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並購六條”發佈以來,上市公司重大重組案例接連出現,“硬科技”並購活力迸發;今年境內新上市公司中,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公司募資合計佔比超六成……一組數據折射出資本市場支援新質生産力加快發展的新趨勢。
市場人士預期,在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指引下,資本市場將全方位立體化發揮上市融資、並購重組、債券發行、私募投資等功能,進一步升級“工具箱”,引導資本向新質生産力領域集聚,提升服務覆蓋面和精準度,增加制度包容性,壯大耐心資本,為發展新質生産力注入新動能。
引導資源要素向新質生産力集聚
資本市場在引導各類資源要素向科技創新集聚,暢通科技、産業、資本良性迴圈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功能,並正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是支援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板塊。截至10月13日,今年以來,科創板、創業板、北交所IPO募資金額分別為110.04億元、151.81億元、29.67億元,合計募資金額佔比超六成。從行業板塊看,截至10月13日,在今年以來的A股IPO企業中,電子、電力設備及電腦板塊的企業募資金額居前,分別達110.31億元、78.09億元和72.13億元。這些均表明資本市場正引導資源要素進一步向新質生産力領域集聚。
“科技創新推動産業創新,資本市場正成為加快培育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光大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高瑞東表示,支援優質企業融資上市是資本市場的重要任務之一,也是資本市場支援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重要途徑。今年以來,雖然資本市場融資節奏放緩,但服務科技創新的特徵更加顯著。
債券市場、期貨市場也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支援科技創新、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等方面扮演著重要角色。
科創債發行明顯提速。截至10月13日,今年以來,科技創新公司債券發行數量達391隻、發行規模合計4514.71億元,發行數量和規模均較上年同期大幅增長。
“加強債券市場對科技創新的精準支援。”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建議,支援科創企業發行科創票據、科技創新公司債,引導非上市科創企業發行含權(轉股條件)的科創票據等;推動科創企業通過智慧財産權證券化産品直接融資;鼓勵政策性機構和市場機構為民營科技型企業發行科創債券融資提供增信支援。
期貨市場上,更多服務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改革舉措也值得期待。東亞期貨首席經濟學家景川表示,《關於加強監管防範風險促進期貨市場高品質發展的意見》明確,聚焦農業強國、製造強國、綠色低碳發展等,完善商品期貨市場品種佈局。這些舉措在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品質和效率的同時,也將助力新質生産力發展。
完善制度機制解決包容創新問題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通過完善制度機制解決包容創新問題,從發行承銷、並購重組、再融資、股權激勵、交易機制、私募創投等方面推出創新舉措,進一步提升資本市場對新産業、新業態、新技術的制度包容性,鼓勵創新、寬容失敗。通過增加包容性,吸引代表新質生産力的、高品質的公司,給質地好、有潛力的公司提供上市融資便利。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2019年以來,A股共上市1523家戰略性新興産業領域的企業,首發募資總規模達1.69萬億元。其中,49家新上市企業在上市前一年未實現盈利,這些企業上市以來持續強化科創實力,研發支出佔營業收入的比重維持在40%以上,截至2023年,已有9家公司實現盈利。
企業境外融資包容度也不斷提高。截至10月13日,今年以來,42家公司登陸美股市場,超過去年同期的26家;34家公司登陸港交所,超過去年同期的27家。醫療保健、資訊技術等領域企業逐步成為境外融資的重要力量。
“科創板八條”“並購六條”等並購重組支援政策不斷落地,配套制度適應性、包容性持續增強,精準服務高水準科技自立自強。秦川物聯擬“聯姻”派沃特、百傲化學擬跨界並購半導體設備公司、光智科技擬收購先導電科股份……“並購六條”發佈以來,並購重組市場活躍度進一步提升。
北京海潤天睿(深圳)律師事務所主任唐申秋表示,“並購六條”明確尊重市場規律、經濟規律、創新規律,對重組估值、業績承諾、同業競爭、關聯交易等事項,進一步根據實際情況提高包容度。這些舉措將助力上市公司向“新”而行。
引導“長錢長投” 完善退出機制
耐心資本作為追求長期投資、戰略投資、穩定投資的資本,是培育發展新質生産力的重要引擎。監管部門正圍繞創業投資、私募股權投資“募投管退”全鏈條優化支援政策,引導資本更好投早、投小、投硬科技,促進“科技-産業-金融”良性迴圈。
在融資端,引導更多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中央金融辦、中國證監會9月下旬聯合印發《關於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的指導意見》,明確了長錢入市“路線圖”。
“有理由相信,隨著制度環境的持續優化,權益類公募基金將進一步壯大,社保基金、養老基金、企業年金、保險等機構將開展更多資本市場長期投資,一定會形成各類中長期資金‘願意來、留得住、發展得好’的良好市場生態。”中證金融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潘宏勝説。
在投資端,引導資本投早、投小、投硬科技。君聯資本總裁李家慶表示,市場化機構要扮演好耐心資本的角色,不僅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還要投大、投難、投長;在科技企業的成長過程中“陪跑”更長的時間,並提供更多的專業化投後服務和賦能。
完善的退出機制和通暢的退出渠道是“募投管退”良性迴圈的重要環節,也是賦能新質生産力發展的關鍵一環。永達股份擬收購江蘇金源、通威股份擬收購潤陽股份……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已有近10家A股公司宣佈並購此前擬IPO或衝刺IPO折戟企業的控股權,並購退出有望成為創投退出的重要途徑。
LP智庫創始人國立波認為,監管部門優化上市公司並購重組政策,對於創投優質項目的退出將産生積極作用,預計未來通過企業並購方式退出的機構將越來越多。
(責任編輯:朱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