的落實全球經營的重要戰略步驟,通過與東芝的優勢互補與協同,將在品牌、技術、渠道及生産製造等方面有力提升美的的全球影響力與綜合競爭實力。

  其次是技術價值。美的稱,5千項白色家電相關專利對美的現有專利是一次顯著擴容,這些專利主要分佈在日韓等海外市場,將有效延展美的在海外的專利佈局。

  再次是渠道價值,可以幫助美的進入東南亞市場。東芝在東南亞市場是一個高端品牌形象,生産基地及銷售渠道都十分成熟、完善,美的可以利用這些資源。

  最後是協同價值。二者實現技術共用、製造共用、採購共用、渠道共用,等等,産生1+1>2的效果。

  預計2016年,東芝對美的集團的營收貢獻不低於25億美元,約合160—170億元人民幣,這部分是營收增量。

  進入美的體系對東芝有什麼好處?

  合作好比姻緣,好處從來都是雙向而非單向的。對於東芝來説,進入美的體系可以確保其家電産業持續存在。同時,借助美的在中國市場強大的製造、銷售、採購、物流、服務等綜合能力,東芝家電可以在中國市場有所作為,不排除東山再起的可能。可以預見的是,不久我們將在美的專賣店、經銷商渠道裏,看到東芝的産品出現。

  買來後怎麼經營?

  和筆者此前的預測一樣,美的公告稱,本次交易後,美的將最大程度維持東芝家電現有運作方式,繼續堅持東芝高標準的品牌形象、産品品質、客戶服務,短期內不準備做出重大調整,並在品牌、技術、行銷和員工方面保持持續投入,以充分挖掘東芝家電業務的潛力。

  獨立經營,是近年來國際並購的通行模式,出發點在於規避國際並購最容易發生的“溶血反應”即我們通常所説的“跨文化整合綜合症”。此前,吉利集團對沃爾沃汽車的收購,也是這種模式。

  這一經驗是用教訓換來的。十二年前,中國兩家著名企業分別收購了美國IBM PC業務,和法國湯姆遜顯像管彩電業務,剛一接手即一廂情願地按自己的方式整合,結果導致被收購企業員工極大反彈,經營陷入巨大困難,多年虧損。

  當然,筆者相信無論美的、海爾及鴻海,都不會對收購企業完全撒手不管,但一定會給對方盡可能多的信任和較大的自主經營權,深度整合會等到雙方互相適應了,實現了文化與情感認同之後,再做打算。這是下一步的事了。

  並購有無風險?

  國際企業間並購,被問得最多的就是:“有無風險?”我只能説做任何事情都有風險,完全沒有風險的事情是不值得做的。

  時至今日,中國企業對國際企業的並購,風險已經大大小于十年前。一則中國企業實力早已今非昔比,對國際企業的收購更像大企業對小企業的收購,強勢企業對弱勢企業的收購,而十年前中國企業對國際企業的收購更像“蛇吞象”。二則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中國企業這麼多年來,看到了太多的國際並購案例,對待國際並購的心態平和了很多,汲取了不少經驗、教訓,因此,可以把風險降到較可控的範圍內。

  當然,非要説美的對東芝白電的收購會有什麼風險,筆者認為是美的需要對兩個品牌做出從産品到形象的全方位有效區隔,實現差異化經營,至於怎麼區隔怎麼差異化,需要審慎論證,不是一個高端、一個低端那麼簡單。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