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汾酒董事長辭職 折戟在行業“冬季”
- 發佈時間:2014-12-29 10:11:09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張恒
接近年末,但山西汾酒(600809.SH)卻並不平靜。該公司在上週五(26日)晚間忽然發出一紙公告稱,掌舵人李秋喜辭去了董事長及董事職務,同時,副董事長王敬民也辭去了副董事長一職。
“這與很多其他白酒上市公司相似,比如五糧液仍是唐橋説了算,而不是劉中國,李秋喜很可能是真正意義上的一把手。辭任是為了向證監會交代。”成都尚善董事長鐵犁向記者表示,汾酒進入了“後李秋喜時代”。
不過,汾酒此前提出難以企及的戰術恐將面臨“泡湯”,比如“彎道超車”。一位長期關注山西汾酒的分析師向本報記者表示,汾酒今年主要在去庫存,相對去年已經少了很多,但據我們了解,渠道備貨的意願還不是很強烈,“這説明瞭渠道仍信心不足,因此我們預計汾酒這波調整還要等到明年下半年。”
瘋狂的李秋喜時代
其實,李秋喜辭任在業內早有預期,2013年12月,證監會山西監管局就已經對汾酒提出獨立性不足,“與集團公司存在人員交叉、機構重合”等問題。對於本次董事長辭職,汾酒方面表示,辭職有利於李秋喜、王敬民集中精力履行汾酒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等職務,推動汾酒集團戰略新思維和集團管控模式的落實。
事實上,汾酒無疑是因為李秋喜這位被稱為“行業新兵”的掌舵人才火起來的。這家1994年就登陸資本市場的白酒企業,被稱為“中國酒業第一股”,但 1998年發生在山西朔州的假酒案讓汾酒省外市場盡失,瀕臨破産。2004年後才逐漸走出了危機,但發展緩慢,從原來的第一陣營跌入第二陣營,幾乎成為山西的一個地方品牌。
李秋喜在2005年到汾酒之前,一直在化工行業,2009年接任汾酒董事長之後,汾酒就開始一改過往低調的性格,從宣傳“中國酒魂”,到“國酒之源,清香之祖,文化之根”,甚至將品牌宣傳上升為“是見證中國白酒發展歷史的活化石”。
與此同時,李秋喜還發起了兩場惹人關注的“正名運動”,矛頭直指行業龍頭茅臺。
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方式,使汾酒集團在2012年底成為第6家銷售額突破百億的白酒企業。2009年到2012年間,山西汾酒的銷售收入從21億元漲至近65億元,凈利潤年增長率一度高達70.05%,以至於當時,李秋喜就提出要在2015年實現200億元的銷售目標。
折戟在行業“冬季”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李秋喜是出了名的不按常理出牌的,從他炮轟茅臺就可以看出來。有人覺得這是炒作,但這也是給當時傳統白酒業行銷注入了新思路。不過,這種做法到今天已經不合時宜。”他認為,現在汾酒更需要打好基礎,思路可能隨著李秋喜退居幕後而轉變。
在行業的深度調整下,汾酒另一個百億計劃顯然沒有之前來得容易。在2012年底,當時汾酒雖然已經意識到行業進入了嚴冬期,但仍信心滿滿。李秋喜除了提出200億元發展目標不動搖外,還提出要在這一輪發展中實現“彎道超車”。2014年,瀘州老窖、五糧液紛紛降價的大趨勢下,李秋喜堅持汾酒沒有調價計劃。
“現在重新再看"彎道超車",是沒有實現的。”上述分析師坦言。今年1~9月,山西汾酒的營收縮水至30億元,同比下滑超過40%,凈利潤3.99 億元,下滑超過60%,至今,仍未從業績下滑中緩過氣來,其中,青花瓷、老白汾等都大幅下降40%左右,青花瓷預計全年完成不到1000噸,杏花村也表現一般。
而且,更值得關注的是,至今渠道再備貨意願仍未恢復,上述分析師向記者表示,汾酒今年重點是去庫存,省內現在庫存1億元左右,遠比去年底8億元要少,目前的庫存主要是高檔酒,但去庫存之後,渠道備貨意願不足。
“彎道超車已經不可能實現了,未來的經營策略會有變化,今年以百萬年薪招聘區域行銷總監已經説明策略在調整。”行意互動董事長晉育鋒向本報記者表示。白酒專家肖竹青則認為,後李秋喜時代,相信汾酒會更傾向穩健些,“之前的經營策略會發生變化。”
鐵犁則認為,未來汾酒還要在思想上改變,“在五糧液之前,汾酒是白酒大王,市場化程度弱,國企作風明顯,這已經在改變,另一方面,戰略上,汾酒還需要調低高端白酒的佔比,鞏固省內市場,讓産品結構更加切合實際。” 攝影記者/高育文 作者:陸琨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