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銀廣夏歸來 突圍之路能走多遠

  • 發佈時間:2015-10-26 11:05:5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海波

  伴隨著一份“重組有條件通過”的審核公告,在13年後,曾經的“造假王”銀廣夏終於獲得重生。不過歸來之後的銀廣夏已經沒有了造假前的風光和榮耀,只剩下客觀存在的披星戴帽。重組方案的最終落定,給了*ST廣夏(000557)一次重生的機會,*ST廣夏也似乎鉚足了勁要重新正名,一條包括鐵路資産、新能源以及葡萄酒業務多元化發展的經營思路已經漸漸清晰,不過,在新的機遇面前,*ST廣夏不可避免地也將面對更多的風險和挑戰。一方面如何抹去在資本市場曾經留下的黑歷史,另一方面公司三條業務線的潛在風險也不容忽視。

  絕對主營現增長瓶頸

  根據重組方案,在寧東鐵路成為*ST廣夏的全資子公司後,它的業績將合併入*ST廣夏的財務報表,而收入也將成為歸來後的*ST廣夏最主要的收入來源。因而從某種程度而言,*ST廣夏歸來能否走好主要在於寧東鐵路的發展。然而,*ST廣夏未來的盈利支柱,卻因受宏觀環境的影響,近年來出現了業務增長瓶頸,凈利潤逐年下滑。財務數據顯示,2012-2014年寧東鐵路合併報表凈利潤分別為4.83億元、3.15億元和1.58億元,凈利潤下滑得很明顯。

  實際上,寧東鐵路盈利能力下滑與盈利模式有關。寧東鐵路作為一家地方鐵路公司,主要承包了寧東能源化工基地鐵路建設和運營管理的工作。據悉,寧東能源化工基地以煤儲量270億噸的寧東煤田為核心資源,而寧東鐵路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寧東能源化工基地內各大企業提供配套運輸服務,當運送貨物經過自有産權鐵路時,寧東鐵路對客戶收取運費和雜費。

  “運費主要根據自治區物價部門批准,寧東鐵路對於區內電廠電煤運輸執行的運價為0.23元/噸公里(不含稅價),對於不屬於此範圍的貨物,寧東鐵路可根據貨物品類、市場情況在基本運價的基礎上,上浮30%和下調不限,具體運價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ST廣夏相關負責人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對經過寧東鐵路古窯子車站軌道衡的整車收取整車貨物過衡費,標準為0.7元/噸(不含稅價)。

  由此可見,運費是寧東鐵路的主要收入來源,而運價的單位是噸公里,也就是運輸貨物的運量以及運輸里程越多,寧東鐵路能收取的運費就越高。但是近年來,受到煤炭整體需求的減少,寧東鐵路貨物發送量增長緩慢甚至出現下滑,2012年完成3600萬噸貨物發送量,2013年完成3835萬噸貨物發送量,2014年1-11月,寧東鐵路的貨物發送量為3172.42萬噸,*ST廣夏也表示2014年全年預計貨物發送量將低於2013年。

  貨物發送量增長的緩慢直接導致了寧東鐵路收入的下滑。同時,為促進煤炭銷售、穩定經濟增長,寧東鐵路承運的區內電煤運價自2014年7-12月由0.23元/噸公里下調到0.19元/噸公里(不含稅價)以刺激需求,運量下滑加上運價下調導致了寧東鐵路盈利能力出現增長瓶頸。需要注意的是, *ST廣夏重組方案獲得有條件通過的同時,監管層就要求公司“結合鐵路運力、運價及未來區域發展補充披露重整計劃預測利潤的可實現性,並做風險提示”。由此可見,監管層也對寧東鐵路未來的盈利能力存在一定的不確定。而*ST廣夏似乎也意識到了這點,正謀求著在已有的鐵道網基礎上進行轉型,從單純的鐵路運輸轉為以鐵路運輸為核心,逐步向物流配送業延伸,使物流配送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

  再生新能源領域存風險

  事實上,此番重生的*ST廣夏在注入優質資産、深化物流服務之外,還準備切入光伏行業這一再生能源領域。根據*ST廣夏公司早前公佈的公告,*ST廣夏子公司寧東鐵路還以現金收購了內蒙古新能源公司——內蒙神州光伏電力公司,宣佈擇機進入光伏發電産業。

  公開資料顯示,內蒙神州光伏主要開展太陽能等新能源發電項目的開發、投資、建設;此外,在可再生能源相關的技術諮詢、服務、開發方面也有相關業務拓展,目前承擔著多項國家“金太陽”工程及大型光伏電站項目的建設任務,已有30MW光伏發電項目並網發電。對此,興業證券在今年4月的一篇證券研究報告中指出,*ST廣夏將通過這一切入點進入再生能源産業領域,進行多元發展並進一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新能源領域之一的光伏,因為技術、基礎設施建設、市場等原因,發展並不是一帆風順。資料顯示,自2012年以來,歐美光伏“雙反”(反傾銷、反補貼)像一根導火索,讓中國光伏産業的弊端悉數暴露。國內光伏企業全線虧損,半數以上企業停産或半停産,部分骨幹企業面臨破産、倒閉風險。近年來,伴隨著國家各項利好政策的助推以及數年的産業結構調整和持續,光伏産業才通過技術創新,重新發掘國內外市場,再次確立了全球領導地位。儘管如此,目前各家光伏行業的上市公司事實上最近幾年的業績依然困頓,波動幅度都較大,像*ST海潤在2014年上半年盈利的情況下,全年最終卻虧損達9.48億元。此番*ST廣夏子公司寧東鐵路切入光伏新能源業務,也具有著很多的不確定性。

  對此,一位不願具名的光伏行業分析師表示,事實上,當前整個光伏行業上中下游的等級明顯,只有做到最上游的企業,公司的毛利率才會比較亮眼。如果是一家之前從未接觸過光伏業務的公司切入這個領域,在場規模增加緩慢,參與者過多,行業競爭激烈,業界大佬觸發價格戰等方面會面臨較多不可控性。*ST廣夏則在給北京商報記者的回復函中表示,公司切入光伏新能源領域的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想通過産業佈局,逐步分散鐵路運輸行業系統風險;二是通過介入清潔能源領域,打造寧東鐵路新的利潤增長點。對於公司是否有相關的風險預防措施,寧東鐵路表示在計劃介入光伏項目時,已對該項目進行了的調研和論證,對光伏行業可能存在的風險予以了充分關注。

  葡萄酒業務處品牌培育期

  此外,葡萄酒業務也是未來*ST廣夏發展過程中最為重要的業務之一。而這項伴隨著*ST廣夏沉浮多年的業務,未來能否被打造成公司強勁的盈利利器,還是不確定事件。

  據了解,葡萄酒近幾年來一直作為公司的救命稻草,勉強幫助公司維持運轉,但業務量一直不大。以今年上半年為例,公司葡萄酒業務實現營業收入約455.8萬元。

  “銀廣夏的葡萄酒業務很有潛力,走到今天的地步挺可惜的。”北京龍澤上谷葡萄酒總經理、城市窖藏創始人李欣新對於銀廣夏葡萄酒的發展感到一絲惋惜。據了解,*ST廣夏此前曾經的核心品牌是賀蘭山,但這款核心資産卻最終易主。而*ST廣夏也向北京商報記者表示,“由於一些歷史原因,銀廣夏葡萄酒業務自2009年起一度停滯,原有品牌易主,直到2012年下半年才恢復銷售業務”。而目前,為了重振葡萄酒業務,*ST廣夏新註冊了“詹姆斯釀”和“銀廣夏”商標。不過,公司方面也坦言,這兩個商標均處於始創階段,市場知名度低,推廣仍須時日,且缺乏有效的品牌和銷售渠道,加之葡萄酒行業充分市場化帶來的市場競爭導致葡萄酒業務發展乏力。

  李欣新認為,*ST廣夏發展紅酒業務有利有弊。“地處寧夏産區、政府資金注入帶來全新機遇,今年寧夏産區葡萄過剩的問題出現,在小酒莊大産業的格局下,需要幾家大的公司來平衡産能。”與此同時,李欣新表示,寧夏種葡萄種得最好的是廣夏,頂級葡萄園是最多的,它們的起步早,葡萄苗木水準高。而這都是*ST廣夏發展葡萄酒業務的優勢。但是由於此前的核心資産已經出售,現在要重新打造新品牌的壓力很大。“銀廣夏的品牌在葡萄酒圈知名度很低,如何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快速得到市場的認可是個難題。”李欣新稱。而另一位酒業分析師也表示,目前紅酒行業仍處於低迷之後的回暖期,之後的紅酒行業會競爭十分激烈,*ST廣夏帶著新生品牌想要立足,確實有點困難。

  在李欣新看來,*ST廣夏想要做好葡萄酒業務,還必須保證在恢復生産後做到高標準的生産水準。“在國有企業的機制下,能否打造一支成功的釀酒師團隊,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挽留住人才,也是企業將面臨的一大考驗。”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