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紡織服裝公司1成僵屍化 政府補助賣資産成救命法寶

  • 發佈時間:2015-12-31 07:3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近期,由於中央和國務院下決心處理“僵屍企業”已經提到議事日程,因此,市場對“僵屍企業”格外關注。

  所謂“僵屍企業”主要是指一些管理不善、效益不佳,卻主要依靠銀行支援和政府照顧而勉強生存的企業。它們佔用大量資金、土地等寶貴資源,卻不産生經濟效益。紡織服裝業長期低迷,其中多家上市公司因為産能落後而遭到市場的淘汰,但這些公司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而一直保持不退市。

  逾一成紡織服裝公司“僵屍化”

  據《證券日報》記者在整理 同花順 iFinD統計數據得知,紡織服裝業81家上市公司中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于2012年、2013年和2014年連續3年為負數的上市公司有 華茂股份凱瑞德三毛派神高升控股等10家。也就是説,有一成的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僵屍化”。

  值得注意的是,這10家“僵屍化”的上市公司並無一家是ST公司,也就是説,其未達到退市的標準。

  對此,有專業人士認為,僵屍企業若不能高效退市,就會誤導投資者,慫恿投機賭博,扭曲股價信號,污染A股市場,並使股市喪失資源配置功能。

  在上述10家連續3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為負數的上市公司中,華茂股份、凱瑞德、 常山股份維科精華欣龍控股、三毛派神、高升控股、 上海三毛華升股份 9家公司不僅在2012年至2014年這3年中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為負數,在201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也同樣為負數。

  其中,華茂股份、常山股份和維科精華這3家公司2012年、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前三季度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合計分別為-5.24億元、-5.15億元和-6.79億元。其他6家公司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合計皆超過1億元。

  另外,《證券日報》記者在整理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得知,從2012年到2015年,81家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中,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凈利潤為負的上市公司數量維持在14家至19家之間。

  對於目前紡織服裝業的市場環境,有業內人士分析,內需方面,11月份全國百家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數據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外需方面,1月份至11月份最新公佈的紡織服裝出口累計數據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11月份出口數據沒有出現改善。

  據中華全國商業資訊中心統計,今年11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服裝類商品零售額同比下降5.0%,創今年來最低月度增速,增速較去年同期放緩5.9個百分點,較上月下降6.9個百分點。11月份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各類服裝零售量同比增長4.5%,較上年同期放緩1.5個百分點,較上月下降4個百分點。

  上述業內人士認為,接下來應仍以穩健的投資風格為主,以穩定的業績支撐為保障。

  行業負債逐年遞增

  僵屍企業的存在,無疑會給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影響。最常被提及的是銀行不良貸款的增加。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近幾年的負債正逐漸攀升。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2012年、2013年和2014年,81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負債合計分別為1292.26億元、1356.44億元和1511.23億元。而2015年三季度,上述81家公司負債合計為1829.57億元。

  其中,以2015年三季度為例,在上述81家紡織服裝上市公司中,資産負債率超過50%的公司有23家,資産負債率超過60%的有12家。

  事實上,在紡織服裝業中早就存在因資金鏈斷裂而無法還債的公司,該公司停産16年後才達成債務和解。溫州市雅爾達鞋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雅爾達公司)便是這樣一家成名已久的“僵屍企業”。

  資料顯示,雅爾達公司成立於1995年,註冊資本108萬元,主要經營橡膠鞋、皮鞋、服裝等産品。因公司資金鏈斷裂而倒閉停産,1997年7月份被工商管理部門吊銷營業執照。2006年12月份,杭州洛克管理投資有限公司通過轉讓取得雅爾達公司的46.5萬元債權。

  該案件在雅爾達公司停産16年之後才在2013年得到解決。

  2013年6月3日,甌海區人民法院順利審結溫州市雅爾達鞋業有限公司破産清算案,促成停産倒閉16年的雅爾達公司債權債務人達成破産清算和解協議,裁定確認無爭議債權46.5萬元,債務人股東代為清償債務23.25萬元,實現50%的普通債權清償率。

  據鹿城法院、甌海法院有關人士向媒體介紹,對於關而不清、倒而不破的“僵屍企業”,長期懸擱債權債務關係,嚴重妨礙市場秩序和社會發展要求。一些企業通過破産退出市場有利於助推經濟轉型升級,不僅能夠讓企業重新上路,還能讓債權人的利益得到最大程度的實現。

  81家公司3年獲64億元政府補助

  在主營業務連年虧損的同時,除了從銀行借款,“僵屍企業”還依靠資本市場和政府補貼生存。

  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上述81家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4年這3年中,獲得的政府補助合計分別達21.74億元、17.42億元和24.95億元。81家公司3年合計獲得政府補助約64億元。此外,2015年上半年,上述81家上市公司合計獲得政府補助5.42億元。三年半的時間裏,81家公司合計獲得政府補助近70億元。

  據《證券日報》記者在整理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得出,上述10家“僵屍化”的上市公司中,華茂股份和常山股份在這幾年中一直在享受鉅額的政府補助。

  其中,華茂股份2012年至2014年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71億元、5954.29萬元、5612.88萬元。2015年上半年,公司同樣獲得政府補助1080.83萬元。三年半的時間裏,公司合計獲得政府補助近3億元。

  此外,常山股份獲得的政府補助更是連年上漲。公司2012至2014年獲得的政府補助分別為8453.72萬元、2.45億元和3.48億元。2015年上半年,公司獲得1506.21萬元的政府補助。在這三年半的時間裏,公司合計獲得政府補助近7億元。

  從上述可見,常山股份2014年獲得的政府補助金額最高,在12個政府補助項目中,有近3.37億元的金額是政府搬遷補助貢獻出來的。同樣,公司在2013年獲得的政府補助有13項,而其中金額最高的也是政府搬遷補助,金額近2億元。

  同常山股份一樣獲得搬遷補償款的還有華茂股份,其在2014年獲得的搬遷補償款和産業發展資金這兩項政府補助金額皆超過千萬元。據了解,華茂股份在2013年同樣獲得産業發展資金項目的政府補助,金額為3396.62萬元。在16個政府補助項目中高居補助榜首。

  值得注意的是,非流動資産處置利得作為營業外收入的一個科目也是“僵屍企業”死而復活的一大保命法寶,雖然是一錘子買賣,但在公司資産沒有被清空前倒是可以在關鍵時刻拿出來應急。

  《證券日報》記者整理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發現,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的非流動資産處置利得正逐年遞增。上述81家紡織服裝業上市公司2012年至2014年這3年中,非流動資産處置利得合計分別達6.45億元、7.71億元和8.33億元。81家公司3年合計獲得政府補助約22.49億元。此外,2015年上半年,上述81家上市公司合計獲得非流動資産處置利得20億元。三年半的時間裏,81家公司合計獲得政府補助近42.49億元。

  在上述10家“僵屍企業”中,常山股份和高升控股在三年半的時間裏,每年都有非流動資産處置利得,2家公司三年半合計利得分別為4663.05萬元和1626.91萬元。

  事實上,在公司連續多年扣除非經常損益後凈利潤為負數之時,一直力挺公司豐厚利潤的就是公司投資收益所得非常豐厚。更有分析人士將投資收益當成公司的一項主業來看。

  以華茂股份為例,統計數據顯示,華茂股份2012年至2014年的投資收益分別為5.88億元、2.71億元和6.36億元。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華茂股份之所以會獲得如此多的投資收益主要得益於公司出售 廣發證券 股票所得。

  曾經輝煌過的服裝紡織企業僵屍化現象越來越嚴重,多家上市公司主業每況日下,如何轉型發展,甚至是斷臂求生,成為擺在“僵屍企業”面前的一道難題。(記者 矯 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