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5日 星期六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70余部電影衝刺賀歲檔 萬達華誼光線抱團搶先機

  • 發佈時間:2015-12-14 07:1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歲末年初,節慶消費躁動,中國電影賀歲檔拉開帷幕,資本市場“賀歲檔概念股”隨之起舞。從1997年馮小剛的《甲方乙方》算起,賀歲片已經走過了快20年的風風雨雨,今年中國電影賀歲檔有哪些特點?競爭空前激烈?可也看到巨頭們聯手宣傳,豪言“承包”賀歲檔。

  各大影視上市公司的掘金版圖又是什麼?《每日經濟新聞》推出賀歲檔專題策劃,帶您一邊看電影一邊還把錢賺了。

  2015中國電影票房在12月3日毫無懸念地跨過了400億元大關的同時,賀歲檔也宣告來臨。平均每天上映一片,電影市場進入了殘酷的肉搏期。

  “今年的賀歲檔肯定是有史以來競爭最慘烈的。”時代天驕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總裁譚飛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從12月初到猴年春節,2016賀歲檔將有70多部電影上映,大片的票房相互牽制,中小製作出現“黑馬”的可能性也不大。

  面對激烈的競爭,電影巨頭們也一改往年劍拔弩張的局面。《鬼吹燈之尋龍訣》(以下簡稱《尋龍訣》)《老炮兒》《惡棍天使》三部分屬不同投資方的影片捆綁在一起宣傳,形成“賀歲檔聯盟”,併發布三部電影混合剪輯的預告片,以“賀歲檔已被我聯承包,12月上映”的強大氣場進入公眾視線。

  不過,多位影視投資每人平均指出,熱熱鬧鬧的賀歲檔背後,真正賺錢的國産電影不會超過10%。“中國電影市場總量變大了,更多人進來拍了,更多片子出來了,更多的片子賣得好了,也有更多的片子砸了。”譚飛稱,電影仍是一個高風險行業,少數人賺錢的盈利狀況將在2016年持續。

  “冤家”變“盟友”

  宣佈聯手的三部片子,都是賀歲檔公認的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影片。其中,《尋龍訣》是根據盜墓小説《鬼吹燈》改編的奇幻冒險大製作。《惡棍天使》是由鄧超、孫儷夫婦主演的惡搞喜劇。《老炮兒》則是由馮小剛親任主演的賀歲片。

  以往,這些賀歲檔的大片們多相互拆臺,搶宣傳資源、搶排片、搶檔期,纏鬥混戰。然而今年它們卻突然宣佈“我們是一家人”,還打出了“演員人騷活好,陣容老少皆宜,場面真金白銀,劇情童叟無欺”的口號,讓人頗為吃驚。

  “能形成這個‘聯盟’,是因為萬達影院、華誼兄弟光線傳媒三家公司共同投資了電影《尋龍訣》。”華誼兄弟內部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所以華誼拿出獨投的《老炮兒》、光線傳媒拿出《惡棍天使》聯合宣傳,一起擴大電影的影響力,把賀歲檔炒熱。三部影片類型各異,不存在嚴重的競爭,宣傳好了大家共贏。“算是宣傳上的一次新嘗試吧,沒有太多別的想法。”

  雖然三部影片都在營造強強聯合、共同做大蛋糕的氛圍,但從排片時間上看,仍存在競爭。《老炮兒》、《惡棍天使》幾乎同步上映,與《尋龍訣》也只相隔一週。一位不願具名的電影編劇分析稱,現在看來上述三部影片並沒有院線、排片、售票等方面的實質性的資源整合,宣傳上噱頭的成分要更大一些。

  “不過,《尋龍訣》‘1+1+1’的投資結構也反映了國産電影的一大新特點。”上述編劇稱,“你有沒有發現,現在一部電影正片放映前所顯示的出品方列表越來越長了?”其表示,以往的國産電影以獨投為主,而現在更多的是聯合投資。“尤其是像《尋龍訣》這樣耗資3億的大製作,意味著至少8億票房才能回本,多家公司共同出資,能分散風險。”

  在譚飛看來,2016年賀歲片可謂中國賀歲檔有史以來競爭最激烈的一年。因為新片數量多、實力強悍的大片多,此外還有好萊塢大片同臺競技。“大家都鉚足了勁要來這個檔期撈一把,自然是派出最強的電影選手。彼此間相互牽制,觀眾形成分流,最終會出現賀歲檔期總票房高,但單一電影創票房紀錄的現象難以出現。”

  “大製作+大導演+大明星≠大票房”

  據了解,狹義的賀歲檔一般是從當年11月下旬到12月31日,時間跨度在50天左右。藝恩高級分析師張哲林表示,今年年末賀歲檔預計將上映大概54部影片,其中國産片預計將有39部,佔到72%。

  “和暑期檔、國慶檔等其他熱門檔期比起來,國産電影唱主角是賀歲檔的特點之一。”上海戲劇學院教授石川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按照慣例,進口片和分賬大片都在暑期,無論票房還是排片,國産片都會在賀歲檔更為強勢。

  而廣義的年末賀歲檔還將元旦後的春節檔也包含在內,如果這樣算的話,賀歲檔就有81天,期間將有70多部電影上映,幾乎每天都有新片。

  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從廣義的賀歲檔看,則不乏好萊塢大片的加盟。如2016年1月將上映《星球大戰7》、《功夫熊貓3》,前期系列電影的成功是最強的票房吸金石。而從電影類型來看,觀眾們熟悉的“馮氏喜劇”也不再是賀歲檔的唯一標誌,功夫片、青春片、動畫片、懸疑片均有,似乎任何類型的電影都能在今年的賀歲檔中找到,而過去鮮明的“年味兒”則褪色不少。

  “賀歲檔已經‘名不副實’了。”石川表示,最早的賀歲檔影片是模倣香港的闔家歡電影,以符合大眾年節消費心理的喜劇為主。最近兩三年電影類型趨於多元化,都是市場競爭力比較強的作品來搶賀歲檔的檔期。年節掛鉤的主題淡化了,商業性蓋住了節慶的味道。

  今年“多元化”的特點尤其還表現在“大製作+大導演+大明星”霸屏賀歲檔的情況已不再。張哲林認為,今年的賀歲檔有不少小製作影片,類型和投資方都更加多元化。“從8月的《大聖歸來》到10月的《夏洛特煩惱》,再到近期的《我的少女時代》,我們都看到了製作精良的中小成本影片對觀眾的吸引力。”隨著各方對於電影市場的研究、了解日益加深,有的放矢逐漸成為各方共識,不再一味地追求“大導演+大明星+大投資”。

  一位國內一流院線的影院經理告訴記者,由於影片的多元化,在排片上也會一改過去對一部重磅新片壓倒式排片的現象,尤其是12月中下旬兩周,輪番上映的幾部國産電影都會獲得相對較均衡的排片。

  “比如《尋龍訣》上映首周,預計在全國各大院線的排片量佔總排片量40%左右,第二周排片量降至30%,同期網路小説改編的小成本喜劇《萬萬沒想到》也能達到20%左右的排片量。”上述影院經理表示,去年上映的國産賀歲大片《一步之遙》首日預排片量則逼近70%。“《一步之遙》不夠理想的票房也説明瞭‘大導演+大明星+大製作’不再是賀歲片的制勝法寶了。”

  “網生代”攪動市場

  事實上,從12月第一週的情況來看,賀歲檔的第一槍表現並不搶眼。據電影票房吧12月9日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8日全天票房不超過5000萬元,而週末票房日均也未超越2億元。雖然在絕對值上,該數字與去年同期相差不多,但考慮到今年3萬塊銀幕數和暑期檔數部電影票房過10億元的火爆數字,這樣的票房實在不盡如人意。

  但張哲林、石川均認為,隨著《師父》、“賀歲檔聯盟”、《萬萬沒想到》等“硬片”12月11日起陸續上映,今年賀歲檔的總體票房將回暖,賀歲檔將繼續扮演“票倉”的角色。“截至12月8日,全年國內票房累計403.23億元,較去年同期(274.07億元)增長47%。按照目前的趨勢來看,賀歲檔在400億元的基礎上會繼續帶來預計30億左右的票房。”張哲林表示。

  “總的來説,喜劇也毫無疑問是賀歲檔最好賣的,只是今年的喜劇會更細分。”上述編劇分析道,過去的喜劇是“通吃型”的,而今年的喜劇會針對不同的觀眾,其中,部分是由網路劇改編而來的,會更偏向年輕人。

  當“網生代”的90後、00後逐漸成為中國電影市場的消費主力時,越來越多有著網際網路基因的電影公司也加入電影市場的角逐中,試圖分走一杯羹。依靠網際網路大數據分析,它們將年輕人喜歡的網路劇、網路小説改編成電影,不久前票房破十億的中小成本影片《煎餅俠》《夏洛特煩惱》都是出自網際網路電影公司之手,比起傳統大片,其投資回報率可觀。

  張哲林認為,“賀歲檔聯盟”選擇合作共贏把蛋糕做大,其實也是網際網路“改造”電影行業的最好案例。“我們經常會聽到類似‘羊毛出在狗身上,豬來買單’的言論,側面展現了網際網路行業所具有的聯接和共振的能力。”

  其實,網際網路電影公司的野心不僅在於投資拍攝電影,還在於實現電影發行端的另一種盈利可能。11月底樂視影業出品的電影《消失的兇手》在樂視網際網路電視上提前點映,引發軒然大波。

  在多位電影人看來,雖然眼下傳統院線很難接受“網際網路電視院線”的方式,但這似乎是未來不可避免的趨勢。“現在好多電影背後的‘金主’就是網際網路企業,特別是幾家視頻網站平臺,例如合一影業(優酷馬鈴薯)、樂視影業、企鵝影業等,既然很多電影都是它們拍的,自然以後會有機會切入如PC端、電視端等大銀幕以外的端口。”上述影院經理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

  業內人士分析,樂視這次嘗試現在看來有些超前,而且現在電影票房飛速發展,大家還忙於搶蛋糕,心思還沒有落下來去考慮全生態。等票房達到一定高度、增速減慢,自然會一起討論類似的新發行方式。在網際網路電視院線的嘗試後,説不定以後會出現專供電商平臺的優秀電影。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