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最大賣點:特立獨行 與全球股市相關性低
- 發佈時間:2014-11-06 11:05:21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劉小菲
滬港通萬事俱備,只欠東風。這陣風何時吹起,沒法説準。引用港交所行政總裁李小加的四字箴言:耐心等候。小加向來具有“大局視野”,呼籲投資者稍安勿躁之餘,聲聲不離長遠戰略目標,順道宣揚滬港通對國家改革以至人民幣國際化的重大意義。
香港地區未來十至二十年的繁榮穩定,是否一如小加所言,視乎滬港通能否成事,還待有識之士論證。作為投資者,沒有比“荷包”更令人上心的事。資産功能表上增添A股這道菜,對個人財富是福是禍,才是重中之重。
有概念便是好股?
從媒體未必能盡信的報道,老畢得出的印像是,內地股民對企業基本面不大關心,反正沒有退市機制,只要有概念便是好股,管它基本面不基本面。
媒體對內地股民/股市的相關描述,未免一竹篙打一船人,但無可否認,A股散戶主導,乃國際投資者的普遍觀感。撇開滬港通對內地改革以至本港金融中心興衰的“戰略”意義,單從財富管理的立場出發,在投資組合中加入A股,弊多還是利多?
內地股市自2007年見頂以來,回落足足三分二。在華爾街牛氣沖天的五年間,上證綜指始終在2000至3000 點通道橫行,偶爾的興奮,無改反覆尋底格局。
預測股市本就是失敗者的遊戲,在透明度高的成熟市場,一眾專家尚且離行離列,何況內地?迄今,外國投資者只能通過不斷擴容的各式QFII,有限度參與A股買賣,即使用盡配額,佔比依然微不足道。然而,外國機構和個人投資者不一定要獲當局批准方能涉足內地股市。這非因此輩神通廣大,掌握了什麼“秘密門路”,而是開宗明義追蹤/複製A股走勢的交易所買賣基金(ETFs),在海外尤其港美愈出愈多,相關産品且供不應求。
最大賣點:與全球股市相關性低
這便足以證明,A股過去幾年表現雖跟歐美脫節,但作為環球股市一員,呈封閉狀態的A股與成熟市場相關性低,正好就是它的最大賣點。
《經濟學人》做過一項研究,發現上證綜指過去十年跟美股標普500指數的相關度平均為0.37,兩市不乏同上同下的傾向,但實際關聯性似有還無。單看中美,説服力未必足夠,多加入幾個市場,A股“特立獨行”的個性便更顯鮮明。富時歐洲市值最大三百隻股票指數(FTSEurofirst 300)跟標普500指數的相關度,過去十年平均高達0.84,雖未致“同生共滅”,但方向和實際變化幅度皆接近一致。
讀者也許會問,雖然內地存在資本管制,但押注人民幣升值的熱錢,近年通過各種途徑流入內地;加上當局不斷拓寬外資進軍A股的渠道,內地股市跟成熟市場的相關度,不是該遠勝從前嗎?
事實剛好相反,《經濟學人》發現,2012年以來,上證綜指與研究覆蓋的所有市場,相關度非但沒有增加,反而全線下降。跟內地關係密切的港股,與A股同上同下的程度,亦較大多數人想像的低。過去五年,恒生國企指數跟上證綜指相關度平均為0.63,較日經指數與標普500指數同期0.65的平均相關度還要低。國企指數主要成分股多在內地和香港兩地掛牌,但國指與上證綜指的相關度,竟不如美日兩市,令人意外之餘,亦充分彰顯A股何等與眾不同。
獨特個性漸褪色
單從投資角度著眼,A股的吸引力顯然在於其不追隨週邊、自成一格的特質。過去五年,這種“個性”導致內地股市與歐美牛市全然沾不上邊。然而,美股上月從高位劇挫一成,全球股市為之一震,上證綜指卻“理都不理”,頗有能當資金避風港的氣概。由此可見,在資産功能表上增添A股這道菜,口味或許重一點,卻不失它的妙處。
滬港通啟動只是時間問題,加上內地進一步深化資本市場改革,會否令A 股逐漸失去上述特質,效果反而不及目前通過A股ETFs對衝週邊風險,值得投資者深思。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