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半年飆漲21倍 內資巨頭赴港“殼運作”
- 發佈時間:2015-07-01 08:49:38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楊菲
澎湃跌宕的A股固然讓投資人及産業資本魂牽夢繞,充分國際化的港股亦在今年迎來諸如騰訊、保利地産、中民投、恒大地産這些産業巨頭的“殼”佈局。它們的一個共同特徵是買入港股殼公司,然後以此為平臺展開一系列資本運作。“春江水暖鴨先知。這些公司的殼運作大體有三種意圖,卡位‘一帶一路’、佈局深港通、發展新興業態。”其中,最拉風的是光啟科學案例。借殼英法國際的光啟科學,其最新市值超過150億港幣,而一年前其市值僅8億港幣,該公司股價曾在半年內上漲了21倍,將市場化的資本運作演繹得淋漓盡致。
6月23日,香港上市公司馬斯葛集團公告,稱已分別於6月15日及18日與騰訊控股、恒大地産訂立新股認購協議,騰訊與恒大以7.5億港元認購新股,佔認購完成後公司已發行股本75%,成為兩大股東,並將導致公司控制權發生變化。網際網路巨頭和地産大鱷的聯合買殼,一時引起媒體和市場的廣泛關注。
進一步的查詢可以發現,這只是近期內地巨頭入境股市場買殼的最新案例。在這之前不久,另一家地産巨頭保利地産宣佈,擬通過認購新股的方式入主香港上市公司上置集團,成為其持股30%以上的單一最大股東。5月底,中民投宣佈下屬企業中民嘉業投資有限公司以定增方式認購香港上市公司東南國際集團有限公司65億股股份,佔交易完成後目標公司總股本的58%,從而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對價13億港元。再往前追溯,2014年,阿裏曾先後買下中信21世紀和文化中國兩家香港上市公司,作為其健康和影視平臺。
廣發證券一名在香港專業從事投行工作的人士向上證報介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內資明顯加大了對香港資本市場的投資,其中就包括買殼,原因是多方面的。宏觀方面看,包括對“一帶一路”戰略的應對,對“滬港通”、“深港通”等資本市場對接的預期,以及A股市場火爆之後巨大的溢出效應。微觀來看,部分有走出去需求的企業借此快速建立海外平臺,打通外幣募資的渠道,而一些手握重金的巨頭則更是高舉高打,快速打造其新興産業的平臺,典型如阿裏影業。
“港股市場和A股市場的對接渠道肯定會越來越多,雙方的價格水準會越來越接近,這個是大趨勢。那麼簡單的比較一下,現在港股裏的便宜貨就是機會。”深圳一家投資公司的負責人劉先生向上證報記者介紹,據他了解,隨著A股市場的持續上漲,不少資金已經開始南下香港市場進行佈局,而從公司的角度來看,香港市場相對更靈活的監管體制,也有利於對新興産業的培育,“只要你故事講好了,找到錢可能更容易。”
新興産業平臺和財富效應
“內地土豪港股買殼就像買菜”,這是去年年底一家媒體在報道內地投資客熱炒港股時的標題,文章稱,對於很多內地土豪而言,香港不僅僅是一個購物天堂,因為購買奢侈品已經遠遠滿足不了他們的要求。在嘗試了買保險、做家族信託等業務之後,“借殼”、“炒殼”成為內地土豪們在香港資本市場的新訴求。另有媒體報道,隨著內資的大舉介入,香港的殼費也是水漲船高,目前已升到3億至5億港幣。
“這個有些誇張了,但現在從內地到香港股市淘金的資金確實很多。”前述深圳投資公司的負責人劉先生介紹,不少內資轉移到香港市場炒股是真的,這包括A股暴漲之後的財富溢出效應,部分投資者尋求價值洼地轉戰港股,但真正敢買殼甚至玩殼的人肯定不多,“香港市場的散戶比較少,主要是機構投資者在交易,大多數上市公司的流動性其實很差,如果沒有很確定的長期投資計劃,僅僅是因為錢多就介入一隻股票,那結局只可能是死得很慘。”
廣發證券駐香港的一位人士在接受上證報採訪時介紹,由於香港市場化程度較高,殼費也相對便宜(和A股比較),如果借殼的公司本身知名度不高,而入主的又是港股一家小公司,可能都不會引起市場的關注。
但仍然有很多的案例在市場引起軒然大波,如日前騰訊和恒大聯手拿下馬斯葛集團的控股權,儘管具體合作內容尚未披露,但市場普遍猜測,地産大亨拉上網際網路大佬,極有可能是在社區的網際網路應用方面有新的計劃。“騰訊本來在香港上市,恒大也是香港上市公司,原來還收購了一家新傳媒作為其健康産品平臺,這些巨頭買殼,肯定是想打造一些新興産業的平臺,這方面阿裏已經作出了典範,其阿裏影業就是相當成功的資本運作。”
回看阿裏影業,從收購文化中國開始,短短一年多時間,通過頻繁的資本運作以及與內地國際巨頭的合作,阿裏快速打造了一個影視帝國,其最新市值約800億港幣,超過內地同行華誼兄弟的市值。正是在其示範效應下,一些行業巨頭及明星紛紛赴港買殼,希望以高舉高打的姿態快速獲得商業成功,如恒大在收購新傳媒之後發佈健康平臺計劃,另如董平攜徐崢寧浩等買殼21控股。“和傳統企業相比,創業現在也開始運用網際網路和新媒體思維,買殼不僅可以有一個很便利的平臺,也可以更多地吸引注意力。”
新興産業的創業本身就帶來了鉅額的財富效應。如參股阿裏影業資本運作的“小燕子”,據港交所公開數據,2014年12月,趙薇夫婦以1.6港元每股的價格,耗資近31億港元買入約19.3億股阿裏影業股份,今年5月初,趙薇夫婦以每股3.9元減持2.56億股,套現近10億元,短短5個月獲得約140%的收益率。
神奇的財富故事也增加了買殼港股的誘惑,最賺錢的故事來源於借殼英法國際的光啟科學,其最新市值超過150億港幣,而一年前其市值僅8億港幣,由於股價曾在半年內上漲了21倍,曾被媒體評為香港2014年最牛股票,光啟科學的實際控制人為劉若鵬,這位有著獨特空間技術的科技大腕還入主了龍生股份,在A股市場同樣打造了一個神奇的財富故事。
海外融資渠道和資源配置
和阿裏、騰訊等網際網路巨頭以及恒大等地産大亨相比,大多數內地公司顯然無法如此時髦,也很難在新興産業講出動人的故事,它們緣何也要在港股買殼呢?“我覺得應該是需要建立海外平臺,建立外幣融資渠道,以方便海外業務的並購或自身發展。”廣發證券一位投行人士向記者介紹,在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下,不少公司有海外擴張的動力,一個香港上市公司平臺,可以帶來許多便利。
“香港上市平臺的吸引力仍然非常大,一個是程式相對簡單,由於市場化程度較高,如果只是買殼,拿到上市公司控股權,到交割完畢半年就可以搞定;二是行政管控相對較少,而且其與國際資本市場結合度很高,為公司規範發展及未來利用國際資源提供了條件。”前述廣發證券投行人士介紹,這也是香港市場的吸引力所在。
一些地産公司收購香港上市公司,其主要目的應是打通海外融資渠道。如前文中提到的保利地産對上置集團的收購,2012年,萬科A全資子公司萬科置業香港有限公司曾拿下南聯地産73.91%的股份,後萬科B轉H實現自身在香港的上市,招商地産也收購了港股公司東力實業並改名為招商局置地,2013年度,招商地産曾通過該海外融資平臺完成5億美元債券的發行,大連萬達也曾收購一家香港主機板公司-恒力商業地産有限公司65%的股份。此前,還有多家內地房産公司通過在香港買殼上市,如朗詩集團,廣澤集團,宇業集團等。
更多的公司著意于打造出海的平臺。“現在內地市場競爭激烈,下一步的發展肯定要拓展海外業務,政府也鼓勵我們走出去,但如果從內地公司直接出去,程式還是相當繁瑣,如果能夠有一個海外平臺,肯定要方便很多,如同很多公司在上海自貿區或者香港設立子公司平臺,其道理是一樣的。”內地一家大型民營企業的投資總監在接受上證報報記者採訪時介紹,該企業集團目前擁有兩家A股上市公司,但仍有意在海外謀求一個上市平臺,“這也是資源配置的需要。”
香港資本市場並不算貴的殼成本也為內資企業提供了條件。“在香港買殼的條件並不高,主要是資金,買方能提供港元或者美金的資金證明,然後找到合適的標的賣方,簽訂具排他性備忘錄後,買方就可以進行現場盡職調查,從目前的市場情況來看,殼費已普遍漲到3億港幣以上,但和A股市場相比仍是相當便宜。”前述廣發證券投行人士介紹,他曾經參與幫助多家內地企業在香港上市,“儘管有一些硬性杠桿,但目前也都有成熟的辦法予以規避,風險相對可控。”
風險可控自然並不是沒有風險,該投行人士介紹,買殼畢竟是一筆大生意,其間的利益博弈也會相當殘酷,而且香港資本市場的制度更有利於原實際控制人,A股市場上常見的“舉牌強奪”在香港市場上完全行不通,第一步則是要尋找到合適的標的並和原大股東達成一致,此外在盡職調查時要特別注意目標公司的或然負債、資本承擔以及稅費,另外要防止內幕交易以及賣殼方以賣殼為幌子進行二級市場股價的操縱。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