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港股 > 港股新股 > 正文

字號:  

鵬愛醫療大躍進謀求整容第一股 劉曉慶或為投資人

  • 發佈時間:2014-09-01 02:32:09  來源:新京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張恒

  數量龐大的“人造美女”,有望將整容機構鵬愛醫療推向資本市場。

  國內連鎖醫療美容機構鵬愛醫療正在向港股充斥,或將於9月上旬通過港交所的上市聆訊。如無意外,這家以個體診所起家的醫療美容集團,將成為國內第一隻真正意義上的“整容股”。

  就在衝刺上市前的兩三年間,鵬愛醫療曾在多個城市進行並購擴張,與之相隨的是收購過程的“粗糙”:收購標的曾先後曝出虛假宣傳及侵權等負面新聞。整容行業的風險在於“美容不成反而毀容”。消協曾發佈數據稱,每年因整容導致毀容的投訴達2萬起。在這樣的背景下,鵬愛醫療所面臨的市場環境喜憂參半:一邊是龐大的市場需求及“暴利”,一邊是整容行業的“毀容風險”。

  劉曉慶或為投資人

  去年,國內醫療美容機構“伊美爾”董事長汪永安曾公開表示,伊美爾將成為整容行業首家上市公司。在鵬愛醫療突然被曝赴港IPO之前,市場普遍將“整容第一股”的期待放在國內整容機構“伊美爾”身上。如今,資本市場留給“整容第一股”的位置,或被鵬愛醫療捷足先登。

  “民營醫院概念股”對於資本市場來説已不稀奇,但主營業務為“美女製造”的暫此一家,因此,鵬愛醫療IPO資訊一齣便馬上引發了市場關注。此外,著名港星曾志偉擔任獨董、內地影視界“大姐大”劉曉慶傾情代言等“亮點”,更為公司IPO增添噱頭。

  被稱為“不老傳奇”的劉曉慶,從多年前開始就不斷忙於駁斥和追究關於自己的“整容”傳聞,從這個角度看,劉曉慶為整容機構“鵬愛醫療”做代言可謂毫不避嫌。值得注意的是,作為形象代言人的劉曉慶,曾經在過往的多個關於公司的宣傳報道中被稱為“投資人”、“股東”。

  8月28日,記者以顧客身份探訪鵬愛醫療設在北京的分部。該機構一名員工告訴記者,“這家店是曉慶姐的”。不過,僅就鵬愛醫療上市招股書中披露的資訊來看,記者並沒有發現劉曉慶在鵬愛醫療存在“代言人”之外的身份。

  記者欲向鵬愛醫療方面詢問這一情況,被告知採訪需等待程式。截至發稿,未得到來自公司方面的反饋。

  最近3年快速擴張

  如今門店分佈全國十余個大中城市的鵬愛醫療美容集團,起家于董事長周鵬武開辦的個體門診。在鵬愛醫療自家的內刊裏,年近60的周鵬武以年輕帥氣的“小武哥”的形象出現,談論怎樣實現“逆生長”;在電視新聞中,周鵬武作為民營醫院的創業典型,講述創業艱難——用20多年時間,將個體門診做成14家醫院。

  事實上,鵬愛醫療雖創業歷史漫長,但其14家醫院版圖的形成不過最近的三年光景。

  招股文件顯示,1997年,周鵬武的首家醫院“鵬程醫院”設立;2005年,深圳鵬愛醫院成立。在此之後的6年間,周鵬武及其“鵬愛”品牌的事業長居深圳“老家”,其版圖未曾發生過變化,這6年間,其在公司規模方面的作為幾乎是靜止的。

  2011年,前期一直髮展緩慢的鵬愛突然發力大舉擴張,當年一口氣做了四件事:開設海口和惠州鵬愛醫院、收購南昌鵬愛醫院,以及聘請劉曉慶做代言。接下來的2012年到2014年間,鵬愛醫療馬不停蹄拿下深圳、濟南、煙臺、北京、上海、長沙等多家醫院,並在武漢、杭州開設兩家醫院。

  鵬愛14家分院中,8家來源於收購當地醫院。多家被收購醫院曾先後曝出各類“負面新聞”。

  濟南鵬愛醫院曾經是一家名為“曹博士”的私立醫院。公開報道稱,該醫院曾發生一起事故,有患者在整形美容手術中主動脈被割裂。去年,該醫院還曝出虛假包裝整形專家以及服務外包造成醫療糾紛事件;長沙鵬愛被收購前名為“汎美”,給鵬愛留下了侵權官司和拖欠工資等糾紛;2013年海南省衛生監督總隊的違法醫療廣告監測中,海口鵬愛被認定存在違法醫療廣告。

  一位醫療行業人士稱,這些問題,或暴露出鵬愛醫療在急於謀求上市的“大躍進”中,對盡職調查的忽視。不過,從商業利益的角度看,收購式擴張給鵬愛帶來了顯而易見的好處。經過衝擊上市前3年時間的瘋狂“增肥”,鵬愛為上市準備了一份靚麗的申請表:目前,鵬愛醫療的市場份額在其根據地華南地區佔據第二位;在全國位居第四,份額達6%。

  高毛利持續性存疑

  “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各個年齡段都有。”鵬愛醫療北京分部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整形在普通人群中越來越普及,很多人願意在外貌上花錢。

  按照鵬愛醫療的標準,做個雙眼皮的價格約12800元,注射一針玻尿酸的折扣價為8800元。鵬愛北京分部的銷售人員告訴記者,因為月底要“衝業績”,因此如果當天簽約,可以打八折。而耗材的多少“因人而異,有的人墊個鼻子需要注射兩針,有的人需要四針。”做完之後,效果最長可保持一年多,到期後需要繼續注射。

  原天圖資本高級合夥人王岑,曾經主導投資了整容行業老品牌“伊美爾”。王岑告訴記者,之所以當初投伊美爾,是考慮到整容行業符合“消費升級”的大趨勢。“你如果去問一問,身邊整過容的人是很多的。”

  鵬愛醫療招股書顯示,2011年,公司營收2.92億元,凈利潤3080萬元;到了2013年,這組數字發生了明顯增長:營收4.24億元,對應凈利潤為4467萬元。

  與此同時,隨著整容第一股招股書的披露,行業凈利潤之高也令市場咋舌。鵬愛醫療招股書顯示,自2011年以來,公司毛利基本保持在60%以上,非手術類美容服務毛利率可達77%。

  “有的利潤可能不止60%。”專注于醫療器械的蔡農告訴記者,像玻尿酸、豐胸假體等材料的利潤率是十分可觀的。國內和國外的品牌可能差價很多,此外,很多整形醫院的材料並非從正規渠道獲得,利潤就會更高。在效果沒有出現問題的情況下,作為普通消費者根本無從辨別,醫院使用的到底是國産的還是進口的,價值幾何。

  “不過,在整容市場火爆的背景下,進入這一市場的資本越來越多。整容行業可能會從藍海變成‘紅海’”,前述不具名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屆時,以鵬愛為代表的整容機構是否能繼續維持高毛利,以及當利潤降低的時候,鵬愛這類大體量的公司如何維持良性運轉?這些問題需要打上一個問號。

  “隨著行業進入者越來越多,價格只會越來越便宜,這是一個必然的趨勢。”蔡農稱。

  整容業每年投訴約2萬起

  業內人士蔡農認為,醫療美容的“暴利”並不是問題。“只要安全性和效果能夠保證,價格由市場決定是很正常的。”他説,但在整容行業缺乏規範和監管的現狀下,整容醫療的品質和安全性更值得關注。

  整容者最擔心的是,美容不成反被毀容。一旦出現“整容悲劇”,整容機構就面臨顧客的投訴和索賠。按照鵬愛醫療披露的數據,這家機構,去年賠償顧客220萬元,而當年該公司的凈利潤約4000萬元。

  整容行業高利潤的背後是畸高的投訴率。根據消協2012年發佈的數據,此前十年左右,我國平均每年因整容導致毀容的投訴達2萬起。也就是説,在2012年之前的10年間,或有20萬張臉可能被整容所毀。

  就鵬愛醫療這一“整容第一股”而言,其披露出的招股書中或多或少反映了這一客觀問題。

  公司招股書顯示,2011年、2012年、2013年,鵬愛醫療因客戶對服務不滿或醫療過失提出索償而支付的賠償分別為人民幣230萬元、170萬元、220萬元,佔相應期間收入的0.8%、0.5%、0.5%,而同期,公司凈利潤分別為3080萬元、3220萬元、4470萬元。以此計算,2013年,鵬愛醫療用於賠償的費用約佔到凈利潤的5%。

  鵬愛醫療近年來迅速“增肥”

  ● 2005年

  深圳鵬愛醫院成立。在此之後的6年間,周鵬武及其“鵬愛”品牌的事業長居深圳“老家”,其版圖未曾發生過變化,這6年間,其在公司規模方面的作為幾乎是靜止的。

  ● 2011年

  前期一直髮展緩慢的鵬愛突然發力大舉擴張,當年一口氣做了四件事:開設海口和惠州鵬愛醫院、收購南昌鵬愛醫院,以及聘請劉曉慶做代言。

  ● 2012年-2014年

  接下來,鵬愛醫療馬不停蹄拿下深圳、濟南、煙臺、北京、上海、長沙等多家醫院,並在武漢、杭州開設兩家醫院。

  目前,鵬愛醫療的市場份額在其根據地華南地區佔據第二位;在全國位居第四,份額達6%。

  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北京報道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