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3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上市?轉型?如何能拯救內憂外患的順豐?

  • 發佈時間:2016-02-29 17:06:26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閻明煒

  順豐最早為加盟模式,但在遇到服務不可控等問題之後,遂轉向自營物流,這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服務品質的可控,但卻要為過重的商業模式支付沉重的代價。如今順豐能下上市決心或許心中已有轉型之法。本文來自百度百家。

  一向以“不差錢”“不上市”自詡的順豐終於承認正在接受幾家證券公司的上市輔導,要在國內A股上市。此前王衛一直宣稱不上市,標榜其自己選擇投資方的條件更是“不上市”,如今此舉著實反常。

  自營物流之困

  順豐最早為加盟模式,但在遇到服務不可控等問題之後,遂轉向自營物流,這雖然可在一定程度上實現服務品質的可控,但卻要為過重的商業模式支付沉重的代價。

  所謂的自營式快遞模式乃是快遞産業鏈條中的所有環節皆由一家公司完成,所有網點皆為公司自營,如此在電商行業發展一日千里的今天,自營電商勢必遭遇兩大問題:1.業務的擴張性;2.高成本。

  近兩年主流電商企業紛紛進行“電商下鄉”運動,物流企業也隨之沉澱到鎮村一級,加盟式電商可在第一時間佔領市場。再看順豐,雖然去年宣稱要覆蓋全國90%鄉鎮,但自營模式之下,90%鄉鎮要燒掉多少現金只有順豐自己知道,此外在效率上完全弱于加盟模式,順豐進行渠道下沉之後會有多少市場留給他呢?

  而自營模式無論是電商亦或是物流高成本是如何也繞不過去的,一個快遞的配送全程皆由一家公司完成,企業要支付高昂的人力成本,最為致命的則是其高成本以及逐漸失去的服務優勢,順豐在電商行業中所佔份額正在逐漸縮小,而其最初最看重的商務件又缺乏市場增長空間。

  自營的高成本使得順豐在於四通一達在電商行業中幾乎未有太大優勢,而如若其繼續堅持自營順豐在電商行業中的市場還將持續減少。自營已成為順豐的一劑“麻醉劑”,換得一線城市的好感,但卻丟掉了商業上的未來。

  高昂學費卻換來轉型失敗

  順豐一直希望自己能夠以物流為切入點,殺入電商大市場。因此,先後成立了順豐優選和順豐嘿店以及順豐海淘等電商品牌,目前看來,基本都將以失敗而告終。

  物流在整個電商生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卻並非電商中心,電商之所以成為新的商業生態,乃是其對零售生態的信用體系、供應鏈以及用戶行為習慣的全方位的重塑,而順豐卻將物流錯認為是電商的中心,以為自己可以憑物流優勢可以在電商格局中謀得一席之地。

  順豐嘿店、順豐優選的一切失敗的根源皆在此,一家沒有電商基因的企業要在已成為紅海的電商市場中殺出,其與自殺無異。

  在順豐的屢戰屢敗的電商征程中,其支付了至少十億學費,這對於順豐的財務顯然不是個好消息。

  桐廬幫迅速崛起 優勢不再

  假如將順豐視為電商中的“京東“,雖然在一線城市有高品質服務,但其渠道下沉以及財務狀況卻並不樂觀;而四通一達的加盟式快遞則如電商中的“阿裏”,搭建平臺,做好數據,做好制度,實現單位效益的最大化。而如今京東正在為模式之重支付的沉重代價或許將會是順豐的明天。

  近些年,四通一達為代表的快遞發展迅猛,其不僅在硬體上不斷發展,不斷購買飛機以在快遞配送速度上與順豐縮小差距,順豐引以為傲的高品質服務優勢正在逐漸消失,而更為重要則是在這場“電商下鄉”運動中,四通一達的輕模式可迅速佔領市場,分得電商下鄉紅利,而順豐的滯後反應註定其已經失去未來最大的市場。

  以自營模式來實現服務品質最大化,獲得用戶歡心的行為都是一時繁榮,順豐自營如負重前行,而四通一達如輕裝上陣,順豐如何去比拼?

  順豐在一線城市的口碑勝在硬體和人力,這其實並非高門檻優勢,如今的對手正在以資金和模式優勢在服務品質上超越順豐。

  順豐作為曾經中國快遞行業標桿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如今申通靠電商優勢率先啟動上市之路,而渠道最廣,背靠國企的EMS近來也頻頻發力,在配送銷量方面已經接近順豐,圓通也在發展自己的航空公司,多條線路的時效追上來;中通依靠分撥中心及幹線資源佈局和管理,在單量日漸上漲的情況下,時效持續提升。連低調的百世匯通,也在電商倉儲供應鏈領域殺出一片海洋。

  順豐如今的內憂外患迫使其不得不放棄“不上市”的承諾,希望借助資本力量早日脫困。順豐要脫困必須要改變模式,順豐能下上市決心或許心中已有轉型之法。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