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增長抓品質 轉型開啟牛市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5-03-19 07:49:46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政策支援+經濟轉型,投資者對腳踏實地的經濟新常態逐漸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期待,由此喚醒沉睡已久的A股市場,做多資金涌入,吹響牛市號角。
記者注意到,昨日(3月18日)滬指收出六連陽,盤中繼續創出3577.66點的階段性新高。
那麼,股市與經濟之間到底存在著什麼樣的關聯?之後將以什麼樣的邏輯演進?
品質更優的7%增速
股市的好壞從根本上講與經濟掛鉤,這是投資者的共識。
2015年“兩會”,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將GDP目標定位在7%左右,這一數字的提出備受矚目。之前對2014年提出的目標是全年GDP達7.5%,但2015年提出的目標明顯下調。這是否意味著經濟將大幅下滑?
針對這一疑問,李克強總理在記者招待會上表示,“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我們經濟增速調整為今年預期增長7%左右,看起來增速是調低了,實際上實現這個目標並不容易,因為中國的經濟總量增大了,已經超過了十萬億美元。如果按7%增長,那每年就要增加一個中等國家的經濟規模。在這個過程中,如果我們能夠注重品質、效益,促使中國經濟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級,那就可以在較長時期保持中國經濟在中高速水準增長。我們實現現代化就有了堅實的基礎,對世界也是巨大的貢獻”。《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雖然GDP增速預期下降,但增長品質並不含糊。
iFinD數據顯示,2011年~2014年,我國GDP分別增長9.3%、7.7%、7.7%和7.4%。從上述年度GDP增速看,確實有所下降。但以2014年為例,2014年GDP為63.6463萬億元,首次突破60萬億元,這一數字較2013年的58.8019萬億增長4.8444萬億元。
2013年的GDP增速為7.7%,2014年GDP增速降至7.4%,但事實上我國就業人數反而在增加,2014年全國就業人數7.73億人,比2013年增加276萬人。
另一方面,經濟結構轉型使第三産業佔GDP的比重快速上升。iFinD數據顯示,2008年,我國三大産業增加值佔GDP的比例分別為10.7%、47.4%和41.9%。而到了2014年,第三産業增加值佔GDP比重達48.2%,比上年提高1.3個百分點,超過“十二五”規劃確定的47%的預期目標,同期第二産業佔GDP比例已降至42.6%。2014年,服務業固定資産投資同比增長16.8%,佔全社會固定資産投資的56.2%,創2005年以來新高。分析人士認為,第三産業正在加速崛起。而第三産業正是新經濟的動力,尤其是改革所激發的創業創新更是未來發展的不竭動力。
轉型成牛市新“引擎”
綜上所述,投資者不難看出,經濟增速雖然下滑,但內在品質卻實實在在地提升了。當前中國進入新一輪改革高潮,各個領域均在大力推進,各項措施正在逐步落實,2015年將是前期改革方案落實和餘下改革規劃部署的關鍵一年。
對於證券市場而言,有品質的經濟增長方能鑄造出一個健康的牛市。那麼,在經濟轉型的大背景下,能否孕育牛市呢?
有私募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一提起當下行情,投資者往往會將2005年~2007年的那波牛市拿來進行比較,但是實際上此輪行情和當年牛市不是特別像,當年牛市本身所處的市場環境特殊,經濟增長快,盈利能力迅速提升,市場行情爆發力強、速度快。但這波行情更像1996年開始的那一波“改革牛”。在經濟轉型期我們也可以看到各種改革政策不斷推出,市場對改革預期也有了更大的期待。除此之外,從當前A股市場環境看,我們能看到一個相對寬鬆的資金面,這些因素都在支撐市場的良性運作。
回顧近期行情,國企改革成為持續性熱點,傳統行業頻頻“觸網”更引發網際網路熱潮。不少券商也將經濟轉型作為推薦方向,如國泰君安在研報中提及,2015年起,A股及整個資本市場將迎來三到五年的長週期大發展,因制度紅利釋放打開成長空間的非銀金融、生態環保,因消費革命,以及因技術創新而帶來機遇的大健康及高端製造和因移動互聯重塑商業模式的休閒文化、智慧技術都是值得關注的方向,而改革自然是最大的風口。
無疑,轉型已成新一輪牛市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