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19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A股多家公司“係出名門”三大角度掘金高校創業股

  • 發佈時間:2015-05-18 07:12: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國資委新聞中心數據顯示,目前,中國高校企業資産總規模已接近4500億元。借著國務院深化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改革的東風,一些“近水樓臺”的高校繫上市公司,自然令市場浮想聯翩。高校繫上市公司琳瑯滿目,哪些公司更值得關注?

  清華北大撐起半邊天

  國資委新聞中心數據顯示,2004年,在共計約15萬家國有企業中,有近5000家高校企業,資産總額約為1463億元。如今,中國高校企業資産總額已接近4500億元,其中清華、北大佔據半壁江山。

  數據顯示,2013年,北大和清華的校辦企業以1176.56億元、971.20億元的資産總額分列全國前兩名。而到了2014年,僅北大一家的校辦企業資産總額便超過1800億元,比2013年增長50%左右,資産超過了10年前所有高校企業的總和。

  在資本市場的“高校軍團”中,北大系和清華係依然佔據半壁江山。清華大學旗下主要上市公司包括同方股份同方國芯等。其中同方國芯、泰豪科技都為同方股份控股公司,而同方股份、紫光股份為清華大學的旗艦上市公司,分別由清華同方、清華紫光更名而來,兩家公司註冊地址都位於清華大學本部。

  北大現有4家上市公司,包括方正證券北大醫藥方正科技中國高科。需要注意的是,中國高科雖然頂著“高科”的名字,但公司目前的主營業務卻是商品房銷售。

  華中科技大學是繼清華、北大之後旗下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三的高校。2000年6月,華中科技大學下屬的華工科技上市,2011年該校旗下華中數控天喻資訊先後在創業板上市。

  其他高校下屬上市公司包括中國科技大學旗下科大訊飛,上海交通大學旗下新南洋交大昂立,哈爾濱工業大學旗下工大高新,東北大學旗下東軟集團,中山大學旗下達安基因,浙江大學旗下浙大網新眾合科技,同濟大學旗下同濟科技,復旦大學旗下復旦復華等。

  多角度挖掘投資機遇

  記者從三個角度梳理了高校繫上市公司的投資前景:首先,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下,背靠國內一流學府的校企上市公司具有強烈的優質資産注入、資産重組的預期;其次,在高校資産規模分佈不均的情況下,有些高校做大資産的願望可能會更強烈;另外,在“網際網路+”如火如荼的當下,處在新興行業的上市公司前景更值得關注。

  2014年11月~12月,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辦公室連續下發關於同意《清華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北京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和《上海交通大學綜合改革方案》備案的函,標誌著這三所高校綜合改革方案得到國家批准,現已進入具體實施階段。

  安信證券稱,此次綜合改革浪潮的開啟將進一步優化完善高校運營管理機制,高校控股的企業有望從中受益,高校科研成果和現代管理機制的推進將給公司帶來創新活力。

  去年以來,A股國企改革相關標的均表現火熱,很多股票都走出了翻倍行情。在此背景下,已經開始綜合改革的三所高校旗下公司就非常值得關注,尤其是作為風向標的清華係和綜合改革走在前列的上海交大系。

  清華係控股和參股公司主要集中在資訊技術、能源環保、生命科技和科技服務與知識四大産業,這些公司依靠清華強大的資源背景,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專注于電子資訊技術的紫光股份,上市的目的就是為了加速清華大學科技成果産業化。安信證券研報指出,2012年清華控股向啟迪股份轉讓其持有的紫光股份25%股權之後,啟迪股份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啟迪股份同屬於清華控股旗下控股企業,其前身是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目前是清華科技園開發、建設、運營與管理單位,旗下參控股企業200多家,管理總資産超過300億元。清華科技園孕育了大量有潛力的創新高科技公司,啟迪股份成立了專門的投資公司,確立了孵化器+種子期投資的發展模式。紫光股份作為啟迪股份旗下唯一上市公司,未來可能成為技術成果商業化的重要平臺,公司未來創新活力將顯著提升。

  桑德環境是國內固廢處置工程系統整合領域的領先企業,業務涵蓋城市生活垃圾、工業及醫療危險廢棄物、城市污泥和電子垃圾處置等固廢領域,同時在特定區域還有供水和污水處理業務。桑德環境被清華控股入主後,成為清華係唯一的環保上市平臺。

  再來看上海交大系。交大昂立確立了保健食品、房地産和金融股權投資三足鼎立的多元化發展戰略,其中保健食品為公司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保健食品板塊依託上海交大的科研優勢,組建了建築面積3000余平方米的生物醫藥研究院,致力於微生物製劑和中草藥製劑的研究開發,先後研發出十多個系列的昂立品牌産品。近年來,研究院在益生菌領域取得了具有世界先進水準的研發成果,並在積極探索技術成果轉化。

  新南洋的轉型值得重點關注,公司依託上海交大,目前已形成了教育與服務、現代製造業兩大業務板塊。此外,公司還在積極培育發展新業務增長點,通過資産重組向高新技術産業轉移,子公司上海高清不僅是行業標準制定者,還擁有數字電視核心晶片的自主智慧財産權。另外,2014年新南洋定增收購昂立科技100%股權,向教育行業全面進軍。

  在國企改革的大背景和高校資産規模分佈不均的情況下,一些排名靠後的高校做大資産的願望可能會更強烈,比如依託四川大學的川大智勝,該公司正在佈局三維人臉識別系統,有望成為該領域的龍頭。

  另外,處在新興行業的其他高校上市公司同樣值得關注,如東軟集團、浙大網新、華工科技、華中數控、復旦復華、山大華特等。

  上市公司涌入象牙塔

  在産學研結合這條康莊大道上,原本就脫身於高校的上市公司,無疑是“贏在了起跑線上”。

  與此同時,一些沒有先天優勢的上市公司也紛紛採取採取行動,不管是投資設立研究中心,還是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均將觸角延伸至校園高墻內,希望通過自身的資本優勢,孵化具有商業前景的科研項目。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清華、北大等名校已成為上市公司爭相拉攏的“搶手貨”,包括外骨骼技術、石墨烯機器人工業4.0等最前沿的技術也紛紛現身。

  就在今年4月1日,迪馬股份與電子科技大學簽訂了《産學研合作協議》。雙方將開展創新研究,聯合申報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和重大、重點武器裝備型號研製等項目。科研成果的産業化應用包括基於外骨骼技術的個人作業平臺,人機耦合技術及助力型外骨骼、康復醫療外骨骼,車載防務系統飛行器(含無人機)測控通信、導航、指揮與控制技術等。

  據了解,所謂“人機耦合技術”,在軍事上主要運用於“單兵作戰系統平臺”,在民用上則主要用於輔助行走系統,發展空間廣闊。就在上週四(5月14日),機構才以9元的價格買入迪馬股份5665萬股,上週五公司股價便應聲漲停。

  此外,晶盛機電與浙江大學機械工程學院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就工業4.0背景下的智慧化裝備等領域開展合作研究;珈偉股份與清華大學簽署研發合同,在清華大學已有奈米碳-晶體硅太陽電池技術基礎上,就“石墨烯-硅薄膜太陽電池的研究”項目進行技術開發;億利能源與北京交通大學簽署《産學研戰略合作協議書》,圍繞分佈式能源及微電網技術、電動汽車充電網路技術、節能減排技術等新能源技術領域開展科學研究、技術研發及工程化推廣;佳都科技與中山大學共建視頻圖像智慧技術聯合實驗室(二期),對圖形圖像智慧分析領域的前沿領域展開研究,特別是在人臉識別,車牌、車標、車型識別,圖像大數據處理、預警和追蹤偵測等技術領域開展持續研發,並探索相關技術的産品化、産業化進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