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滬港市場股票交易互聯互通機制開通十週年。自滬港通互聯互通機制開通以來,內地攜手香港,開創了跨境證券投資新模式,探索出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新路徑。
11月18日,互聯互通十週年高峰論壇在香港召開,兩地證監會、滬深港交易所等相關負責人參加,共襄盛會,與參會者共同探討金融市場互聯互通發展趨勢和展望。
為高水準制度型對外開放提供創新經驗
“十年前,兩地監管機構和金融從業者懷著深化改革、加強對外開放的決心與誠心,積極探索進一步促進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有效路徑。”上交所總經理蔡建春表示。
蔡建春提到,“2012年,滬港兩所高層共聚深圳的一個茶館,在一張小小的餐巾紙上畫出了滬港兩地股票市場交易聯通的雛形路徑,這正是滬港通的最初藍圖。兩年後滬港通成功推出。”
數據顯示,自滬港通開通以來,外資通過滬股通累計成交總額達70萬億元人民幣,滬股通日均成交金額由2014年開通首月的47億元人民幣大幅增長至目前的1283億元人民幣;南向方面,內地投資者通過港股通累計成交總額達27萬億元人民幣,滬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額由2014年開通首月的8億港元增長至目前的509億港元。
滬港通下滬股通和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額已分別佔滬市A股市場和香港股票市場的5.8%和18.4%。截至目前,滬股通標的證券共有股票1349隻,ETF143隻,滬股通股票標的市值覆蓋率已達到88.4%,滬港通下港股通標的證券共有股票545隻,ETF17隻,港股通股票標的市值覆蓋率已達到87.8%;293隻科創板股票已納入滬港通標的範圍。
十年來,監管層堅守對外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承諾和初心,從規則、規制、管理、標準各方面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為高水準制度型對外開放提供了創新經驗。
滬港通開通後的十年,內地與香港市場互聯互通的門越開越大。2016年取消總額度限制;2019年將不同投票權架構公司股票納入標的證券;2020年將在港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納入港股通;2023年雙向擴大可交易日曆,並大幅擴容雙向標的範圍,允許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2024年在中國證監會推出的5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中,宣佈將進一步拓展優化兩地互聯互通機制。
深交所總經理李繼尊表示,互聯互通是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一個創舉。十年來的實踐表明,這一創舉不僅促進了境內外資本的自由流動,而且推動了投資理念的分享、投資産品的開發和市場制度的優化,對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都産生了深刻而廣泛的影響。
“在兩地監管部門大力支援下,深港通已經結下了纍纍碩果。截至今年10月底,深港通北向、南向標的證券市值覆蓋面分別達到88%和86%,累計交易金額92萬億元。”李繼尊表示,雙方在基金、債券、業務培訓等方面的合作也不斷拓展,人員往來越來越密切。
李繼尊補充説,深港兩所合作最大的優勢在於一個“近”字,物理上的相近可以創造無限的合作機遇。深交所願與港交所一道把機遇變成現實,推動深港通不斷向前發展,為內地和香港資本市場繁榮發展注入新動力。
A股市場已産生積極變化
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光明
開放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標識。中國式現代化是在改革開放中不斷推進的,也必將在改革開放中開闢廣闊前景。
蔡建春表示,下一個十年,上交所將繼續落實推進以改革謀發展、以改革增質效、以改革促開放,與港深交易所攜手並肩,在中國證監會和香港證監會指導下,繼續優化互聯互通機制,深化兩地金融合作開放,積極服務境內外投資者,讓各類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為共同推動兩地資本市場互利共贏,助力資本市場高品質發展,服務好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作出新的貢獻,與境內外投資者共築開放、包容、高效的市場生態,共用中國經濟高品質發展成果。
“內地資本市場開放的空間還很大。”李繼尊表示,深交所地處深圳這片改革開放的熱土,歷來秉承拓荒牛精神,自帶敢闖敢試的創新基因。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深交所市場形成了創新性強、成長性強、活躍度高的鮮明特色。目前,深市近50%的公司屬於戰略性新興産業,千億元市值以上的公司達到40多家,先進製造、數字經濟、綠色低碳三大産業市值佔比接近60%。
李繼尊表示,近期包括深市在內的A股市場出現了很多積極變化。一是公司業績在回升。今年前三季度,深市公司盈利面達到80%。最新抽樣調查顯示,深市公司擴産意向增強,産能利用率提升,研發投入加大,邊際改善趨勢明顯。二是市場功能在強化。三是市場預期顯著改善。外資和專業機構入市力度加大,市場交易比較活躍。
李繼尊還提到,上述積極變化是“9.26”中央政治局會議精神和新“國九條”落地見效的體現,也是強本強基、嚴監嚴管理念的生動實踐。“我們堅信,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變,中國資本市場前景光明,未來可期。”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