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揭秘新股紅利去向 中簽者緊鎖籌碼炒新延後
- 發佈時間:2014-08-13 10:19: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王文舉
瘋狂終有盡頭。
8月12日,次新股的“一字”漲停路徑開始出現分化。
三聯虹普以跌停收盤,其在7個連續漲停板之後打開便告跌停,但在7月底至8月初上市的同一批9隻新股中,多數仍繼續著漲停板之旅,只有康尼機電和臺城制藥打開漲停,以小幅上漲收盤。
雖然三聯虹普的跌停有些意外,但整體而言,自6月份開始發行的新股,通常在上市前兩周持續上揚,到第三周開始趨於平穩。
這背後其實是今年3月份的新股發行政策“微調”帶來的新變化。其中,新股發行時原則上不得超募和加大網下向網上回撥的檔次,兩項被認為是最重要的內容。
這些調整也最終反映在了打新與炒新者的參與路徑上。
記者從權威機構處獲得一份獨家調研數據,解密了6月份發行的9隻新股(聯明股份、龍大肉食、雪浪環境、飛天誠信、北特科技、依頓電子、一心堂、莎普愛思和今世緣)上市後投資者的買賣情況,從中可以發現,3月份以來的微調,已在潛移默化中調整了新股這塊蛋糕參與者力量的天平。
上述數據顯示,9隻新股上市首周僅2成中簽股份遭賣出,佔比顯著下降。此外,受中簽者惜售影響,炒新投資者進場時間也在延後。
這些被調整的天平,亦將會對今年既定的100隻新股發行格局帶來持續的影響。在目前的打新規則下,到底新股“紅利”更偏向於誰?數據或是最好的答案。
延後進場的炒新者
在監管層人士看來,3月份政策調整背後的意願其實很明確,就是將以往集中在發行人與網下機構的一二級市場價差紅利,轉向了網上更多的普通投資者,而這部分投資者由於市值持有的要求,又需要具備較為長線投資的特性。
雖然這些政策遭到的質疑不斷,包括重歸行政定價、導致網下機構蛋糕變小等等,但如果從政策制定者的意圖來看,考量這些措施的有效性則在於二級市場參與者的獲益程度。
為此,他們頗為關心的問題是,炒新者到底何時入場,以及網上獲配投資者的手中籌碼收益如何?
記者獲得的前述專業調研數據顯示,以6月份發行的9隻新股來看,在新股上市首周僅2成中簽股份遭賣出,與1月份發行的48隻新股相比,佔比顯著下降。
受首發市盈率和超募資金限制的影響,9隻新股發行價相對較低,上市後均連續大幅上漲,市場表現明顯優於1月。
其中,6月份發行的9隻新股上市後兩周平均累計上漲182.65%,較1月新股的平均漲幅水準高87.8個百分點,直至兩周後股價走勢趨於平穩。
受此影響,在納入統計的9隻新股中,投資者賣出中簽股份的速度放緩,上市首周僅不到兩成中簽股份遭賣出,明顯低於1月約6成的水準。
其中6隻新股的中簽股份賣出比低於6%,包括聯明股份、雪浪環境、飛天誠信、北特科技、一心堂、和莎普愛思。
而到了第二周後期起,投資者陸續大量賣出中簽股份,抑制新股價格繼續上行。其中,第二周起平均賣出中簽股份佔比已經上漲到了近60%,此後截至7月18日,該比例達到八成以上。
從數據來看,中簽者惜售的情況很明顯,這隨之帶來的是炒新投資者進場時間的延後,新股上市兩周平均2.17萬投資者買入,低於1月2.53萬人的平均水準。
“炒新者入場時新股價格已有較高漲幅,可能是炒新投資者人數減少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位投行人士指出。
這種延後其實是一個新的規律,以往由於新股定價較高,加之網下機構獲配比例較高,因而二級市場投資者往往選擇通過上市後來介入炒新。這帶來的結果是,機構等中簽者通常奉行“上市即拋”策略,因而二級市場的接盤炒作者進場較早。
但在新股定價較低的情況下,新股上市往往連續漲停,惜售情況也隨之出現,待進入次周賣出高峰時,二級市場接盤者面對的籌碼也價格更高,隨之會部分壓抑炒作需求。
三聯虹普8月12日的營業部龍虎榜賣出前五位中,就有部分席位都是在8月11日高位買入,8月12日跌停中大幅賣出。
比如賣出排名第一的華泰證券深圳益田路榮超商務中心證券營業部,其在8月11日買入三聯虹普2033萬股,在12日賣出1841萬股,這意味著這些後期入場的炒新者已經風險加大。
蛋糕切給了誰?
新的價格曲線延後了炒新者的入場,然而,這些連續漲停板的收益,最終留存在了什麼人的手裏?這還是需要從數據找到答案。
在網上網下回撥機制已經改變的情況下,據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在6月份迄今發行的20隻新股中,有16隻新股的最終網上發行比例都達到了90%,整體網上平均發行比例達到了86%。
而今年1月份發行的48隻新股,網上平均發行比例則是62%,2012年全年此項比例為73%。
這就意味著,大部分的新股籌碼都留存在了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手中。而對於部分機構而言,以往的網下無風險套利空間被壓縮,打新收益率下降。
“不排除新股收益率將降至5%以下,今年上半年網下配售大幅盈利的局面難以再現。”北京一位基金經理指出,“預計未來再參與打新的只有是資金規模較大的機構,20億以下的基金會退出打新這一市場。”
而對於佔據大多數比例的二級市場投資者而言,由於持有市值與獲配新股的政策進一步細化,其構成來源也出現了變化。
記者獲得的權威數據顯示,在6月份發行的9隻新股中,約半數的投資者參與過1月份的新股申購,達到118.11萬人,這部分投資者通常是年齡較為成熟、股齡較長,平均持股市值與交易頻率較高,一般屬於相對成熟的投資者。
這意味著,在這一輪獲得新股籌碼的群體中,二級市場的活躍投資者打新次數較多,單純的職業打新者數量佔比已經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