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港股 > 港股公司 > 正文

字號:  

中金“故人”畢明建歸來背後:迫切IPO求輸血

  • 發佈時間:2015-06-09 07:38: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隨著新總裁的上任,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金公司”)IPO步伐明顯加快,在推遲了近9年之後,終見曙光。

  6月1日,中金公司發佈公告稱,已完成股份制改造,由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這意味著中金公司在H股IPO的道路更近了一步。

  而在此之前,中金公司發生高層人事變動,外界認為這會推遲其赴港上市計劃。但隨著“老臣子”畢明建3月16日的回歸,並且擔任總裁等重要職位,中金最終平穩過渡,在短期內完成股份制改造。

  畢明建的回歸是建立在中金多個高管離職的基礎上。去年10月份,中金公司迎來一輪高管變動,董事長金立群等多位高管離職。在這之後,中金公司董事會形成遴選小組,在全球選聘新的CEO。

  外界有分析稱,去年高管離職或與上市不積極有關,並且自2008年起中金投行收入逐步減少,公司相關財務指標下滑明顯。

  面對更為複雜的市場環境和運營壓力,中金公司需要強有力的掌舵者帶領其走出困境。

  中金董事會最終將目標瞄準了在投行業務頗有建樹的畢明建。在董事會多次邀約之後,畢明建終於答應赴任。畢明建曾參與中金公司的組建,在中金成立後不久,他成為中金投資銀行部門的負責人。業內猜測,將畢明建挖回來不僅想要重塑投行招牌的決心,而且還要完成轉型,發展其他業務。

  “畢明建有經驗,能夠壓得住局面,他的想法與大股東思路比較契合,在推動股東決定的時候比較順暢,和股東保持高度一致。”6月3日,光大證券投行部門相關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這是畢能夠回歸的一個很重要原因。

  連續多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中金多個董事副總經理級別以上的高管,欲了解更多的情況,他們均表示“我也很想回答你的問題,但我們有嚴格的紀律,不能私底下接受媒體的採訪”。

  對於“歸來”的畢明建來説,其面對的中金與10年前的情況截然不同。10年前,中金公司輝煌無比,承包了幾乎所有國企的赴港IPO業務;但目前的中金業務轉型艱辛,並且面臨補充資本金的巨大壓力。這也是畢明建時代,中金不得不面對的兩個難題。

  對於這個曾經在投行領域叱吒風雲的老兵來説,最富挑戰性的一個項目恐怕就是中金自己如何上市了。

  “老兵”回歸

  “回歸”用在畢明劍身上非常貼切,10年前他就是中金“二號人物”。

  2015年3月16日,中金公司宣佈,根據董事會決議,聘請畢明建為中金公司總裁及管理委員會主席。畢明建將臨時代為履行中金公司總裁及管理委員會主席職務,直至監管機構核準其總裁任職資格之日。

  不過就在這半年前,即去年10月份,中金公司曾陷入人事動蕩的困境。2014年10月,中金公司發佈聲明稱,金立群不再擔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長職務,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丁學東出任中金公司董事、董事長。並任命林壽康代為履行公司總裁及管理委員會主席職務,帶領管理團隊主持公司日常運營。

  隨後,中金公司啟動遴選程式,從全球範圍內遴選總裁人選。

  董事長等離職引起廣泛關注。

  因為“此前高管團隊曾要求管理層持股,而且比例較大,可能不符合監管的要求。”據上述投行部門負責人表示。

  但中金公司上市是多方都希望看到的,特別是外資股東。

  根據中金公司股改後的最新股東資訊,目前持股5%以上的股東共有7家,分別是中央匯金持股43.17%、中國投融資擔保持股7.65%、新加坡政府投資有限公司持股16.35%、名力集團持股7.35%、TPG亞洲持股10.35%、KKR持股10%以及大東方人壽保險持股5%。

  如果中金在港上市成功,而KKR、TPG潛伏中金多年,套現無疑是一個迫切的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近期中金的第一大股東匯金相繼減持四大行股份,這預示著國企混改步伐加快,中金的上市也符合最近國企改革的思路。

  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同為匯金旗下的銀河證券已于2013年在H股上市,匯金係旗下的另一間證券公司國泰君安A股首發申請亦將上會。

  6月8日,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微網志]告訴時代週報記者,“中金公司IPO會有一些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影子在裏面,最近多個金融機構都傳出要混改,這也是符合邏輯的。混改後短期來看對中金公司的影響小,但長期來看,股權分散,更加多元化,對中金公司的治理會有幫助。”

  在外界看來,伴隨著前任高管團隊的離職,可能為這家投資銀行在香港進行首次公開發行鋪平道路。

  迫切IPO求輸血

  在道路鋪平的情況下,對於中金公司來説,他們要尋找一個既能穩住局面、平衡各方勢力,又能帶領其IPO的領導者。在對境內外多位專業人士進行考察,綜合各方面情況之後,中金董事會最終將目標瞄準了在投行業務頗有建樹的畢明建。

  然而,作為厚樸投資的主要管理合夥人,畢明建與投資人之間簽有“Keyman Clause”(關鍵人條款),他的回歸面臨著一系列的技術障礙。而今看來,經過多方斡旋和努力,畢明建清除了回歸的障礙。

  畢明建顯然是各方都可以接受的人選。他是中金公司元老級人物,在2005年年底離職前,擔任公司副總裁、管理委員會成員、管理委員會代理主席、投資銀行部聯席負責人、聯席運營總監、高級管理顧問等職務。

  此外,畢明建在金融領域有非常廣泛的經驗,曾就職於世界銀行[微網志]、中國建設銀行、厚樸投資等金融機構。在加入中金之前,畢明建曾在世界銀行從事農業問題研究。

  “沒有太大的資本和股東扳手腕,之所以能回來的一個重要原因是他跟股東想法一致。”上述投行部負責人告訴記者。

  當外界還在擔憂高管大變動會再次影響中金公司IPO之時,畢明建用行動打消了這種顧慮,上任後迅速穩住局面,在短時間內完成股改,IPO步伐明顯加快。

  6月1日,中金公司稱,已由有限責任公司整體變更為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全稱由“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依法變更為“中國國際金融股份有限公司”,相關工商變更手續已經完成。這意味著中金公司在H股IPO的道路更近了一步,在籌劃了近9年之後,上市之路終於出現了曙光。

  有媒體引述知情人士説法稱,畢明建此次回歸中金公司,首要任務便是加快推進中金公司上市進程。

  此前有消息指出,中金公司或在畢明建的帶領下於今年下半年啟動赴港IPO計劃,擬募資10億美元。中金公司已開始為赴港上市遴選承銷商,包括中金香港、高盛、建銀國際及農銀國際,後續可能有其他投行加入。中金公司未對上述資訊置評。

  對於中金公司來説,赴港上市有著現實的基礎。在2013年年報裏,中金公司坦言,作為證券公司,中金公司的融資能力受到了較大局限,銀行間市場拆借的最長期限只有7天,而銀行對證券公司的融資也受到較多監管限制,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公司的流動性管理能力。

  券商屬於資金密集型行業,無論要開展自營、經紀等業務,都需要大量資金在背後支援。

  時代週報記者梳理中金近三年年報顯示,2012年和2013年現金凈流出額分別為31.19億元和42.35億元,而到了2014年,這一數字已經增加到了68.91億元。其流動性緊張、資金實力不足的問題顯而易見。

  有分析認為,中金沒落至今日,上市不及時是要歸咎的原因之一。近年來,光大證券、招商證券中信證券都先後登陸國內資本市場。上市券商補充資本金,壯大實力後,得以“大展拳腳”,彎道超車,意圖趕超中金公司。

  因此,對於中金公司來説,利用香港IPO為公司的轉型注入資本已經迫在眉睫。在這方面,畢明建是“老手”,他曾幫助過多個大企業IPO。1997年,中國移動[微網志](時稱中國電信[微網志])作為中國第一個海外上市的大型國企,也作為中金公司成立後的第一個大型項目,整個投行顧問的技術操作都是由畢明建領銜,一手操辦。

  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最挑戰畢明建的一個項目恐怕就是中金自己如何上市了,畢竟中金2006年就已經有上市的計劃,但多年過去了,遲遲沒有大的進展。

  投行骨幹流失

  上市只是畢明建任期內的其中一個任務,中金還希望完成投行轉型。中金董事會對於畢的上任充滿信心,“相信畢明建將會帶領中金公司在全方位投資銀行的業務領域中再創輝煌。”

  但這並不容易,也正是畢明建此前負責的投行部門,近些年業務下滑厲害,多個高管離職,骨幹流失嚴重,多年積累的投行優勢也在一步步消失殆盡。儘管證券行業人員流動相對頻繁,但是中金人員流失率明顯過高。

  2014年6月,中金公司投資銀行董事總經理淩瀚燊離開了中金,由淩瀚燊擔任顧問的鉅額交易包括2010年俄羅斯鋁業聯合公司規模22億美元的香港首次公開募股等;2014年5月,在中金任職長達10年的公司董事總經理和投資銀行業務委員會執行主席蔣國榮辭職。

  2011年3月,中金公司投行部執行負責人、董事總經理王慶辭職,前往上海重陽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任職。

  2010年,在中金公司任職超過10年的投行部董事總經理貝多廣跳槽去了摩根大通;不久後,中金投行部執行董事陸垠也離開轉任花旗集團亞太區金融機構董事;2010年年底,中金公司投行部主管丁瑋離開後擔任新加坡投資集團淡馬錫中國區總裁。

  頻繁的高管離職也讓中金公司的業績“變臉”。時代週報記者從中國證券業協會統計的數據中看到,2009年和2010年剛啟動不久,中金公司的承銷、保薦及並購重組等財務顧問業務的凈收入均超過20億元,在券商行業中依然處於第一名的位置。

  然而在2011年後,中金公司的投行業務在行業中的地位悄然發生著變化。2011年該公司投行業務的收入僅為9.91億元,排名突然從第一名滑落至第五名。中金公司在近三年都沒能把第一名的寶座搶回來,2012年和2013年,其投行業務的收入依舊保持在行業第五名的位置。

  據時代週報記者梳理,中金公司投行部高管離職的時間集中在2010—2013年,這三年恰好處於中金公司投行業務表現不佳的時間段前後。

  而在2000—2010年,中金展現了“非凡”的能力,利潤排名行業前列,這與中國大型國企的上市潮在時間點上充分吻合。這十年間,中石化[微網志]、中石油、建行、農行、中國人壽、中國人保等大型國企,都是經過中金公司改制並完成上市的。

  然而,當國有大型企業陸續完成上市,創業板市場日益活躍之後,中金公司投行業務收入開始出現大幅下滑。

  “流失了很多人,很大部分因素是因為發展方向模糊了。這與資本市場大環境不好有關,前些年股市不溫不火,IPO暫停,更多都是創業板、中小企業板項目,中金擅長的項目很少。”上述投行部門負責人分析道,大型國企在香港IPO都已基本完成,市場上大項目稀缺。

  華泰證券研究所首席策略分析師陳慧琴告訴記者,在大項目缺乏的情況下,中金做中小項目經驗又沒那麼足,發展速度沒有之前那麼迅猛也是可以理解的。

  下站:仲介業務?

  在投行業務遭遇瓶頸的時候,畢明建需要為中金公司找到下一個利潤增長點。

  “前任高管離職與股東的發展思路不一致也有關係,投行業務這些年不好做,股東想發展其他業務,平衡業務構成。但對於前任高管來説,看不上其他業務,不屑于經紀業務以及仲介業務,思路上存在分歧。”上述投行部門負責人告訴時代週報記者。

  中金公司原代履總裁林壽康此前曾表示,與同行相比,中金公司規模相對比較小,通過上市獲得資本金補充,有利於公司擴展創新業務,形成涵蓋投行、研究、機構銷售、高端財富管理、自營、資管、PE、基金及海外市場的全方位佈局框架。

  這次中金上市募集的很大部分資金是在為發展仲介業務做準備,因為仲介業務對資本金依賴度非常高。這也反映出畢明建治下中金與前任高管團隊在發展思路上的差異,但如何發展卻是畢明建時代中金的一大挑戰。

  “補充資本金的最大需求是為了發展仲介業務,因為做IPO是不太需要資本金的,中金現在的發展策略與以前不一樣。”上述投行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中金公司上市後集資所得將主要用於融資融券等為代表的仲介業務。

  林榮告訴時代週報記者,發展投行業務不需要太多的資本金,因為它本質上是輕資産模式,目前上市劵商募資基本都是用來發展“兩融”業務。

  綜觀中信證券、海通證券等排名靠前的國內券商,除了經紀業務和投行業務,相當大比例的收入來自以融資融券為代表的資本仲介業務。在大形勢下,中金公司也不得不服軟,從之前的“貴族”身份俯下身段。

  據證監會[微網志]統計,2013年中信證券以50億元的佣金費用躋身行業第一,成為開展兩融業務聚錢效應最大的券商,國泰君安和華泰證券分列其後。當時,中金公司的佣金費用只有19億元,沒有出現在證券業協會的排行榜上。時代週報記者翻閱中金公司2014年年報,未對兩融業務有過描述。

  畢明建如何讓中金俯下身段?上任3個月,中金公司的這位新舵手依然低調而又神秘,除了出席4月21日在美國舉行的中金成立20週年慶祝酒會之外,找不到其任何公開資料。

  連續多日,時代週報記者致電中金多個董事副總經理級別的高管,希望了解更多畢上任後治理的思路,他們均表示“我們有嚴格的紀律,不能私底下接受媒體的採訪” 。

  中金公司並不願透露過多關於轉型的資訊。時代週報記者想約訪畢明建,中金公司董事總經理、公關部主管馮丹雲對此並未回復。

  銀河證券駐香港分析師王馳曼表示,中金公司的發展已遇到瓶頸,雖有不錯的投行業務,但並不十分出彩,公司也沒有增長動力;中金公司已不再是行業領頭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