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航空發動機“單飛” 軍工企業重組加速

  • 發佈時間:2015-10-15 07:08:41  來源:千龍新聞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隨著中航工業發動機板塊的“單飛”計劃的明確,軍工領域國企改革重組力度驟升。有券商分析人士認為,若從更大視角來看,資本運作活躍度向來在幾大軍工集團中名列前茅的中航工業,此次拆分動作傳遞出一個重要信號,即軍工央企的新一輪重組改革大幕已經拉開。

  昨日,中航工業集團旗下三家上市公司中航動力成發科技中航動控同時公告稱,按國家有關部門的安排,目前正制定中航工業下屬航空發動機相關企(事)業單位業務的重組整合方案,中航工業預計不再成為公司的實際控制人。據上證報記者了解,中航工業的航空發動機板塊將另立門戶,成立一家新的國字頭公司,與原集團平級,具體方案正在制定中。

  “中航工業拆分發動機的預期由來已久,遲遲未落地或在等待國企改革頂層方案定調。國家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兩機’科技重大專項(下稱:兩機專項)隨後也將落地,預期專項資金規模達1000億元,在政策和資金的有力支援下,未來五年整個航空發動機行業將步入歷史機遇期。”

  航空發動機板塊升格

  “現在集團下屬的航空發動機相關板塊的業務及人員都將進入新公司。”有接近中航工業集團的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

  那麼,具體資産都有哪些?

  公開資訊顯示,目前中航工業旗下的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和中航商用航空發動機有限公司(簡稱“中國商發”)是航空發動機研製主體。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下設六個航空發動機主機製造單位,分別是黎明公司、西航公司、黎陽公司、成發集團、南方集團、東安集團,各自産品有所區別。被譽為“發動機三兄弟”的中航動力、中航動控和成發科技這三家A股公司也由中航發動機控股有限公司間接控股,分別定位為航空發動機資産的整機、控制系統和零部件平臺。

  其中,定位於集團航空發動機整機平臺的中航動力剛于2014年完成了一次百億規模的資産注入,注入資産包括黎明、南方、黎陽動力、晉航、吉發、貴動等六家公司100%的股權和深圳三葉80%股權,以及西航集團擁有的與航空發動機科研總裝、試車業務相關的資産以及負債。其中,黎明、南方、黎陽動力三家公司均擁有發動機整機業務,尤其是黎明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承擔著國家重點型號航空發動機的研製生産任務,被譽為“航空發動機的搖籃”。

  中航動控則是我國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唯一供應商,航空發動機控制系統業務佔公司收入60%以上。已與通用、羅羅、賽峰、霍尼韋爾、漢勝等國外航空工業巨頭建立合作關係,在航空發動機燃油泵、滑油泵、輔助動力裝置的研製中深入合作,不斷提升産品國際核心競爭力。此外,成發科技主要生産航空發動機零部件,産品體系包括軍品和非軍用航空發動機衍生産品兩大部分。

  而中航商發剛于2009年1月成立,是我國大型客機發動機項目的總承制單位,由中航工業、上海煙草集團、上海電氣集團、上海國盛集團等共同出資組建,註冊資本60億元,主要從事民用發動機總體設計、系統整合、總裝和試驗、適航取證以及銷售和售後服務等業務。

  資産注入仍存空間

  雖然三公司昨日公告稱,“上述事項近期不會涉及公司重大資産重組。”不過,從戰略角度來講,未來航空發動機板塊的資産注入空間仍然可觀。

  有券商人士對上證報記者表示:“中航工業旗下航空發動機的研製核心單位目前仍在上市公司體外,此部分優質資産注入空間巨大。從戰略角度來看,國家將航空發動機提升至與飛機同等的層級予以關注,發展方向應是瞄準了三大國際航空發動機巨頭羅羅公司、GE公司和普惠公司。”

  記者梳理仍在上市公司體外的發動機相關資産,主要集中在中航空天發動機研究院、中航工業航空動力控制系統研究所、中航工業哈爾濱東安發動機(集團)有限公司、中航工業長沙中傳機械有限公司等。當然,于2009年1月新成立的中航商發也是一大塊未上市資産。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4月,上交所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軍工資産證券化、網際網路金融創新、軍工企業IPO、再融資及重組並購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中航工業下屬金融企業將與上交所共同推進發行場內貨幣基金、軍工産業股票ETF、軍工債券ETF等創新産品。通過與上交所的合作,上交所將利用資産證券化、金融衍生品創新方面的經驗和渠道優勢,豐富中航工業的融資渠道,降低中航工業融資成本,幫助中航工業在新一輪軍工集團資産證券化浪潮中領軍前行。華泰證券認為:“中航工業目前資産證券化率在60%左右,離其80%的資産證券化目標還有一定空間,而且公司經過這幾年資産運作,其資産證券化經驗和準備都是比較充分的,未來政策一旦允許,其速度可能也是比較快的。”

  “兩機專項”呼之欲出

  我國的航空發動機目前仍是制約航空工業發展的瓶頸,加之美歐對航空發動機技術的嚴格封鎖,使得我國無法通過技術引進來提升自身水準,這些因素都迫使我國必須加大對自主國産航空發動機研發項目的投入。

  今年,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項目首次寫入了2015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提出,要實施航空發動機、燃氣輪機等重大項目,加大國防科研和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建設力度。隨後,《中國製造2025》規劃也將航空發動機作為重點發展領域。

  隨著中航工業發動機板塊重組,多家券商研報認為,醞釀已久的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重大專項落地的腳步也已漸行漸近。預計該專項投資規模達千億元,將用於支援國産航空發動機和燃氣輪機的自主研發與製造,未來巨大的航空發動機市場將帶來豐厚回報。

  華泰證券研報稱:作為飛機上的重要部件,發動機價值佔了整機價值的20%至30%。《2013-2017 年中國航空發動機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預計,未來十年我國軍民用航空發動機市場規模超出年均市場規模1100億元,其中800多億為民用市場,300多億為軍用市場。按國産發動機市場佔有率40%測算,未來20年國産客機整機增長帶動的國産航空發動機需求額為3100億元。

  “航空發動機研製迎來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中航工業發動機公司總經理龐為近期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預計到2025年,中國的航空發動機裝備有較大把握取得突破,實現與世界航空動力強者同臺競技。”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