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中遠中海重組方案出爐 涉及集裝箱碼頭油輪等業務

  • 發佈時間:2015-12-14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文舉

  上週五(12月11日)國資委網站消息,中國遠洋運輸(集團)總公司與中國海運(集團)總公司擬實施重組已獲得國資委的原則性批復。

  從8月10日停牌至今,中遠中海係的多家上市公司于上週五密集發佈了資産重組方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重組方案涉及上市公司的集運、碼頭、散貨、油輪、集裝箱等資産,也涵蓋集團層面的油輪、碼頭、財務、投資等非上市資産,內容多、股權關係複雜。另外,重組之後,中遠集團將承接從上市公司體系剝離出的幹散貨資産,現有上市公司則將接受從集團置入的財務、投資、融資租賃、碼頭、油輪等盈利性資産。

  此外,中國遠洋(601919,SH)、中海集運(601866,SH)以及中海發展(600026,SH)董事會分別授權管理層研究討論股權激勵方案。同時,中國遠洋和中海集運分別公告了控股股東增持計劃。

  中遠吸納集裝箱碼頭資産

  中國遠洋將租入並經營中海集運集裝箱船舶和集裝箱,並以11.4億元收購中海集運33家公司股權,以67.7億元出售幹散貨航運資産予中遠集團。交易完成後,中國遠洋將成為專注于集裝箱航運服務的上市平臺。

  事實上,此前關於中遠中海重組的呼聲也主要集中在集運業務上,數據顯示,重組後的中遠中海集裝箱運力將達到157萬標箱,列世界第四。根據在手訂單來看,未來中國遠洋的運力將達到202萬標箱。

  安信證券分析師姜明認為,雙方集運業務整合的優勢主要體現為成本端的下降、市場話語權的提升和核心客戶的粘度。不過,亦有不願具名的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種專業化的整合雖然在規模上做大了,但是由於業務單一,同時航運業又具有週期性,所以當市場低迷時能否維持以比較好的業績水準,對重組後的中國遠洋而言則是一種考驗。

  中遠太平洋以76.3億元收購中國海運(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和中海集運持有的碼頭資産——中海港口發展有限公司;以77.8億元將旗下佛羅倫公司資産出售于中海集運。交易完成後,中遠太平洋將成為專注于全球碼頭業務的上市平臺。

  數據顯示,中遠太平洋原先運營約24個國內碼頭和6個海外碼頭,預計2015年吞吐量為6850萬標箱。儘管此次公告中並未披露中海港口發展有限公司持有碼頭資産的數據,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數據顯示,重組完成後中遠太平洋在全球控股和參股運營的集裝箱碼頭數量將達到39個,泊位數達到172個。以集裝箱吞吐量為指標,中遠太平洋在完成收購後,將成為以總吞吐量計全球第二大的碼頭運營商。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同時停牌的中遠航運並未被納入此次重組中,中遠航運主業為特種船運輸。

  中海專攻租賃與能源運輸

  中海集團所屬上市公司中,中海集運將把集裝箱船舶和集裝箱租賃給中遠集運,並把集運經營網路出售給中國遠洋及中海集團,同時收購中遠和中海集團租賃類、金融類資産/股權,出售所持49%中海港口股權。交易完成後,中海集運將成為專業化的綜合航運金融服務上市平臺。

  中海集運現有船舶資産仍屬於上市公司,不過這些資産將全部租賃給中國遠洋運營,並實行市場化定價。

  從集裝箱資産來看,中海集運通過本次交易整合了隸屬於中海集團的東方國際、中遠集團旗下佛羅倫所有箱隊,也將借此成為全球第三大集裝箱租賃公司。

  姜明認為,中海集運未來大概率將會擴張針對第三方的租賃業務,且並不限于船舶資産的租賃,航運相關的堆場、港口以及醫療、教育等新興領域都是其潛在目標。

  中海發展將收購中遠集團持有的大連遠洋100%股權,並將持有的中海散運100%股權出售給中遠集團和/或其全資子公司。交易完成後,中海發展將成為專注于油品運輸業務、LNG運輸業務的油氣運輸上市平臺。重組完成後,中海發展旗下油運船隊控制運力規模全球第一,超大型油輪船隊(VLCC)運力規模全球第二。

  事實上,相比散貨、集裝箱運輸市場的低迷,油輪運輸這幾年發展較好。特別是自2014年以來,國際原油價格維持低位,各國原油儲備需求呈現持續增長,國際油運市場未來發展前景良好。

  姜明認為,2016年低油價大概率會維持,中國、東南亞等遠東國家和地區原油運輸的需求依舊旺盛,同時也利好國內沿海油品運輸市場,這些需求一定程度對衝了今年新增的油輪訂單。

  中海集團旗下的中海科技同樣未在此次重組範圍之列,中海科技現有業務為智慧交通、交通及航運資訊化等。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