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滬港通前內地券商急擴軍 閃婚香港“小夥伴”

  • 發佈時間:2014-08-04 07:1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隨著滬港通的臨近,香港本土券商特別是小市值的上市券商涉及並購的消息不斷傳出,其中不少收購方為內地券商,如西南證券火速並購敦沛金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梳理這些並購案例發現,內地券商最近在香港出手收購的標的業績並不太理想。對此,業內人士認為,相比過往業績,被收購對象擁有的業務資質和資源才是內地券商收購時關注的重點。

  滬港通漸行漸近,連接的不僅是A股與H股兩大市場,還間接充當了不少內地與香港券商之間的“媒人”。

  香港證券公司成“香餑餑”

  7月29日,時富金融(00510,HK)及時富投資(01049,HK)公佈,有一名獨立第三方正與時富投資接洽,表示有興趣收購時富金融之大多數權益。時富投資正在與該獨立第三方就有可能交易進行討論,且各參與方將商議及厘定進一步的條款。

  雖然在公告中,兩家公司均表示,倘有可能交易落實,則將會引致潛在買家根據收購守則就時富金融提出強制性全面收購。目前並無簽訂具法律約束力的正式協議,交易未必會落實。但在7月29日復牌後,時富金融依然受到投資者熱捧,當天一度暴漲近五成,收盤時最終漲幅定格在32.74%。

  時富金融只是近期香港券商頻繁傳出被收購消息的一個縮影。早在6月19日,敦沛金融(00812,HK)表示已與西南證券(600369,收盤價9.29元)全資子公司西證國際簽訂諒解備忘錄,後者擬以0.28港元/股的價格認購公司12.40億股新股,相當於擴容後股本不少於51%;倘落實,西南證券鬚根據收購守則提出強制性要約,並已確認要約價不少於每股0.543港元及不超過每股0.58港元。僅僅一個月後的7月15日,西南證券就發佈公告,宣佈西證國際與敦沛金融等相關各方簽訂了 《認購協議》。

  此外,今年4月底,國金證券(600109,收盤價21.79元)宣佈以1.796億 港 元 收 購 BestonManagementLimited持有的粵海證券約6000萬股,以及以1040萬港元收購BestonMangementLimited持有的粵海融資約900萬股股份。收購完成後,國金證券將成為二者的控股股東。此外,南華金融也表示股東正在與潛在投資者接洽出售股權,如果最終協議達成,南華金融的控股權也會發生變化。

  內地券商火速“進軍”香港市場

  事實上,這並非是內地券商與香港券商首次聯姻。早在1993年,以上海萬國證券為首的財團收購了在港上市的王集團(香港)有限公司,更名為上海萬國香港。1996年申銀萬國合併,公司更名為申銀萬國(香港)有限公司。申銀萬國(00218,HK)仍在H股主機板交易,今年以來大漲超過60%。

  2009年12月,海通證券(600837,收盤價9.81元)通過在香港設立的第一家海外全資子公司——海通香港金融控股成功收購了大福證券。2010年11月,大福證券更名為海通國際,此舉成為當年證券行業最受關注的焦點事件之一。

  為何內地券商頻拋橄欖枝,香港券商也非常樂見其成呢?業內人士指出,隨著人民幣國際化的日益臨近,本來不少內地券商就有志於拓展香港業務,而滬港通的臨近則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因為要想迅速啟動香港業務,並購一家牌照齊全的港資或外資券商不失為最便捷的途徑,即使初始投資成本稍高一點。

  如西南證券2013年9月就在香港設立了全資子公司西證國際,而在年報中,公司董事會也明確將西證國際作為今年開展工作的重點之一,年報指出,“西證國際儘快建立健全業務體系,加速推進海外業務平臺建設,立足重慶資源和優勢,提高跨境服務能力;力爭將西證國際打造成為西南證券及西南證券服務的境內企業走出去的橋頭堡;成為境外優質資本、優秀人才和先進管理理念‘引進來’的重要窗口。”而在收購敦沛金融時,西南證券也進一步指出,進軍香港市場,打造海外平臺,是內地券商提升核心競爭力、參與國際市場的重要途徑。而收購香港上市券商的方式,是快速建立香港業務平臺,延伸業務鏈條,構建跨境服務業務體系的較好選擇。

  此外,匯業證券分析師岑智勇表示,通過買殼能較快取得上市地位,而有了上市地位後,就可以進行很多資本操作,如配股、供股等。此外,上市後,企業還有機會能以較低利息去發債融資,這也可以降低公司的融資成本。

  溢價收購虧損標的內地券商意在牌照和資源

  俗話説“水漲船高”,在香港券商成“香餑餑”的背景下,內地券商這幾次出手收購的標的,不少為連年虧損,內地券商們為何願意花重金收購這些不賺錢的資産?

  敦沛金融連年虧損

  根據有關資料,敦沛金融于1990年創立,並於2002年1月在港交所主機板上市。目前公司主要為客戶提供金融零售及投資銀行服務,包括證券、期貨、保險、資産管理等零售服務,以及私募投資,上市融資方案,擔任保薦人和包銷商,股票配售,收購合併等投資銀行服務等。本次交易西南證券擬以0.28港元/股的價格認購公司12.40億股新股。

  今年3月14日,敦沛金融發佈2013年7月~2013年12月期間財務報表,期間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350萬港元,較2012年同期的2900萬港元增長15.51%,但是公司仍然出現了810萬港元除稅前虧損,只是較2012年同期的2420萬港元除稅前虧損大幅減少。公司管理層認為,固有客戶對即日買賣的熱情減退、因保險業監管愈發嚴謹導致保險代理銷售程式延長、數個IPO項目延遲了上市時間是公司出現虧損的主因。而截至12月31日,敦沛金融的凈資産為1.62億港元。

  事實上,過去五年(2009~2013財政年度),除了2011財政年度(敦沛金融實施的會計年度時點為6月30日,如2013年度指的是2012年7月1日至2013年6月30日,下同),也就是説除2010年7月1日~2011年6月30日盈利外,其餘4個財政年度均出現不同程度虧損。相比2009年6月30日的2.58億港元凈資産,2013年12月31日敦沛金融的凈資産規模縮減了37%,而資産負債率卻從12%上升至38%。

  由於連年虧損,探究西南證券收購敦沛金融的市盈率已經沒有意義。如果以市凈率計算,2013年年底敦沛金融每股凈資産為0.13港元,西南證券的收購市凈率為2.15倍,高於目前其自身1.75倍市凈率。

  國金證券所收購的粵海證券2012年和2013年同樣虧損。根據國金證券公告,2012年和2013年,粵海證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308.35萬元和2704.50萬元,虧損2.36萬元和82.65萬元。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其凈資産為4982.87萬元。

  8月1日,央行公佈的人民幣匯率中間價為1港元對人民幣0.79588元,按此計算,國金證券的收購價1.796億港元折合人民幣1.43億元,也就是説這起收購如果成功,那麼對應市凈率2.86倍。雖然低於國金證券本身市凈率,但卻比西南證券收購敦沛金融還貴。

  溢價收購重在牌照和資源

  相比之下,海通證券當年收購大福證券相對要“便宜”一些。根據有關資料,2009年海通證券收購大福證券代價為4.88港元/股,總價格約為18億港元,最終海通證券獲得了大福證券60.48%股權。2009年6月30日,大福證券總資産89.04億港元,凈資産為19.30億港元,每股凈資産2.73港元。因此,海通證券的收購價格所對應的市凈率只有1.79倍,遠低於西南證券和國金證券今年收購香港券商所給出的價格。

  由此可見,隨著滬港通的臨近,內地券商急於開拓香港市場,目前所選擇的收購標的質地並不如5年前海通收購大福之時,有時候不得不選擇連年虧損的公司,但必須付出更高的代價。而這種情況,或與香港券商競爭過於激烈造成許多公司經營不善有關。內地券商之所以願意給予溢價,看重的不是它們的過往經營業績,而是其所擁有的業務資質和資源。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即使是專業人士,似乎也對內地券商所收購的香港券商的過往業績並不關心,而是更看重它們的牌照。如安信證券分析師賀立、楊建海在發表國金證券收購粵海證券點評時,並沒有提及粵海證券的業績問題,而是指出,粵海證券業務資格齊全,且粵海證券及粵海融資均具有香港放債人牌照,這樣一來,國金證券收購粵海證券及粵海融資後將具備服務全球投資者的通道,有利於建立協同、穩固的海內外平臺。而牌照,或許也是所有內地券商目前收購時所關注的焦點所在。

  香港本土小市值券商受青睞 “殼”價格水漲船高

  時富金融獲得“獨立第三方”接洽的新聞,再次令投資者將目光投向香港本地的上市券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髮現,不少香港本地上市券商的市值只有幾億港元,這些券商在未來很可能與時富金融一樣,受到內地同行的青睞。

  一位香港券商業內人士對記者表示,“市況很火的話,‘殼’就值錢些。最近的成交量不錯,‘殼’的價格應該會高一些。一般來説,大概有兩個億(港元)到三個億(港元)這樣的價格。”

  10家小市值券商4家擬賣盤

  證監會最新的“證券公司名錄”顯示,內地共有111家證券公司。相比之下,今年7月,中國香港證監會最新公佈的 “持牌人及註冊機構的公眾記錄冊”顯示,持有有效牌照的證券公司至少有413家。

  據記者不完全統計,在這些證券公司中,已經在港交所上市的本土券商也至少有26家。那麼,在這些券商當中,有哪些可能在未來會成為收購的對象呢?

  按照常理,不考慮其他因素,市值不高的公司更容易被 “相中”。與市值高達138億港元的新鴻基公司相比,許多香港本土券商只能望塵莫及。據記者統計,大多數的本土上市券商市值都在20億港元以下,其中至少有10家本土上市券商的市值低於10億港元 (截至8月1日收盤)。而在這10家公司中,除了已經停牌的敦沛金融,做出新動作的還有卓亞資本 (08295,HK)、南華金融(00619,HK)及民豐企業(00279,HK)。也就是説,10家小市值公司有4家已經有所動作。

  南華金融在今年6月9日發佈公告稱,公司股東盈麗連同其他股東 (共持有南華金融59.38%股份)已經與作為買家的獨立第三方就可能收購公司股份作出初步探討,並簽訂了合作備忘錄。收購一旦落實,可能導致公司控股權産生變動。而民豐企業在今年5月已經與威利國際(00273,HK)達成協定,後者將認購民豐企業全資子公司3億股新股,佔其擴大後股本的28.3%。該子公司主要從事金融服務業,包括提供證券經紀服務、保險經紀及理財策劃服務、買賣證券及提供融資等。

  卓亞資本聯姻華融未成行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卓亞資本于2010年在香港創業板上市,截至8月1日收盤,市值僅2.47億港元,在26家上市券商中市值最低。

  公司官網顯示,這是一間總部設立在香港的企業顧問集團,在上海設有辦事處,主要向香港上市公司提供各種企業顧問服務,包括復牌服務、債務及企業重組、合併收購、融資、證券配售及包銷以及不良資産回收的服務。旗下主要子公司卓亞(企業融資)有限公司從事證券交易,並就證券及機構融資提供意見及提供資産管理。2006年,輝立資本集團成為公司股東。公司2013年年報顯示,當年實現收入4000萬港元,實現利潤總額約864萬港元。不過,2014年一季報顯示,公司當季錄得虧損83萬港元。

  今年5月,卓亞資本公佈,與國家財政部旗下金融資産管理公司中國華融全資擁有的華融香港,訂立了無法律約束力的諒解備忘錄。根據諒解備忘錄,華融香港將以不少於0.2港元/股的價格認購公司不少於15億股新股,發行股數佔擴大已發行股本約51.02%。

  但這一交易最終未能成行。7月21日,卓亞資本公告稱,有關建議認購的協商並沒有進展,諒解備忘錄于7月19日失效並未有延期。消息一齣,卓亞資本股價當日急跌32%。

  “殼”價格約為2億~3億港元

  香港本土券商為何迎來“賣盤潮”?

  原任職于香港本土某證券公司的香港知名投資者林宜輝對記者表示,香港市場的成交量不高,現在很多都是通過網際網路來操作,因此費率、佣金也壓得很低,賺不了多少錢。“生意難做,所以如果有內地的證券公司能出到好的價格,很多公司都願意賣盤。”林宜輝説。

  的確,佣金等收入的下降對於本地券商來説是個噩耗。比如中國富強金融就在年報中稱,本年度環境嚴峻,本地經紀商惡性競爭導致交易量低迷及佣金收入凈額減少。南華金融也在年報中表示,來自銀行及內地證券公司的市場競爭激烈,以致使行業利潤持續下降,加上今年監管機構嚴苛的合規要求,對經紀行而言業務環境“極其艱難”。南華金融2013年取得120萬港元收益,同比下跌98%。

  據了解,除了佣金收入下降外,上市公司的開支也讓不少公司、特別是創業板公司頭疼。據 《理財週報》報道,一位創業板公司董事長吐槽,“融不到什麼錢,每年的開銷卻不少”,例如固定審計動輒上百萬港元,按照港交所的規定,若干名董事每位年薪則幾十萬至上百萬……

  也許正是這種種原因形成的合力,導致了香港券商對於“賣殼”頗為熱心。

  至於一個“殼”的價格,林宜輝認為與市況有關。“市況很火的話,‘殼’就值錢些。最近的成交量不錯,‘殼’的價格應該會高一些。一般來説,大概有兩個億(港元)到三個億(港元)這樣的價格。”他還對記者表示,剛剛過去的7月31日,港股市場達到了超過一千億港元的成交,“很多年沒有出現過這個情況了。”他感慨道。

  6家香港小市值券商“排排坐”

  除了已經傳出收購消息、或者曾經有過出售意向的券商,還有哪些小市值券商還沒有傳出 “緋聞”?記者梳理了其他6家市值在10億港元以下的香港本土券商:

  東方匯財證券(08001,HK),市值3.81億港元,在今年年初剛剛登陸港交所創業板,上市之初就被稱為“袖珍型”券商,員工只有28人,每年僅400多個賬戶活躍交易。2013年年報顯示,當年營業額為3620萬港元,除稅前盈利約為400萬港元。

  匯盈控股(00821,HK),市值4.5億港元,公司核心業務為證券、期貨及期權經紀業務以及企業融資服務。公司2013年年報顯示,當年收益約為7440萬港元,同比上升14%;但股東應佔虧損為4070萬港元,比上一年的虧損3720萬港元還有所擴大。公司僱員共95人。

  華富國際 (00952,HK),市值4.89億港元,相比東方匯財證券等,這是一家較大型的公司,旗下包括證券公司、企業融資公司及資産管理公司等,截至2014年3月31日止,公司年度營業額為4.06億港元,盈利為3160萬港元。

  信達國際控股(00111,HK),市值5.9億港元,核心業務為企業融資(保薦)、經紀業務及資産管理。這家公司的母公司,就是去年12月剛剛在香港上市的中國首家“壞賬公司”中國信達(01359,HK),其參與了中國信達的IPO承銷,這也是信達國際控股2013年營業額 (1.66億港元)同比大增65%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國富強金融(00290,HK),市值6.49億港元,核心業務為經紀及孖展融資、自營買賣、企業融資及放債業務。截至2014年3月31日止年度營業額為5114萬港元,年度虧損為1562萬港元。公司僱員為81名。

  新華匯富金融(00188,HK),市值8.28億港元,2013年營業額7829萬港元,其中佣金及費用收入6603萬港元。公司大股東為新華國際(SunwahInternational),在多倫多交易所上市。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