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 核電行業進入"三雄爭霸"
- 發佈時間:2015-05-31 23:1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5月29日,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以下簡稱國家核電)官方網站發消息稱,經國務院批准,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中電投)與國家核電,重組成立國家電力投資集團公司(以下簡稱國電投),原國家核電技術公司董事長王炳華出任國電投董事長。
據了解,中電投與國家核電合併後,兩者在核電産業鏈上實現短板互補,中國的核電産業也正式進入了國電投、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國廣核集團有限公司三雄爭霸的局面。
此外,兩家企業合併後,國電投旗下核電産業的資産證券化比例仍然較低,市場預估國電投的核電産業有望注入此前中電投旗下的上市公司。
有業內分析人士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隨著今年國內核電重啟以及中核集團旗下的中國核電(601985,SH)上市,中國的核電産業發展將從資本市場中受益,從而進入加速期。
合併實現短板互補
此前王炳華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曾表示,中電投與國家核電組成的國電投,資産將超過7000億元,年營業收入超過2000億元。
公開資料顯示,2002年電力體制改革時,中電投繼承了原國家電力公司所有的核電資産,是五大發電集團中唯一有核電運營資質的運營商,但此前中電投的核電設計力量相對薄弱,難以與另外兩大集團競爭。
國家核電是三代核電技術AP1000的受讓方,同時也是國産三代核電技術CAP1400/1700的牽頭實施單位和重大專項示範工程的實施主體,擁有較強的核電設計研發能力,但沒有核電運營資質。
中國能源網首席資訊官韓曉平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中電投在融資、電站管理及電力市場上具備優勢,而國家核電在核電産業上有技術優勢,雙方合併實現了短板互補,使國電投在核電産業鏈上就更加完善,具備了同中核集團、中廣核集團競爭的力量。
中信建投證券分析師徐偉認為,兩家企業合併前,資産證券化率都較低,因此集團下屬上市子公司有較強的資産注入預期。
迎來加速發展期
實際上,不僅國電投將會“親密”接觸資本市場,中核集團旗下的中國核電亦將在A股上市。對此,業內有分析認為,隨著資本市場的介入,國內核電將迎來加速發展。
業內普遍認為,今年是“福島事件”後中國核電重啟的元年。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顯示,在採用國際最高安全標準、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時在東部沿海地區啟動新的核電項目建設,研究論證內陸核電建設;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
對此,業內有分析指出,如要完成上述規劃,則意味著,2015年~2020年,我國核電産業的複合年增長率要達到18%,同時未來5年內,我國需要開工建設近40台核電機組。從核能發電佔比方面看,2013年我國核電發電量僅佔全國累計發電量的2.11%,遠遠低於法國(75%)、美國(19%)、俄羅斯(18%)、南韓(30%)、瑞典(38%)等核能發電比例較高國家,發電比重排在世界有核國家的末尾,與世界平均值(14%)仍有很大差距。長遠來看,我國核電産業發展空間巨大。
廈門大學能源能源經濟協同創新中心主任林伯強認為,今年以來,我國核電産業發展速度較以往有所提升,而上市融資對於解決核電公司發展所需資金是最快捷辦法。“與此同時,核電公司上市後,受到市場監督,公司管理將更加規範化與透明化。對於我國核電産業發展來説,更透明,有益無害。”
除融資便利外,此舉可以推進核電産業加速發展。韓曉平認為,隨著國內核電技術的成熟,我國的核電産業未來將更多地走向海外市場,從而擴大中國核電企業在全球的競爭力,這也需要要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