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的過山車:被阿裏拋棄,靠萬達挽回面子
- 發佈時間:2014-12-21 08: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孫朋浩
萬達商業地産(港交所交易代碼:3699,以下簡稱“萬達”)將於下週二在香港正式上市。
根據發行價,萬達此次IPO將募集288億港元(約合37億美元)。12月16日,萬達發行價定在每股48港元,接近指導價區間的頂端。據外電消息,約有1.2萬人認購萬達股票,超額認購5.3倍。其基石投資者包括中國兩大保險公司、歐洲專業基金、美國著名基金和中東的主權基金,他們的認購額約佔到萬達IPO集資額的約52%到62%。
數據提供商Dealogic的數據顯示,萬達香港(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募股)將成為全球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房地産交易,超過2010年新加坡普洛斯(Global Logistic Properties)。對香港交易所而言,萬達上市的意義,不僅僅是創造了香港市場三年以來募集規模最大的IPO,更重要的是這個IPO將成為重要推手,推動港交所重回全球交易所年度融資額前三甲。
歸功於12月份包括萬達在內的大型IPO,“港交所今年全年的融資額,將仍有可能排名全球第二。”畢馬威在最新的《香港IPO市場最新資訊》(Hong Kong IPO Market Update)中稱。從錯失阿里巴巴(紐交所交易代碼:BABA),到第四季度IPO暴增,港交所今年仿佛坐了一輪過山車。這種業績的高幅震蕩,未來港交所能否避免?美國洲際交易所董事總經理黃傑夫説,他長期看好香港市場,因為它是離中國大陸最近的“國際化市場”。
從2002年開始,港交所就躋身全球IPO募資額前五大行列,最近的一次業績下滑是2012年,從前一年的全球第一跌落到當年的全球第四。2013年,港交所再次攀升到全球第二,1689億港幣的IPO集資總額僅次於紐交所。當年共有112家公司在港IPO,其中募資額超過百億港元的公司有5家,分別為光大銀行(港交所交易代碼:6818)、信達資産(港交所交易代碼:1359)、中石化煉化(港交所交易代碼:2386)、輝山乳業(港交所股票代碼:6863)以及徽商銀行(港交所交易代碼:3698)。
今年3月16日,阿里巴巴集團發佈公告稱決定啟動在美國上市事宜,從而放棄了在港IPO的原定計劃。當時就有港媒指出,失去阿里巴巴,可能會使港交所今年無緣全球交易所集資總額前三甲。今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紐交所掛牌上市,以每股68美元公開發行,共募集218億美元。這一數字超過了港交所去年全年IPO的募資總額。如果贏得阿里巴巴,今年的港交所勢必坐穩全球第一的位置。
截止今年11月,失去阿里巴巴的港交所在全球交易所的募資額排行榜上僅排名第四位,1410億港幣的募資總量落後於紐交所、倫敦交易所以及納斯達克交易所。儘管今年前11個月,港股IPO其實也頗有亮點,首先是今年1月,Magnum Entertainment(港交所交易代碼:2080)作為“夜店第一股”上市,成為港股超購王,超購3558倍。其次是李嘉誠分拆港燈電力(HK Electric,港交所交易代碼:2638)獨立上市,募得241億港幣。
如果沒有萬達等提振IPO市場,港交所今年很大程度上將跌出全球交易所年度IPO融資額前三甲。據畢馬威的統計,僅今年12月,萬達、中國廣核集團(港交所交易代碼:1816)、北京汽車(港交所交易代碼:1958)以及盛京銀行(港交所交易代碼:2066)預計將共募得750億港幣。這使得香港在全球上市目的地的排行榜上,從第四位躍升到了第二位。
今年有萬達等救市。未來呢?這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港交所對大陸企業能否有持續吸引力。今年9月,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梁振英出席一項活動時曾透露:截至今年8月底,共有854家內地企業在剛上市,約佔總市值的59%。從2009年到2011年港交所連續三年蟬聯全球融資規模最大交易所,對應的則是內地企業的赴港IPO熱潮,這三年中共有976家大陸企業在境外上市,其中1/3選擇了香港。
2012年港股IPO募資額大幅度縮水時,有一位四大會計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曾經表示:大型國有企業、地産公司、金融機構差不多已經上市,“香港下一階段必然要吸引中小規模企業,以及科技企業”。
在最新的《香港IPO市場最新資訊》中,畢馬威對明年港股IPO的持續繁榮報以積極態度。一個證據是截止12月15日港交所有56個新的上市申請,其中很大一部分可能來自金融服務領域。“市場預期下一輪集中赴港上市的,將是城商行”,畢馬威方面認為,這個名單中包括北京銀行、上海銀行、廣發銀行等。被認為將啟動赴港IPO的,還有安邦保險、泰康人壽、陽光保險等。中金公司也一度傳出有計劃去香港IPO,但由於前董事長金立群今年10月的突然離職而擱淺。同樣被寄予厚望的,還有華融和東方資産管理公司,它們被認為會步信達後塵、赴港上市。信達資産去年12月在港上市,募得25億美元。
儘管A股IPO今年1月已經開閘,但這短時間內被認為並不會衝擊香港市場。根據證監會官網資訊,截止12月11日,A股IPO排隊企業共計612家,“需要花費數年才能解決掉這些庫存”。
僅就科技企業而言,中國科技型公司的上市存量實際上也頗為可觀,據市場機構清科集團的統計,過去三年,VC/PE投資案例分別為1751例、1808例以及3313例,但過去三年VC/PE支援的上市企業數量僅為106家、27家和103家。
然而,香港對中國科技型企業是否足夠有吸引力?阿里巴巴棄港就美,會否影響其他公司的選擇?
港股市場歷史上並不是中國科技型公司的首選上市地。據Dealogic的統計,2009年以來中國網際網路公司十宗最大規模IPO中,有九宗是在美國。同樣來自清科集團的數據,今年VC/PE支援的中國企業境外上市平均賬面投資回報,紐交所為47.18倍、納斯卡克的是14.06倍,而香港主機板僅為3.76倍。香港主機板的平均賬面投資回報僅高於深圳中小板,甚至低於深圳創業板。
不過有“紅籌之父”之稱的梁伯韜並不認可這一點,“比如聯想集團就在香港(港交所股票代碼:00992),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原來在港股也表現很好”。同時也還有後來者,今年7月天鴿互動(港交所股票代碼:01980)在港成功上市,而12月底藍港互動(港交所股票代碼:08267)也將登陸港交所。
梁伯韜認為,目前港股市場吸引科技型企業的最大障礙,可能是香港投資人“更喜歡已經有盈利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