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經濟底部夯實 內生動力增長

  • 發佈時間:2015-07-07 02:22:1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吳錦才 費楊生  責任編輯:楊菲

  2015年已屆年中,宏觀經濟數據和上市公司半年報即將陸續發佈。本報記者最近走訪各地,廣泛採訪各方專家和機構人士,得到的印像是:上半年來,全國經濟運作總體狀況是平穩的,結構調整步伐加快,主要經濟指標趨穩向好,經濟增長7%左右的預期目標有把握實現。一些經濟界人士認為,我國經濟整體上有望在三季度觸底。綜覽這些情況可以判斷,我國市場需求十分充裕,經濟全面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化,其中,上市公司業績保持持續增長。雖然近期股票市場出現了急速回調,但是,股票市場長期向好的基礎沒有動搖,今後幾年我國A股有望走出“小回大漲”的長牛行情。

  宏觀經濟有望觸底企穩

  “展望三季度,受穩增長政策繼續顯效、資金約束緩解和去年基數較低等因素影響,中國經濟有望企穩且小幅回升,預計三季度GDP增長7%左右,CPI上漲1.5%左右。”中國銀行國際金融所新近發佈的報告稱。

  我們必須正視經濟發展中時刻存在的各種制約因素。一段時間以來,我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加大,一些深層次矛盾凸顯。這是我們在改革開放30多年高速發展後出現的“成長中的煩惱”。多位宏觀經濟專家和券商研究人士認為,黨中央、國務院確定了經濟新常態的戰略判斷,並提出了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和動力、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性戰略調整、把創新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繼續深化改革開放的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方略。經過努力,在一系列穩增長政策作用下,宏觀經濟增速有望在三季度或下半年觸底企穩。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梁紅預計,未來兩三個月,經濟活動增速有望進一步企穩,並在三季度末至四季度呈現溫和復蘇態勢,維持對二、三、四季度GDP同比增長7.0%、7.0%、7.2%的預測。受益於今年四五月以來貨幣政策持續放鬆,GDP環比增速回升有望在三季度最為顯著。

  申萬宏源興業證券、平安證券等多家券商同樣認為,下半年經濟有望觸底企穩,全年實現7%的增速問題不大。平安證券預計,今年四個季度的GDP增速料為7.0%、7.1%、7.2%、7.2%,而經濟最悲觀的時候是4月,5月經濟數據顯示出一點點企穩的勢頭,這種勢頭將隨著時間的延續更加確定。

  有的經濟界人士還認為,目前我國實體經濟面臨增長模式切換、産能過剩、企業債務高企以及融資難、融資貴等一些週期性、結構性困難,長期壓力與短期壓力交織。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在降準降息等一系列寬鬆貨幣政策作用下,已有較大程度緩解,但如何引導資金流入實體經濟仍是一個大難題,還需要作出艱苦努力。關於産能過剩,中國銀行報告認為,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産能過剩問題顯得尤為突出,這既與危機後外需不振、國內投資過度等短期因素有關,更主要的原因在於我國工業面臨的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新常態下我國潛在增長率下降,難以像過去一樣依靠新一輪快速增長來消化過剩産能。實體領域的過剩産能折射到金融領域則是企業的高負債率。近幾年,非金融類企業債務增長最快,債務餘額已佔GDP的125%,在世界上處於高水準。這些高杠桿企業主要來自産能過剩行業、房地産行業、部分國有企業。這些問題又與影子銀行、地方債務問題交織在一起,處理不好可能引發系統性財政金融風險,導致經濟進一步下滑。

  北京大學教授盧峰認為,本輪經濟調整目前已經進入第三階段,也就是最後的關鍵期,今明兩年有可能走出宏觀經濟週期調整最困難的時期,看到經濟回穩或者是新的經濟增長局面。

  宏觀調控儲備政策充足

  在央行6月28日降息並定向降準後,不少專家認為,未來貨幣政策還將保持寬鬆態勢,降息空間縮小,但降準及其他定向寬鬆手段可能變成常規性手段。

  中信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認為,短期經濟已有企穩跡象,在現在的貨幣條件下,經濟自主增長動能難以逆轉,貨幣政策還是要放鬆,具體將包括總量和結構性措施。

  財政政策更加積極將是下半年調控的重要看點。“不僅包括穩增長投資和降稅清費要加力,還包括財政資金的使用‘增效’,存量資金要由‘碎’化‘整’,加快預算執行。”申萬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説。

  中國銀行有關報告建議,擴大減稅降費政策力度,進一步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包括繼續研究制定減稅降費政策,加大對小微企業、創業創新以及新産品、新業態和新商業模式等的支援;將提高出口退稅率的商品範圍擴展至其他産能過剩産品;力爭今年全面完成營改增,解決建築業、房地産業、金融業和生活服務業等重復徵稅問題。

  中金公司研究報告同樣建議降低企業稅負。報告稱,中國稅收體系呈向間接稅“一邊倒”的稅制結構,企業來源的稅收佔全部稅收收入的90%,企業部門稅負高。非金融企業的稅收佔其增加值的比重從2000年的17.9%增長到2012年的25.5%。建議加快推進“營改增改革”,發揮結構性減稅作用。

  目前,穩增長的政策工具箱已連番拿出六大消費工程、十一大工程包以及降準降息、地方債務置換、PPP模式、棚改、城市地下管網建設等諸多工具,並取得了較好效果。未來,業內專家普遍預期,長期與短期結合、發展與改革結合的一系列宏觀調控政策儲備十分充足,並將視經濟運作情況繼續出臺。

  深化改革 推進經濟內生增長

  經濟界人士強調,寬鬆政策只是解決短期問題的托底之策,要培育經濟增長內生動力、鍛造經濟發展雙引擎還有待一系列結構性改革措施發力。

  從大趨勢看,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了走中國特色新型城建化道路的戰略,以及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産業和城鎮融合發展的一系列措施。可以想見,這場史無前例的涉及數億人的重大發展工程,大規模的人口遷移、集聚和安居,意味著巨量居民消費品的置辦和更新,意味著龐大的城鎮硬體和軟體設施建設,由此帶動的各類消費、投資需求也會成倍增長,將創造巨大的市場需求。這是我國經濟能夠保持持續增長的動力源泉。近期,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網際網路+”、“中國製造2025”等重大戰略也開始穩步實施。

  中國銀行行長陳四清表示,在城鎮化、工業化持續推進過程中,我國的區域發展不可能迅速達到平衡。這些因素為中高速增長提供發展空間。未來五年,中國經濟增長有望保持在6%—7%的增速。

  陳四清認為,內生增長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重要方向。過去30年,全球化為中國出口導向型經濟提供了重要支撐,未來隨著全球經濟持續放緩,貿易增長不確定性增強,要求中國從過度依賴外部需求向依賴內生增長轉變。從産業結構來看,要由工業向工業和先進製造業並重轉變;從消費結構來看,將由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從區域結構來看,將由城鄉二元性過渡到城鄉一體化。

  他還認為,創新驅動是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主要動力。“過去30年,勞動力、資本、資源三大要素投入是中國經濟實現後發趕超具備的基礎條件,目前這三大要素已經面臨了一個新的瓶頸,我們有必要實行創新驅動,激發創新、創業潛力、活力。”陳四清説。

  財政部部長樓繼偉在第七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期間表示,結構性改革是全球經濟實現均衡、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之策,單靠QE或財政政策只能解決短期問題。目前中國正採取措施著力提高潛在增長率和全要素生産率,具體包括:放鬆政府管制,取消或下放行政審批事項;進一步完善價格機制;促進要素自由流動;推進財稅體制改革等。

  經濟界人士指出,隨著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經濟發展的條件和環境正在發生重大變化,改革正由局部性的經濟改革向全面深化改革轉變,從增量改革向存量改革轉變,從接受性開放向主動融入轉變。這些轉變都不會是一蹴而就的。

  我們看到,目前,結構性改革措施正在逐步推進,中國經濟增長新舊模式也在轉換中。夯實經濟向好基礎,實現良性的內生增長,光明在望。這些將為A股市場長牛行情奠定經濟基本面基礎。而隨著資本市場走向成熟,投資者也應摒棄炒差、炒小、炒新等投資行為,更加注重上市公司業績、估值,踐行價值投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