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工混改開啟 中船重工將領跑科研院所資産證券化
- 發佈時間:2014-09-15 09:10:1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張恒
軍工企業混改大幕開啟
我國海軍裝備領域的科研院所大部分集中在中船重工,其下轄28個工程技術研究所,擁有近4萬技術研發人員;技術和産品涉及深海裝備、燃汽輪機、通訊、電子、材料、能源裝備、環保等領域,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産業能力。2013年,中船重工科研院所對集團的利潤貢獻率超過30%,其資産品質比中國重工更勝一籌,被譽為“軍工鑽石礦”。
曾以“重大無先例事項”引領軍工資産證券化的中國重工,將迎來更大“棋局”層面的改革。
上證報記者最新獲悉,中國重工控股股東中國船舶重工集團(下稱“中船重工”)日前出臺《關於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見》(下稱“《意見》”),涉及大力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積極引入外部資本、推進資産證券化、員工持股、股權激勵、推進科研院所分類改革等多個方面,並明確提出2014年完成科研院所分類方案。結合中船重工旗下中國重工、風帆股份的承諾看,市場人士認為,在推進軍工科研院所改革和資産注入方面,中船重工有望領跑十大軍工集團。
資料顯示,我國海軍裝備建造擁有兩大主力——中船重工(業內稱“北船”)和中國船舶工業集團(下稱“中船工業”,業內稱“南船”),其近年來資本運作可謂動作頻頻。其中,中船重工旗下中國重工於2013年9月公佈總募資近85億元的定增預案,用於收購超大型水面艦船等軍工重大裝備總裝資産,開創了核心軍工資産證券化的先河;中船工業旗下廣船國際資産整合方案已明朗,中國船舶後續也存在資産整合預期。
從中船重工最新出臺的《意見》來看,頗多值得期待之處,如加快科研院所的資産證券化步伐,推進優質資産重組,適時注入上市公司。
目前,我國海軍裝備領域的科研院所大部分集中在中船重工,其下轄28個工程技術研究所,擁有近4萬技術研發人員;技術和産品涉及深海裝備、燃汽輪機、通訊、電子、材料、能源裝備、環保等領域,具有領先的技術優勢和産業能力。2013年,中船重工科研院所對集團的利潤貢獻率超過30%,其資産品質比中國重工更勝一籌,被譽為“軍工鑽石礦”。
據了解,中船重工旗下這些科研院所在業內可謂大名鼎鼎。比如,702研究所主要從事高性能船舶與水下工程的研究設計與開發,研發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是我國首次自行設計、自主整合並由702所獨立完成海上試驗的大深度載人潛水設備;703研究所是我國大型船用蒸汽、燃氣動力裝置的研發單位,其自主智慧財産權優勢産品和技術包括軍用艦船燃氣輪機、天然氣運輸增加站EPC、大型/超大型油田及礦用主電源動力等,現正在進行LNG船蒸汽動力裝置國産化、燃氣輪機産業系列化開發、氦氣透平壓氣機組的研製,將對裝備製造和核電等産業産生拉動作用;710研究所擁有的微磁技術在智慧電網、智慧交通、工業控制、消費電子領域具有廣泛應用前景;711研究所曾為“雪龍”號科考船提供先進可靠的動力系統;712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艦船電力推進裝置專業研究所,近年來在重大技術創新方面屢獲突破,“首臺兆瓦級高溫超導電機研製成功”、“成功研製船舶中壓電力推進系統”、“新型推進系統研發取得突破”等重大項目曾被央視新聞聯播等報道;725研究所是專業從事艦船材料研製和工程應用研究的軍工研究所,旗下擁有包括海綿鈦在內的鈦制設備和鈦合金精鑄産品系列。
對於上述科研院所,中船重工方面已經明確,將根據整體戰略的需要,把與中國重工主營業務相關的科研院所在改制後進行資産注入。
接近中船重工的有關人士向記者介紹:“中船重工科研院所近年來在推進科技産業化的進程中推行‘一所兩制’方針,各科研院所均成為科技産業集團與研究所‘一個機構,兩塊牌子’的改制載體,在人員、組織架構等技術層面已做好充分準備。待時機成熟,則可迅速將可改制的科研院所整體翻牌為科技集團。一旦國家明確軍工院所總體改制方案,中船重工的可轉制研究院所將很快完成轉制,並擇機注入相關上市公司,中國重工是主體。”
據軍事科學院研究員欒大龍透露,國家有關部門即將出臺關於軍工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具體細則。研究院所資産注入已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李公生)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