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橡膠跌破成本價 海南膠農砍樹種檳榔
- 發佈時間:2014-12-09 01:1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11月21日早上7點多,當地溫度20℃左右。換作以往,這個溫度這個時間,村民們應該都在忙著收膠水。但如今,海南省瓊中縣營根鎮崩坎村的村民們卻正在吃著早餐,閒拉著家常。
今年9月初,泰國政府計劃再拋售11萬噸天然橡膠國儲的消息在國際市場傳得沸沸颺颺。但營根鎮崩坎村的村民們並不知道這些,他們知道的是,9月底,膠水收購價多年來首次跌破了1元/斤。幹膠收購價跌破萬元至9800元/噸。這意味著,割一個早上的膠,才能換來幾十塊的收入。
上海期貨交易所橡膠期貨主力合約9月份一路下跌,整個9月,1501合約最低價為11710元/噸,月收盤價為12220元/噸。國際橡膠期貨從2011年2月初的43500元/噸至今年12月5日,已經跌去70%有餘至12290元/噸。
近日,記者在海南進行了為期一週的採訪,發現膠價下滑導致瓊中甚至整個海南膠農割膠積極性下降,部分地方棄割棄管,崩坎村甚至出現改種現象。
膠農:今年僅割膠3成
“早上起來吃完早餐,10點多,家裏不割檳榔的村民,便會自己騎摩托車或者搭村裏固定班點的公交,到8公里外的營根鎮中心逛街。下午回到家,一天就這麼過去了。”瓊中縣營根鎮紅嶺村支部書記董德方向記者如此描述當地膠農的日常生活。“膠價低,普遍都不割膠了。”
9點半左右,當記者來到村民李文安家時,他正悠閒地坐在家門口的大椅上和前來串門的村民聊天。“你都不要説今年的膠價了。”談及橡膠,李文安一臉無奈。在瓊中,膠農為了方便,往往直接賣膠水。而目前,膠水每斤1.2元。“今年割膠都不夠辛苦錢。”李文安告訴記者,他家有30多畝橡膠。今年只割了不到3成。他表示,種植一畝橡膠大概需要3000~5000元的成本。去年他家的30多畝橡膠,還能為家裏帶來兩萬多元純收入,今年卻只有六七千塊的樣子。
在崩坎村,除了棄割膠水外,部分村民還改種了橡膠。村民黃學安就是其中之一。他家共有30畝橡膠,今年就一口氣砍掉了10多畝。“砍了一半,留下一半給我孩子割,但現在我孩子也不願意割了。”黃學安告訴記者,“要是不淘汰的話,樹還在那裏,就要管理,就要天天虧。”
他説,10斤膠水能提煉3斤幹膠。按照一斤膠水1.2元計算,平均下來,今年一棵橡膠樹割一刀只能賺1~2毛。一個月大概能割上15刀。“我們家今年一點膠都沒割,這個價格割了也沒用。據我所知,我們村今年應該沒有人會下肥了。”
在崩坎村,改種的不止黃學安一個。今年當地檳榔價格高達8塊多一斤。雖然檳榔種下去最快也要6年才能收成,但相對於橡膠,種植檳榔成本少。
紅嶺村委會下屬4個小村分隊,今年就設有6個檳榔收購點,而橡膠收購站只有兩個。其中一個村民個體自己開的收購點,因為膠農不割膠,被迫關門。只有橡膠專業合作社的服務站正常收膠。記者發現,在瓊中到處可見“大量收購檳榔”的收購牌,但膠收購點所見不多。
膠價低迷,膠農往往會選擇不施肥不管理,以減少種植成本。瓊中縣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辦公室主任李學告訴記者,棄割在瓊中是個別現象,個別種植面積大的還是要割,但棄管的現象比較普遍。
農場:膠工月純收入不足百元
膠價不好,農民可以選擇割膠或是不割。但作為地方國營農場的員工,如果上了年紀,就只能選擇繼續割膠或者放棄崗位。
新市農場是瓊中縣地方國營農場。據新市農場第七分隊的隊長王成海介紹,新市農場在瓊中共有14個連隊。每年,政府會給每個膠工定産,今年定産是一株一年産4斤膠。農場裏的膠工每個月的工資按照産量來算,達産,幹膠産量農場和膠工七三分。不達産,每個月扣錢。
當記者來到新市農場第七分隊時,兩名膠工正割膠回來,在農場的涼亭裏歇息。來自五指山的老王今年50多歲,他告訴記者,“今年幹了這麼久,一分錢都沒拿到,因為不夠定産就要從工資裏面扣。”
據老王介紹,他們在農場8個月的割膠工作期,要交800~1000元的養老保險。“幾乎每個月都要從自己兜裏拿錢出來交養老保險。”
第七連隊現在還有27名膠工,2名年輕的膠工今年因為膠價低賺不了錢,選擇暫停崗位,出外打工賺錢。老王説,往年膠工每個月除去要交的費用,還能有2000多元的收入。但今年,膠工的每月純收入甚至降至不足100元。
第七連隊綜治資訊員黃國祥表示,員工的工資跟幹膠掛鉤。膠工每個月要交給農場212元的保險費。10月份,除去所有要扣除的費用後,每公斤幹膠的純收入只有6.6元,而一般來説,一個膠工一個月能割200多公斤膠,但要和農場三七分成。
另據記者了解,倘若整個農場每月定量不足,領導也要扣錢。“今年我們連隊産膠量不大,但農場卻將定産從每年3.8公斤/棵提至4公斤/棵。産量不足,膠價又低,膠農賺不了錢。”黃國祥告訴記者。
據黃國祥透露,新市農場今年因為紅嶺水庫建設而導致大片農林將被淘汰,農場方明年將實行改制。據其估計,改制內容其實就是因為農場種植面積縮小,“50歲以上的、沒有能力、沒有文化的,按照工齡付錢,然後讓工人們自己去謀生。”
部分橡膠服務站被迫關門
隨著國有農墾種植的發展,農民也漸漸加入橡膠生産行業。土地改革之後,農田承包到戶,農民們開始種植橡膠。這是海南民營橡膠共同的發展模式。
經過60餘年的發展,海南已經成為我國最大天然橡膠生産基地,種植面積達810萬畝,並且形成了農墾、民營二分天下的局面。
瓊中在海南是民營橡膠佔比較大的縣城。瓊中的民營橡膠是從上世紀90年代初才開始發展。整個縣除了2家農墾分公司外,其他都是地方國營橡膠基地和民營橡膠的區域。
瓊中縣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是管理瓊中縣橡膠産業的機構。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主任廖孝文告訴記者,據他們統計,去年底,瓊中縣民營種植面積達34.28萬畝,國營種植面積有49萬畝,預計今年民營橡膠將達36萬畝。他透露,目前幹膠的價格為11000元/噸左右,而民營橡膠的生産成本為8000元/噸,農墾為12000元/噸,目前膠價已經跌破了農墾的成本價。這個説法得到了海南橡膠董秘董敬軍的證實。“目前肯定已經跌破成本價,但我們具體的成本是多少不方便透露,屬商業機密。”
據瓊中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統計,2013年,除了農墾之外,瓊中民營橡膠年産量為1.7萬噸。但農業科技推廣服務中心估計,今年民營橡膠總産量將降至1.3萬噸。“主要還是價格的影響,導致産量變低。大家都懶得割了。”
在瓊中,膠農一般將收集的膠水交到村子裏的膠水收購站或者服務站。膠水收購站是村民個體戶或者下游生産企業設立,而服務站則是瓊中福島橡膠專業合作社設立。據合作社理事長鄭忠光介紹,目前,合作社已有1500多戶社員,收集到的膠水,統一打包銷售給固定合作的加工廠。在瓊中,這樣的加工廠只有兩家。加工廠將收到的膠水或者膠片初加工,形成乳膠或者標膠,銷售往下游生産企業。
福島橡膠合作社已在瓊中縣各大村落集合地佈局10個服務站,地域覆蓋率達60%~70%。但今年因為膠價低,不少村民棄割,10個收購站中有2個被迫關門。“沒有人割,收不到膠,”鄭忠光表示。
“去年初19000元/噸,目前才11000元/噸,跌了40%左右。今年初還有14000元/噸,到現在一路下滑。”鄭忠光説,去年合作社交易額達3000萬元,折成幹膠1300噸。今年收購量也下降,最多也只有1000噸,較去年全年下降30%左右。
昨日,中國國儲局官方網站發佈消息,2014年12月5日收盤後,國儲局下發了天然橡膠邀標文件,正式啟動了2014年天然橡膠收儲。
這或許能給萎靡的海南橡膠産業帶來一些可喜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