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1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大盤分析 > 正文

字號:  

股市創下年內最大月漲幅 業內:7年熊市有望終結

  • 發佈時間:2014-08-08 07:31:33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7月份以來,A股市場出現了久違的反彈,尤其是7月22日之後的10個交易日,上證指數大漲8.43%,創下了2014年的年內新高,一度引發市場對股市由熊轉牛的強烈預期。然而本週,滬指週一創下年內新高之後出現回落,連續3天呈現橫盤整理走勢,也讓市場對此輪反彈行情的信心受到打擊。在專家看來,無論股市此次反彈能否實現反轉,市場穩步整理向上的慢牛格局正逐步顯現。

   創下年內最大月漲幅

  經過大半年死氣沉沉的“僵屍行情”後,A股市場終於在近期得到了全面改觀。整個7月份,滬指漲幅高達7.48%,深指漲幅高達8.36%,同創19個月以來單月最大漲幅紀錄。從7月22日至7月31日,上證指數連續8個交易日收漲,8月4日滬指盤中更是以2224點創下年內新高。

  對於此輪大漲行情,向來堅定看漲的英大證券研究所所長李大霄用“永別鑽石底,真實的牛市來了”予以回應。

  不過,在申銀萬國證券首席市場分析師桂浩明看來,面對實體經濟進入注重結構調整而增長相應開始放緩的“新常態”,以及今年並不算寬鬆的資金面,此時要人們相信大牛市來了,恐怕有點難度。

  股市表現也印證了市場的擔憂。在經歷連續數日拉高之後,A股上漲勢頭受阻。週四,在藍籌股獲利回吐壓力的影響下,滬深兩市出現明顯調整。滬指再度跌破2200點,大幅下跌1.34%。市場分析人士指出,近兩個交易日鋼鐵股大幅走強,意味著權重藍籌股上漲完成了一整輪的輪動,階段休整由此拉開序幕。

   經濟向好激發信心

  事實上,面對股市的疲弱態勢,政策面的利好從年初開始就一直不斷,但市場卻始終不見起色。此次滬深兩市一改長期頹勢,在7月下旬突然爆發,究竟是何原因?

  在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看來,宏觀經濟穩中向好,市場流動性充裕及改革措施效果初顯等,成為了推動股指反彈的主要因素。

  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對本報記者表示,本輪A股反彈主要基於藍籌股的四重利好:一是優先股制度推出,二是央企改革試點,三是滬港通安排,四是上交所即將推出ETF期權。這四重利好都集中火力於大盤藍籌股,這對過去估值嚴重偏低的大盤藍籌股是一個重大商機,它們將會引領大盤指數堅定向上,這就是本輪慢牛的開始。

   利好推動“慢牛”行情

  儘管7月份A股市場一路高歌猛進,但是進入8月份之後,股市上漲的步伐已經開始放緩。股市未來能否延續衝高行情則成為市場關注的焦點。

  對此,董登新認為,本輪牛市絕不可能是“快牛”或“瘋牛”,它將是一輪全新的“慢牛”,其運作大趨勢雖是堅定向上,但其間多曲折、多坎坷,而且本輪牛市一定會走得更有耐心、更平實,這樣的牛市也會行走得更長久、更穩健。

  在董登新看來,未來將有6大因素交互作用支撐本輪慢牛行情持續下去:一是GDP不再狂奔,經濟轉型、産業升級成為股市的宏觀基本面;二是“保持定力”的央行貨幣政策,將更加注重資金使用效率,龐大的貨幣存量必將煥發出更大的活力和能量;三是藍籌股的四重利好將在下半年全面兌現,這將有效地聚集大盤權重股的人氣,修復並提升其估值;四是場外市場及私募市場的大擴張,交相輝映,一方面可吸納氾濫成災的流動性,並將它們導入實體;另一方面將成為做大做強資本市場的催化劑;五是在股指期貨4週年之際,ETF期權、股指期權、個股期權等將會相繼推出。金融期貨和期權是資本市場風險管理的重要工具,它與現貨市場相輔相承、協同發展;六是年底證監會將正式發佈註冊制的完整方案,這對新股發行體制及退市制度的影響將是革命性的。

  “A股市場自2007年10月開始步入熊市以來,持續近7年時間,創下了A股熊市週期之最。按照牛熊交替的週期性規律分析,終結熊市、步入牛市,是隨時可能發生的大概率事件。”董登新表示,只要一定的利好刺激,就能開啟一輪全新的牛市行情,這也是人心思漲的必然結果。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