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板塊聚焦 > 正文

字號:  

技術突破+出海提速 核電産業鏈迎爆發期

  • 發佈時間:2015-04-13 00:56:28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陳娟娟

  據報道,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已經進入最後整體安裝調試階段,標誌著中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與世界領先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核工業技術突破的同時,核電重啟提速,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落地項目福清5、6號機組獲發改委批復。此外,今年以來我國與法國、阿根廷、南非等多個國家簽署了核電站領域的合作協議,並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同時向其出口更多的核反應爐。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不斷深入,我國核電出口將顯著提速,核電産業鏈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A股市場核電概唸有望持續受到資金青睞。

  可控核聚變領域再現突破

  據中國科大新聞網報道,3月31日,我國首臺大型反場箍縮磁約束聚變實驗裝置KTX(Keda Torus eXperiment,中文簡稱“科大一環”)各系統的部件研製建造工作全面完成,進入裝置最後整體安裝調試階段。

  反場箍縮是有別於托卡馬克、倣星器位形的另一類環形磁約束聚變裝置,是先進磁約束聚變位形探索研究的重要平臺。“科大一環”是科技部“國家磁約束核聚變能發展研究專項”支援的大型裝置建設項目,是我國完全自行設計、自主研製整合的國際先進反場箍縮裝置,各項設計指標均達國際同類裝置先進水準。

  可控核聚變是當代世界最前沿的科技領域,由於其對技術要求的極端苛刻,到目前為止仍處於前期預研階段,而“科大一環”使得中國在可控核聚變領域與世界領先國家的差距進一步縮小。在可控核聚變領域,中國和美國目前是世界上投入最大的兩個國家。據報道,中國目前已知的大型核聚變實驗裝置已有16個,僅次於美國的28個,第三名俄羅斯為5個。

  分析人士指出,可控核聚變反應堆當之無愧地被稱作“人造太陽”,如能成功運作,離商業發電也就不遠了。而我國核電發展的技術路線和戰略路線早已明確並正在執行,當前發展壓水堆,中期發展快中子堆,遠期發展聚變堆。此次可控核聚變領域再現突破,在未來核聚變核電站的美好圖景上又勾勒了一筆。

  “一帶一路”推動核電走出去

  核工業技術持續獲得突破的同時,核電重啟步伐進一步提速。發改委4月初批復了中核集團“華龍一號”落地項目福清5、6號機組,並正式上報國務院。這是今年來繼紅沿河後發改委核準的第二個核電項目,中核集團內部設定的目標開工時間為4月底。

  2014年11月發佈的《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2014-2020年)》明確提出,到2020年核電裝機容量達到5800萬千瓦,在建容量達到3000萬千瓦以上。而截至2014年,我國在運及在建的機組不足5000萬千瓦,增長空間可期。隨著核電重啟,2015年核電將迎來史無前例的投産高峰,核電産業鏈需求將會激增。

  與此同時,由於擁有憑藉顯著的技術優勢和高性價比,核電成為了我國“走出去”戰略的主力軍。中國自主核電技術“華龍一號”今年有望出口英國;今年以來,我國與法國、阿根廷、南非等多個國家簽署了核電站領域的合作協議;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王曉濤確認,中國將在巴基斯坦承建6座核電站,並有可能向巴方出口更多的核反應爐,隨著國家主席習近平出訪巴基斯坦,中巴核電合作有望加速推進。

  分析人士指出,核電發電量佔比6%以下的國家,多數為“一帶一路”沿線發展中國家,隨著“一帶一路”建設不斷深入,核電出口將持續取得突破。在此背景下,核電産業鏈將迎來前所未有的黃金機遇,A股市場核電概唸有望持續受到資金青睞。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