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華帝危局:接班人趕走創始人 加速去華帝化

  • 發佈時間:2015-10-21 14:06: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最近一年來,華帝七大創始人選定的接班人潘葉江,以資本名義清理創始人在公司戰略決策和經營管理的話語權,謀求強勢上位的同時,還在加速去華帝化:改變華帝20多年以來一直堅持的“所有權和經營權”兩權分離、企業經營職業化、利益共同體等文化,全面實施所有權和經營權一體化,並加速家族化治理,最終這也引發了大量與華帝並肩戰鬥20多年的眾多地區代理商群體的迷茫。

  接班人潘葉江,到底將要帶領華帝去向何方?外界並不清楚,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華帝股份正陷入自公司創立以來最大的管理層動蕩和市場經營危機漩渦之中。

  就在9月底和10月初相隔的10多天時間裏,華帝股份董事長黃文枝被罷免,總裁區迪江辭職,新總裁尚未公佈。公司大股東潘葉江強勢上位成為華帝股份董事長,並完成對整個公司的所有權和經營權掌控。如果將時間往前倒推一年還可以看到:副總裁關錫源、劉偉辭職,總裁黃啟均辭職。同時今年以來華帝中層如人力資源部、投資部、行銷部、企管部等多個部門總監也相繼離職。

  創始人退出,為第二代接班鋪路,華帝股份這一系列變化似乎順理成章。然而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作為創始人的黃文枝,在董事長任期至明年5月份原本就可以光榮退休時,卻在今年9月底被潘家以“作為公司經營掌舵人對公司業績下滑、經營惡化等情況負有直接領導責任”公開罷免。同時,由七大股東共同推薦的總裁區迪江在董事長被罷免後選擇辭職。

  這也撕開了過去半年來,隱藏在華帝公司內部創始人與接班人圍繞企業文化、經營控制權和發展方向的“宮鬥”。特別是在潘葉江此次迫不急待通過“罷免董事長”來掌控華帝控制權一事引發華帝股份多位創始人感到心寒,還令市場上與華帝合作20多年的近百家區域代理商感到心慌。

  被自己選定的接班人給罷免了

  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被潘葉江家族突然罷免董事長職務的黃文枝,正是當年確定潘作為華帝股份第二代接班地位的領路人。也正是黃文枝在過去一年時間裏“一根筋”地協助潘葉江完成了對華帝經營決策和管理的接班。

  “説實話我做不做這個董事長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為企業的未來找到一個好接班人。他是我當年一手選定的接班人,在所有七位創始人的子女中他年齡最大,也有接班意願。所以,從當年收購百得廚電業務,到後來同意將黃啟均和關錫源的大部分股份賣給他,都是一步步主動給他鋪路,一根筋地支援他上位。”

  已經被罷免董事長一職的黃文枝,談及此事時坦言,“我本人不在乎董事長這個職位,但是我是這七位創始人留在公司的看門人,幫助接班人順序過渡的。其實我很早就想好到2016年任期滿後就退休,甚至還跟他提過可以提前幾個月將董事長的權利授權給他。沒想到他最後會將業績的下滑責任推到我身上,這一點無法接受。過去一年行銷和財務都是他親自抓,作為董事長的我,無論是在黃啟均任總裁,還是他主抓經營時,從來不過問具體情況。”

  作為一家由7位創始人共同創立的企業,隨著創始人年齡都紛紛步向60歲,第二代接班問題也擺在所有人面前。黃文枝過去幾年一直在給華帝尋找接班人。最終在去年完成華帝股份由黃文枝、黃啟均、關錫源、李家康、鄧新華、潘權枝、楊建輝等七位創始人同時控股,到創始人之一的潘權枝家族一股獨大交班。潘家二代潘葉江成為新的拉班人,並以副董事長和副總裁名義進入公司,隨後就發起一場對公司創始人話語權和控制權的清理行動。

  黃文枝坦言,“現在這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受到委屈只能選擇接受。但是我最對不起的就是黃啟均和關錫源,要向他們道歉。對於華帝七位創始人來説,誰都沒有我和黃啟均對華帝的感情深。我是管戰略,培養人,黃啟均是長年衝在市場一線。可以説,華帝有今天的成績,第一大功臣就是黃啟均。其他五個人都是在背後默默支援”。

  對此,華帝創始人之一、現任華帝股份董事的李家康則透露,“其實當時華帝收購潘家建立的百得廚衛公司時,小潘也沒有機會控股。直到後來,黃董為了培養扶持第二代接班人就幫助他上位,讓黃啟均和關錫源都退出公司。這兩位老人個性都很強,離開公司就要賣股份,當時我要保持平衡堅決不同意賣給小潘,最後還是黃董説服了大家,説既然是選擇他來接班,就要支援他成為大股東上位”。

  然而讓黃文枝、李家康等公司創始人至今想不通的是,已經作為公司接班人,而且掌握公司最多股權的潘葉江,為何急著在今年9月底就罷免黃文枝的董事長職務、強行上位。從而也將雙方此前的矛盾公開化。

  接班人還想解散創始人的合夥公司

  作為華帝七位創始人已經認可的接班人,潘葉江在入主華帝一年多,並在自己公開主管市場經營和公司財務的情況下,卻公然將企業經營業績下滑的責任推給並不負責具體經營的董事長黃文枝,從而引發一場原本可以避免的內鬥。這到底是因為潘葉江太過於激進,急於上位,還是感受到創始人對其産生了不信任感,有可能動搖其接班人地位?或是另有隱情?

  據知情人士透露,當初潘葉江在進入華帝之後,對於一手選定其作為接班人的黃文枝非常尊重。關於公司經營管理上的很多事情都會溝通請教。但是好景不長,就在今年5月份潘葉江突然提出,“七位創始人年齡都大了,趁著身體都還不錯,將他們在華帝股份第一大股東石河子九洲股權投資有限合夥企業(以下簡稱九洲公司)持有的股份過戶,轉讓給子女”。

  然而讓華帝的七位創始人都沒有想到的是,作為股東之一潘權枝兒子的潘葉江,以將父輩們的股份過戶給子女的名義,實際上卻是要解散這家父輩們當年共同創始的合夥企業,從而將其控制的石河子奮進股權投資普通合夥企業(以下簡單奮進公司),變身成為華帝股份的第一大股東。

  李家康回憶到,“當時我們都以為是將公司股份過戶給子女,也都同意。沒想到最後黃文枝看到的文件不是過戶,而是解散九洲公司。最後潘葉江的提議被黃董直接否定了。可以想像的是,一旦九洲公司解散,我們這些創始人就從華帝的控股股東,變成一個個股民,而小潘就成為絕對的控股股東。最終也因為這件事情,在黃董與小潘之間産生不信任”。

  對於此事黃文枝的説法則是,“我選定他作為公司接班人的時候,在我家裏我公開跟他説過,由七位創始人共同持股的九洲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不能變。當時他向我承諾過此事。但沒想到,他今年就要解散九洲公司。對於這家公司我們七個創始人都是有感情的,當年我們七個創始人之間有君子協定,説了就得算數,從來不會簽協議。沒想到他如今卻公開出爾反爾”。

  這或許只是創始人與接班人之間第一次矛盾。讓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是,隨著創始人黃啟均、關錫源從上市公司退下來,對於持有的華帝公司股份,他們認為“反正人也不在公司了就賣掉”。隨後,在知得黃與關的股份要出售之後,李家康透露,“當時黃文枝的兒子聽到這個消息,從穩定公司股價的角度曾有意要接手這兩人手中的華帝股份。後來這件事情被小潘知道了,他就很快找到這兩個人提出要收購。我當時是不同意小潘來買,因為這會打破原來的平衡格局,從而讓潘家可以一股獨大。最後黃文枝説反正都讓他接班了,他也承諾不會動搖九洲公司第一大股東地位,最終還是讓小潘買了”。

  黃文枝現在回憶,“其實我兒子的房地産事業做得很成功,當初要買兩人的股份也只是為了公司穩定股價。但是這可能讓他産生了擔心,以為我兒子要過來跟他搶接班人地位。這可能也是他最近採取一系列舉措強勢上位的原因吧”。

  不過在上述知情人士看來,真正讓潘葉江感到“惱火”的,並非創始人為了追求平衡、制衡他這個接班人。而是與華帝一起發展20多年的全國代理商隊伍,“很不聽話,甚至還想跟他這個第一大股東公開談條件”。這讓年輕氣盛的潘葉江相當不滿。

  “當時有一些華帝代理商聽説潘葉江要解散第一大股東九洲公司時,就向幾位創始人寫了一封公開信,擔心解散九洲公司就會打破華帝原有的‘利益共同體’文化,讓華帝失去前進的動力、華帝代理商們也將失去靈魂。隨後,又有超過50位華帝代理商結合上半年市場經營情況,向華帝董事會、董事長、總裁發去一份公開申請,希望公司在市場寒冬環境下給予代理商更多的政策支援”。

  上述知情人士坦言,來自代理商的這兩封信最終可能讓潘葉江産生擔心,擔心代理商會聯手創始人向他逼宮,最終這也加速潘葉江在華帝以資本手段罷免董事長,同時對於代理商的需求置之不理。

  公開打破兩權分離強推家族化治理

  對於接班人潘葉江來説,憑藉第一大股東地位想在華帝建立絕對的權威和公信力的心情可以理解。同時通過面向市場和商家實施一系列行銷變革和轉型,提升經營業績的想法也應該可行。但完全可以採取更溫和、更理性的手段。

  如今潘葉江的做法卻是,通過第三人提議解散九洲公司引發創始人的不滿和信任危機,還公開質疑董事長黃文枝與代理商之間的交流溝通,從而將市場經營業績下滑責任推給黃文枝並回避代理商提出的問題和需求。最終將自己一舉推到“眾多小夥伴”的對立面。

  同樣讓創始人以及華帝代理商所擔心的是,當前潘葉江在華帝內部推動的一系列變革、調整,並非要帶領華帝朝著更有前景和競爭力的方向發展。而是要通過打破“所有權和經營權”的兩權分離,實施家族化的控制、管理和運營。

  同時,面對華帝文化的核心“利益共同體”,今年以來有超過50多位代理商提出希望公司在寒冬市場中,提供政策上的支援,華帝官方遲遲兩個月沒有給予回應,這也讓大量與華帝一起成長、超過20多年的區域代理商,感受到前所未有的迷茫。

  正如多位華帝代理商所説的,“我們跟華帝一起合作了20多年,大家跟華帝一樣都是從零起步到今天,對於華帝的感情非常深厚。當初我們對於潘葉江接班也是滿懷希望,認為他年輕,有激情、有思路,可以帶領華帝創造新的輝煌。但是他目前在華帝推動的一系列變革就是要去華帝化,要搞家庭治理上市公司,只想維護家族的利益。這完全與七位創始人所創立的華帝文化截然不同,也讓我們看不清楚他到底想將華帝帶向何方?”

  這一輪華帝股份危局的核心在於,被認為是二代接班人的潘葉江,在入主公司一年來強勢上位,不僅打破過去20多年以來華帝七位創始人創立的“所有權與經營權”兩權分離的治理模式,還通過各種手段清理原有創始人在公司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加速推動華帝由一家職業化經營向家族化治理變革中,不顧行業發展現狀以及與公司共同發展20多年的眾多代理商利益,掌握上市公司控制權後卻沒有告訴大家要將華帝股份帶向何方。

  此前華泰證券分析師就董事長黃文枝被罷免一事調研華帝,並與公司董秘、副總裁吳剛溝通後得出結論:潘氏家族正式獲得對公司的絕對掌控,長期困擾公司經營發展並壓制估值的內部治理問題終於得到有效解決。隨著股東利益的一致化、銷售政策的進一步明晰以及公司與經銷商關係的逐步理順,公司內部管理效率有望得到明顯提升,經營管理改善值得期待。

  現在來看,這些不過只是一件穿在潘葉江身上的“皇帝的新衣”。但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現在還是一個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