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在京拿地不拼實力 旭輝控股高管稱要拼想像力

  • 發佈時間:2015-10-13 05:50:35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王麗新  責任編輯:楊菲

  用三年時間完成複合增長率超過40%的規模擴張,旭輝控股把2017年的銷售目標鎖定為500億元。用旭輝北京區域總經理孔鵬的話説,“萬科是成人,談銷售規模太俗,更看重銷售品質,但旭輝是小朋友,規模和品質並重”。

  由2015年250億元的銷售目標向500億元大型房企陣營挺近,中型房企旭輝在白銀時代下要實現逆週期生長,加重一、二線城市投資規模是其重要部署。“我們在北京現在手握200億元的貨”,孔鵬向記者透露,“明年在售貨值將達到100億元,預計2016年在北京將實現逾60億元的銷售規模”。

  此外,據《證券日報》記者了解,旭輝今年上半年其新增土地儲備252萬平方米,同比翻兩番,所拿地塊全部位於一、二線城市,比重分別為36%及64%。

  完成全年銷售目標比例近七成

  10月12日,旭輝控股公佈了2015年9月份的未經審核營運數據。9月份,旭輝合同銷售(連合營項目銷售)金額約30.1億元,同比增長約98%,環比增長約25%;合同銷售面積約20.97萬平方米,合同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4400元/平方米。

  據旭輝方面介紹,2015年1月份-9月份,旭輝累計合同銷售(連合營項目銷售)金額約172.9億元,同比增長約16%,合同銷售面積約133.46萬平方米,合同銷售均價約人民幣13000元/平方米。

  由此可見,按照全年250億元銷售目標計算,今年前9個月旭輝已完成比例達69.16%,這也意味著其在接下來的第四季度須完成全年近三成的銷售額才能完成上述目標。

  值得一提的是,在旭輝前9個月銷售金額的分佈中,排名前三的城市分別為上海、北京及蘇州,銷售額分別為42.5億元、24.8億元及22.7億元,分別佔比25%、14%及13%。

  “今年前三季度,從成交套數來看,旭輝在上海排名第四,銷售業績較好。”同策諮詢總監張宏偉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海樓市今年前三季度基本面比較好,給房企規模化提供了市場機會,但這個機會不是普遍的,佈局戰略要及時調整才能積極跑量。

  張宏偉進一步稱,旭輝的産品定位整體偏剛需,是市場的主力需求;另外,旭輝善於逆週期拿地、通過合作開發為其規模擴張提供助力。

  逆週期迅猛搶地

  500億元銷售目標的背後,必是迅猛搶地。從今年來看,從2月份開始,旭輝就開始在一、二線城市大規模搶地。

  2月10日,旭輝+金地+永同昌聯合體以底價7.5億元摘得北京順義仁和鎮4-073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成交樓面價6830元/平方米,該地塊由金地操盤。兩天后,2月12日,旭輝+金地+永同昌+K2聯合體摘得北京順義新城26街區C2商業金融、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成交價13.8億元,成交樓面價6676元/平方米,此地塊由旭輝親自操盤。

  值得注意的是,這兩宗地塊均是低價成交,其中順義新城26街區C2商業金融、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溢價率也只有2.60%,而仁和鎮4-073F3其他類多功能用地更是以底價成交。

  6月份,旭輝連續在大興區拿下兩幅土地。按照旭輝在大興區的佈局,僅在北京龐各莊片區,就有36萬多平方米的土地儲備。

  8月28日,經過48輪競價,旭輝以總價11.5億元,樓面地價17092元/平方米,將G29地塊收入囊中,並刷新南京城南單價地王紀錄。這也是去年12月旭輝首入南京以來獲得的第4個項目。

  9月份,旭輝延續了8月在土地市場上的積極風格,分別於天津、南京、上海各獲一宗宅地,並於武漢、杭州共收入三宗商住用地。除了在上海耗資26.16億元拿下趙巷宅地外,另五宗地塊的總價約19.01億元。

  旭輝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對此的解釋是“要逆週期買地,在地價低的時候積極參與”,即在市場還未炒熱的時候,用較低的價格獲得滿意的地塊。

  然而,在北京的土地市場上,頂著地價全國最高的“光環”,帝都並不是一個外來企業可以輕鬆進駐且大面積擴張的。

  “外來的企業進駐新的市場大概有幾個戰略選擇:通過高度的標準化直接來鋪,比如恒大;通過本地化方式拿地。旭輝是用後者的。”孔鵬稱,“北京最近推出的地樓面價都是踩著周邊二手房的售價成交的,對於土地市場來説,開發商比拼的不是實力而是想像力”。

  “小朋友”需規模和品質並重

  旭輝在年初時已表示,2015年的銷售貨值有500億元。而孔鵬向本報記者透露,目前旭輝在北京的貨值已達200億元,明年將推貨100億元,銷售目標則超過60億元。

  “今年旭輝在北京的銷售目標是40億元,實際上是力爭達到50億元。” 旭輝集團北京區域事業部行銷總監劉垚向本報記者透露,明年旭輝在北京將有更多高貨值的項目入市,銷售規模將有望突破70億元,甚至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在地産行業進入白銀時代後,銷售規模已經不是大型房企追逐的首要目標,增長品質開始被大量房企高管提及。不過,對旭輝來説,反倒在高調談及要快速跨過500億元門檻。

  “去年我跟毛大慶(前萬科集團高級副總裁)聊天,説萬科提一件事,萬科不看銷售規模了,現在都看銷售品質,看回款。”孔鵬向記者開玩笑地稱,“萬科已經長大了,是一個成年人,考慮的是減肥鍛鍊,但我們還是小朋友,規模和品質需並重。如果在‘江湖上’拿不到規模,在北京就沒法‘混’”。

  孔鵬進一步稱,地産行業利潤在變薄,規模會見頂。在這種後半場的市場環境下,誰的集中度高才會有後面的生存發展。企業和企業之間的競爭存在於戰略和規模之間,包括風險和利潤之間的平衡競爭。

  對此,張宏偉則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在重點和基本面好的城市中,房企有規模化發展的機會,但追求規模增長不一定是企業發展的首要目標,做剛需産品並注重高週轉的房企,強調規模的同時,利潤指標的被關注度會越來越高,而做改善型産品的企業在這方面將更加明顯。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