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8日 星期六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漢能薄膜復牌仍是未知數 行業前景難料

  • 發佈時間:2015-08-10 09:36:27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楊菲

  禍福相依。深處內幕交易漩渦中的漢能薄膜,最大的變數也許不是來自於香港證監會的調查,而是來自於行業的發展。光伏産業一直以晶硅和薄膜為主導。目前晶硅電池在全球光伏市場佔有主導地位,薄膜太陽能電池作為第二代太陽能電池,市場規模尚待突破和鞏固,如果未來薄膜太陽能電池實現大規模普及,漢能薄膜眼下的這些難關將迎刃而解。

  7月24日,上海證券交易所網站發佈通知,“自2015年7月27日起,漢能薄膜發電(下稱“漢能薄膜”)將調出港股通股票,不得通過港股通買入,但可以賣出。”

  港交所中央結算系統持股記錄顯示,截至7月24日,通過滬港通買入,由中國證券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代為持有的股份數量約6.59億股,佔已發行股本的1.57%,以停牌前3.91港元計算,滬港通投資者手上仍持有價值25.7億港元的漢能薄膜股份。

  漢能薄膜為什麼被移除?它還有哪些難關需要攻克?在滬港通的266隻股票中,它是第一隻被移出滬港通名單的股票,是否是最後一隻?

  第一關:被滬港通除名

  由於被剔除出恒生綜合指數等三類指數,漢能薄膜發電已經不符合港股通股票的條件

  移出“滬港通”,是因為香港方面的監管措施,使得“漢能薄膜”不具備繼續留在滬港通標的股範圍內的資格。

  7月15日上午,漢能薄膜發佈停牌公告。7月16日,恒生指數服務公司宣佈,漢能薄膜將被剔出恒生綜合指數等三類指數,于7月27日起生效。

  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滬港通試點辦法》,港股通股票包括以下範圍內的股票:恒生綜合大型股指數的成份股、恒生綜合中型股指數的成份股、A+H股上市公司的H股。因此,漢能薄膜已經不符合港股通股票的條件。

  不過,《國際金融報》記者調查發現,香港證監會並沒有正式發文,要求港交所強制停止漢能的交易。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香港證監會官網搜索“漢能公司”,最近的消息即5月28日,香港證監會表示正在調查漢能公司:“證監會澄清,已就漢能薄膜發電集團有限公司的事務進行調查,有關調查仍在繼續。”此後,再無任何新消息。

  《國際金融報》記者8月3日致電香港證監會,發言人稱,能公開的最新資訊確實就是5月28日公佈的調查。

  “是否要求漢能公開未上市母公司的財務資訊?”對於記者的繼續提問,該發言人表示,除了官網資訊外,無法公開其他評論。

  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官網公佈與此相關的通知,簽發機構是中國投資信息有限公司。該公司官網顯示,是上證所資訊網路有限公司之全資子公司,作為上海證券交易所資訊業務之全權海外經營機構,于1994年在香港註冊成立。

  第二關:復牌還需等很久

  根據統計,香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調查期常常超過1年,截至目前,漢能薄膜仍處於停牌中,其未來走向仍是未知數

  根據香港證監會的公告,“要求漢能薄膜提交包括其母公司‘漢能控股集團有限公司’2011年-2014年的經審核財務報表及經審核綜合財務報表”。

  7月16日,漢能薄膜公告稱,香港證監會要求其停牌的決定是不公平、不合理的。

  負責公司法的律師向《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我不評論具體個案,因為許多細節無法準確掌握。但就法律的通用原則而言,非上市的母公司作為投資人,沒有公開財務資訊的義務,不僅可以拒絕公開資訊,還可以完全不理會證監會的要求,因為它不在證監會的監管範圍內。”

  為什麼香港證監會不僅要查上市公司的財務,也要查其母公司集團的財務呢?焦點在“關聯交易”。

  “漢能薄膜”在2015年3月6日的公告中公開“持續關聯交易之最新消息”,公告顯示,子公司“漢能薄膜發電”擬與母公司“漢能控股”簽署補充協議,其中包括136億元的供應協議。“漢能薄膜發電”市值一度超過3000億港元。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拒絕提交母公司財務報表,但漢能薄膜在強制停牌後5天,7月20日,發佈公告,“停止與母公司漢能控股的多項關聯交易”。

  漢能薄膜未來的走向仍是未知數。根據彭博的統計,香港證監會對上市公司的調查期常常超過1年,目前證監會正在調查的19間涉違規公司中,有10家的停牌時間已超過了兩年。

  第三關:行業前景難料

  薄膜太陽能路線是一個小眾市場,“整個行業太小了,還沒起來”,研發技術基本掌握在美國、日本、德國企業手裏

  漢能可能還有自身的經營問題需解決。近10年間,內地的太陽能行業僅誕生過兩位“中國首富”。一位是漢能的李河君,另一位是曾任尚德電力主席的施正榮。他們的共同點是技術革命性創新,一邊帶來財富快速累積,一邊也因為市場、産業鏈配置、資本等外部資源難以平衡協調,而引發各方質疑。

  根據漢能薄膜發電官網介紹,“漢能專注于薄膜太陽能路線,目前已成為全球規模第一、技術第一的薄膜太陽能企業。

  《國際金融報》記者在2014年跟訪特斯拉電動車全球CEO時,特斯拉公司內部匿名高管曾透露,特斯拉充電站將主要考慮使用漢能的薄膜産品。

  這也是一項許多人都難以理解的技術。在薄膜發電技術之前,太陽能開發的主要技術是晶硅板發電。“薄膜發電技術也仍處於研發、初步應用階段,薄膜發電技術佔整個太陽能技術市場可能不足3%。”中建材集團蚌埠玻璃工業設計研究院副院長蔣洋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電話採訪時説。

  目前,漢能的主要競爭對手是美國的“第一太陽能”(First Solar),它是漢能崛起前膜發電技術最大的支撐者。蔣洋表示,薄膜發電研發技術基本掌握在美國、日本、德國企業手裏,漢能收購了歐美在該市場的幾家主要公司,但這些公司的技術究竟能做多大市場,仍是未知數。

  當記者問他薄膜發電在中國已經有哪些實際項目時,他表示只要去看漢能公司的項目即可,“整個行業太小了,還沒起來。”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