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港股 > 港股大勢 > 正文

字號:  

厘清三大特徵 遠離高風險港股

  • 發佈時間:2015-06-01 07:3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賈麗娟  責任編輯:劉小菲

  港股市場股價短時間大起大落的走勢,雖與A股是如此不同,但也還是有一些規律可循,《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這些暴漲暴跌股一般有三個特徵,可供投資者辨識。

  只要細心觀察個股理性投資,港股市場仍是一塊投資寶地。只是,港股市場更強調“買者自負”的市場原則,還需投資者“先考慮風險,再考慮收益”。

  暴漲暴跌股有三個特徵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經過梳理,發現前述單日暴跌的個股,雖然行業迥異,市值懸殊,但都有幾個特徵,比如大股東持股比例高、前期股價已經暴漲、業績無法支撐股價等。

  大股東持股比例高幾乎是所有波動劇烈股票的共同點,比如恩達集團控股的七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95%;漢能薄膜發電董事局主席李河君持股比例超過80%。

  實際上,在漢能薄膜發電等個股暴跌之前,不少投資者還熱衷於尋找大股東持股比例較高的個股,原因也很簡單:容易出牛股。

  據統計,自今年4月1日以來,前五大股東持股比例超過50%的港股中,許多股票漲勢如虹。其中,有22隻股票漲幅超過200%,漲幅超過100%的股票更是多達近100隻。

  不過,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暴漲之後往往就會迎來暴跌。除了投資者熟知的漢能薄膜發電外,第一大股東持股比例原本超60%的米蘭站,從今年5月初至5月26日,股價漲幅達126%,但是在5月27日單日便暴跌46%。

  前四大股東持股比例達52%的數字王國(00547,HK),從4月初至5月19日漲幅達到848%,但從5月20日~29日,跌幅已達28%。

  國元香港策略研究員張浩涵表示,不少暴漲暴跌的個股,在走勢上也有共同之處:“一是在暴跌前漲幅驚人;二是暴跌前的暴漲中很少有長時間或深幅調整,經常是或急或緩的連續拉升;三是暴跌前的暴漲中,換手率通常較低。”

  如何規避港股風險?

  如何在投資港股的時候,規避上述風險?在張浩涵看來,投資者可以通過觀察股價走勢來尋找蛛絲馬跡,除了走勢上的特徵外,業績差、估值畸高於同行業平均值、券商不覆蓋或少覆蓋、過去曾頻繁合股、配股等情況也應高度警惕,“寧可錯過,也不要做錯。”

  張浩涵表示,強烈建議投資者務必先深入研究再操作,港股小票中破凈、破發、破現公司不少,切勿見到這些公司就輕易以為是投資機會;不僅如此,港股小票中不少公司主營業務不突出、業績不好、頻繁合股供股,對這類公司要儘量回避,港股小票的流動性與A股有天壤之別,要高度重視流動性風險。“總而言之,建議投資者投資港股小票要堅持不研究透不操作的原則,先考慮風險,再考慮收益。”

  在漢能事件之後,港股市場的監管機制也受到大家的關注。特別是作為一家市值如此之大、被納入港股通標的這樣一家上市公司。

  對此,國信證券(香港)經紀有限公司副總裁謝開聰認為,港股的監管理念與機制與內地區別很大。港股市場本身就是類似英國的“判例法”體系,事前的監管條條框框很少,一旦被法律認定有違法行為,事後的懲罰是非常嚴厲的。

  謝開聰舉例稱,香港證監會曾經對洪良國際造假上市開出了嚴厲罰單,一是強制大股東花10億港元回購股份(超出大股東上市圈錢數額)並退市;二是對保薦機構罰款4200萬港元並撤銷牌照;三是吊銷保薦人牌照。“也就是説,所有因造假而獲益的都受到嚴厲的處罰,不僅是原來吃進去的要吐出來,而且連未來吃飯的傢夥都給你端了。”

  “與此同時,香港的監管理念,強調‘買者自負、賣者自負’,”謝開聰表示,香港有些“老千股”的確是資本陷阱,但其年報、公司登記資料都是真實的,從法律上説是沒有問題的。對於那些盲目投資“老千股”的股民來説,更應該檢討的是在做投資決策時,是否足夠理性。即使是香港證監會,也只是一個“守夜人”的角色,而港交所本身帶有的監管職責更是不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