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上市公司 > 正文

字號:  

大型房企“八仙過海”謀轉型 擬重建“生態系統”

  • 發佈時間:2015-08-13 07:13:00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鄭鈞天 徐海波  責任編輯:楊菲

  萬科、保利、恒大等大型房企試水了金融、零售、農業等方向後,又開始向智慧家居、教育以至物流等領域進發。萬達則繼續做大文化旅遊及金融板塊……轉型已經成房企共同的選擇。房地産行業進入“白銀時代”,處於調整期的房企也在不斷地探索新的發展方向,多元化、服務化或將成為房企在白熱化競爭下新的“出路”。

  開發商紛紛謀“轉型”

  面對住房市場銷量的下滑,為了突破增長瓶頸,中國陷入困境的房地産開發商停下了推土機,轉而把目光投向各種新業務,許多標桿房企開始轉型,如萬達集團憑藉線上下積累的商業資源,正重力打造萬達電商;星河灣做起高檔酒店、高端白酒生意,世茂集團則計劃做更多的商業廣場和酒店……甚至還有房企開辦養豬場、生産太陽能電池等。

  實際上,自去年起,房企轉型的聲音就不絕於耳。萬達、萬科等大型房企先後試水網際網路,並涉足投資金融、智慧家居等行業。而華業地産、宜華地産、華麗家族等中小型房企則乾脆是“斷臂式”轉型。

  今年6月,萬科、SOHO中國宣佈與UBER在多個城市開展合作,遠洋地産與京東金融敲定深度合作。此前,奧園、方興,華遠與360,正榮集團與小米,景瑞與YOU+公寓,都已經簽下了不同模式的合作。

  萬達集團則與網際網路巨頭百度和騰訊聯手成立萬達電子商務公司,計劃在大型購物中心和商場之外,再建一個從線上到線下的零售平臺。此外,萬達還攜手快錢公司打造了中國首個商業地産眾籌項目“穩賺1號”。

  萬科則推出了第一款針對業主的手機APP——“住這兒”,通過接入各個社區商鋪和服務項目蒐集業主的生活開支數據,調整服務內容和社區商業業態。此外,萬科更在自己開發的小區內建造食堂,為不願意在家做飯的上班族提供飯食。2012年6月,萬科“第五食堂”率先在深圳萬科城開業,緊接著北京、杭州、上海等地的“第五食堂”相繼開業。

  成功打造上海新天地的瑞安房地産,過去一直以“舊城改造”聞名,如今已開始由開發轉型為服務為主。瑞安開發的“虹橋天地”,正打造包括地鐵、高鐵、飛機航廈、電影院、演藝中心和酒店等在內的一站式商業綜合體。

  “走的最遠”的房企當屬恒大。6月18日,恒大健康網際網路社區醫院首個項目開業,“網際網路+醫療”戰略正式啟動。此戰略構建基於“網際網路+”的健康管理實體、雲體、醫院聯合體和健康生態綜合體“四體聯動”健康管理體系,打造新型O2O社區服務模型。

  恒大還希望建造自己的食品供應鏈。繼恒大冰泉之後,恒大糧油、恒大嬰幼兒奶粉等也已經或即將面市。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公開表示,恒大將進行多元化戰略轉型,利用品牌優勢,進軍農業、畜牧業。目前,恒大已經投資近70億建設、和並購了22個生産基地,總共計劃投資超過1000億,啟動恒大糧油、恒大乳業,全面佈局大興安嶺生態圈。

  “針對單一領域的産品開發已難以滿足房企業績與規模的雙擴容。”克而瑞研究中心分析師楊晶晶認為,進入調整期後,房地産戰略轉型的方式也更為多元化。多數房企正在通過將地産與其他産業結合,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面對房地産行業日益激增的競爭壓力,行業之外佔據資源優勢的領域,成為房企爭相涉足之地。

  跨界發展合作開發並購重組 房企“去地産化”?

  有些房企則乾脆宣佈“去房地産化”。去年11月,上市房企華麗家族刊發公告,宣佈公司要“去房地産化”,轉行專注于投資領域。泛海建設則選擇了金融業,持股民生證券、民生信託等金融企業……根據愛建證券統計數據顯示,截至今年4月,A股上市房企中約有19家宣佈徹底去地産化,其中大多是中小型房企。

  不過,記者調研發現,更多的房企轉型是從開發模式入手,不再局限單項目開發,而是向區域綜合開發轉型。

  復星集團CEO梁信軍也表示,復星集團正努力要把地産商業模式徹底轉型成蜂巢社區模式,以此跟傳統的地産開發模式拉開距離。“蜂巢社區模式就是整個地産項目要為城市提供功能,不是簡單的居住功能、辦公功能,而是要成為城市的核心功能,如醫療、健康、消費等。”

  對此,朗匯控股市場總監梅水雄表示,房企積極搭建網際網路平臺,通過與網際網路企業的合作,能夠降低傳統業務的行銷和運營成本。同時,圍繞網際網路技術開展新的業務,如社區增值服務、房地産金融等,這也符合房企的轉型思路。

  “幾乎所有的開發商都在想,下一個10年,自己將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世茂集團原副總裁蔡雪梅稱,隨著中國經濟增長進入“新常態”,中國房地産市場歷經十年“黃金時代”,也開始步入“白銀時代”。面對高增長紅利的縮減,中國的房地産企業也正走向十字路口,在“白銀時代”的來臨之際進行更加激烈的角逐。

  中國房地産協會市場委員會副秘書長陳嘯天分析説,在房地産“白銀時代”,行業已經開始進入從開發為主到服務為主的階段,開發商需要注重打造産業鏈的延伸産品。

  早在2011年底,萬科總裁鬱亮便提出“城市配套商”的新定位,彼時萬科已經開始梳理商業地産業務,並著手準備進入物流地産、旅遊地産、社區服務等。鬱亮對轉型的理解是,一個城市,無論是住宿,辦公,還是吃喝玩樂,都需要有房地産的載體,而萬科的物業開發和服務就是圍繞這些來做。在這個新定位下,萬科可為的事情很多,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萬科物業首席執行官朱保全説,“目前萬科在全國已交付的小區接近500個,業主超過50萬戶。我們正以存量市場的業主為核心客戶,做好服務社區的生意。”

  房地産行業擬重建“生態系統”

  那麼中國開發商這種轉型究竟是良性的,還是非理性地“廣鋪攤子”?轉型之路是否會一帆風順?

  正如法國巴黎銀行的一位分析師所説,開發商的最終目標是打造一種可以帶來持續收入的“生態系統”。業內人士認為,房地産開發商的轉型同時也反映出,政府正努力使中國經濟由依靠投資和建設拉動增長向依賴消費和服務轉型。

  但就目前而言,房企轉型還在試水階段,尚未形成成熟的盈利模式。英國《金融時報》評論稱,儘管從規模來看,中國房地産開發商佔了按銷售額排名世界前10開發商中的7個席位,但幾乎是完全依賴於銷售實物財産,單位銷售通常佔收入的80%-90%,因而突出了多元化的吸引力。

  法國巴黎銀行董事總經理陳銳彬認為,房地産行業在未來還將繼續存在,如在歐美,房地産領域均有持續存在的企業,房企轉型的本質並非要離開這個行業,而是在行業中找到細分市場,在細分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但轉型也有陣痛,一些中小企業坦言,不像標桿房企一樣實力雄厚,它們常常面臨資金不足的困境,因此,他們在跨界轉型時面臨很大風險。

  “行業風險越來越大,大公司瘋狂跑馬圈地,中小企業生存空間受到擠壓。在白銀時代,一定會有大批房企退出房地産舞臺,很多企業在未來三到五年,大家不會再見到。”蔡雪梅説,“房地産市場的調整,必然會帶來房企的重新洗牌。實力不夠的中小企業面臨淘汰風險,一線房企面臨轉型關卡,紛紛各出奇招以求自保或地位穩固。”

  蔡雪梅認為,雖然房地産進入“白銀時代”,但中高端人群消費其實才剛開始,中國的房産佔有率已經到達了90%,“如果我們開發商還只賣房子,那肯定是賣不動的。我們需要跨越式創新,只有進入質變型的創新,才有機會在未來贏得全新的白金時代。”

  “未來還將有更多房企加入到轉型潮中。”中國指數研究院華中市場總監李國政認為,“三五年之後,是檢驗這些‘網際網路+房地産’企業模式成功與否的關鍵。”當“網際網路+”概念過了這兩年的風口,市場將回歸理性,企業的好與壞很容易浮出水面,屆時“網際網路+房地産”企業大洗牌的階段也就會來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