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醫藥上市公司業績喜憂參半

  • 發佈時間:2016-01-29 00:30: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戴小河  責任編輯:楊菲

  截至1月28日,兩市共有123家醫藥上市公司披露了2015年業績預告,三分之二的公司與去年同期相比,凈利潤有所增長,剩下三分之一有所下滑。這樣的成績單看似“皆大歡喜”,但這些預披露年報數據的公司所處的細分行業多為醫藥工業。業內人士表示,醫藥工業正面臨較大轉型壓力,今後數年內,這一細分行業都不會輕鬆。

  業績表現分化明顯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預計凈利潤同比增幅50%以上的公司有32家,其中海王生物以15倍的增幅暫居榜首。醫藥製造、商業流通和零售連鎖是公司的三大主業,但這份靚麗成績單的主要貢獻並非來自主業增長,而是轉讓下屬虧損子公司産生的投資收益,這一定程度上減輕了公司負擔。

  業績同比翻番的公司還有中關村奧瑞德海翔藥業中源協和西藏藥業北大醫藥上海萊士太極集團雙龍股份、ST古漢、哈藥股份廣濟藥業輔仁藥業。除ST古漢、輔仁藥業是由於自身主業經營改善貢獻收益外,其餘公司業績躍進多數來自處置不良資産、財政補貼、重大資産重組合併報表等。

  凈利潤同比增幅30%-100%的公司有29家,增幅小于30%的共32家,原地踏步6家,業績下滑的共有40家。其中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公司有6家,九安醫療虧損1.4億元,同比下滑1400%;四環生物虧損7000萬元,同比下滑1200%;東北制藥虧損3.8億元,同比下滑530%;沃森生物虧損4.6億元,同比下滑420%;華神集團虧損4000萬元,同比下滑160%。這些業績下滑幅度較大的公司,多數原因是因加大科研投入力度,科研經費支出增加;引進高層次人才,管理費用維持在較高水準;或是上一年非經常性損益擴大等。

  醫藥工業增速放緩

  從上述數據不難看出,這123家公司中,同比增幅在30%以下的達78家。這些公司多數集中在醫藥工業,反映了醫藥工業近兩三年來行業增長放緩的特徵。業內較一致的觀點認為,2015年醫藥工業增速在11%-13%之間,或創歷年來新低。

  從2009年國家新醫改拉開帷幕之際,醫藥市場格局隨之發生巨變,行業面臨空前挑戰。經濟增速放緩、醫保控費越來越嚴、藥品飛行檢查加強、藥品招標降價,特別是隨著醫保控費的全面展開,打破了依賴醫保擴張的傳統增長模式,整個醫藥行業進入艱難轉型期。

  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醫藥經濟研究所所長林建寧認為,在GDP增幅不低於6%、出口不出現負增長、沒有重大突發疫情的前提下,2015年醫藥工業總産值增速或為11.8%,産值2.8萬億;2016年增速或在11.3%左右,産值3.2萬億。

  行業增速下滑這一趨勢在未來數年內料難有改觀。根據國家食藥監總局南方所的數據,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在2008年為7864億元,到2013年增長到21543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74%。雖然醫藥工業銷售收入未來較長時間內仍可以保持較快增長,但增速拐點在2012年已經出現。醫藥工業銷售收入增速在2011年達到26%,之後逐年下滑,2013年為17.9%,2014年為12.5%。這一數據與2011年相比已經減半。

  收入增速下滑的同時,利潤增速則更不樂觀。醫藥工業利潤在2008年為841億元,到2013年首次突破2000億元,達到2181億元,五年累計增長159%,略低於收入增速。但行業的利潤拐點比收入拐點的到來要早一年,2010年創下32.7%的利潤增速之後,此後便一路下滑。2013年利潤增速僅為17.6%,2014年為12%。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