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儲政策落地預期升溫 玉米多頭絕地反擊
- 發佈時間:2016-03-02 02:31:4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張利靜
週一央行宣佈降準後,在新浪微網志上,一位昵稱“狙擊獵殺”的期貨盤手昨日興奮地表示:“新年飛快入三月,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降準0.5個百分點,市場情緒大受提振。期貨市場上關注鐵礦石、玻璃、玉米,等待狙擊獵殺。”
這位網友提到的三個品種昨日均大幅收漲,玉米也不例外。在市場多頭情緒的烘托下,多日來受到壓制的玉米期貨多頭殺了一個漂亮的“回馬槍”:連跌7日並創出2008年以來新低的大連玉米期貨,昨日大幅反彈,報收漲停。
玉米多頭絕地反擊
截至昨日收盤,玉米期貨主力1609合約收報1603元/噸,日內上漲61點或3.96%;玉米澱粉期貨主力1605合約也大漲2.62%或53點,報收2077元/噸。
這在前一日下午就出現預兆。週一國內玉米、玉米澱粉期貨兩品種主力合約在早盤交易時段紛紛觸及跌停板,分別創出1526元/噸、1809元/噸的上市新低,但隨後立即大幅反彈,日內收出長長的下影線。這為多頭次日的反擊埋下伏筆。
有交易人士從行情技術角度做出這樣的分析:當市場突然出現宏觀性或系統性的利多消息時,前期殺跌最嚴重、表現最弱的品種通常是多頭情緒集中釋放的地方。近期的玉米期貨表現不可謂不弱:主力1609合約連續七天下跌,期間增倉約12萬手,合約總持倉水準80多萬手,累計跌幅近10%。
也有分析人士認為,此次玉米期貨多頭絕地反擊,或于近期的臨儲政策出臺預期升溫有關。市場對後期臨儲玉米去庫存政策的預期,以及下一年度臨儲玉米政策變動的預期,或推動玉米價格短期上漲。
在2月27日的“中國三農發展大會”上,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副組長陳錫文表示,玉米價格形成機制的改革基本思路已形成,等政府補貼政策確定之後即可推出,小麥、稻穀市場價格改革會相繼跟進。消息人士稱,玉米相關政策將在兩會前後公佈。
但該資訊釋放後,玉米市場並未立即做出傾向於多頭的反應,反而應聲下跌。對此,有市場人士指出,玉米1609合約可能是被“錯殺”了,昨日反彈是對下跌的糾正。
分析人士認為,市場傳言的拍賣對象可能是2012年及之前的玉米,但1609合約期價對應的更可能是2013年及以後的玉米庫存,其品質好于2012年及其之前的玉米,從政策角度看不存在刻意打壓市場價格的可能,臨儲拍賣價很大可能高於定向銷售價格,也就是9月合約期價較為樂觀。
中期走勢仍不樂觀
1月末,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就中央一號文件發佈公告稱,中國糧食生産存在供給不適應需求變化的問題;某些糧食産品面臨壓産能、去庫存的首要任務;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等改革。
文件第五章22條明確規定“按照市場定價、價補分離的原則,積極穩妥推進玉米收儲制度改革,在使玉米價格反映市場供求關係的同時,綜合考慮農民合理收益、財政承受能力、産業鏈協調發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産者補貼制度。按照政策性、職能和經營性職能分離的原則,改革完善中央儲備糧管理體制。”
中糧期貨穀物研究員范婧雅表示,對於在三大主糧中佔比最高的玉米而言,這無疑是給出了明確的政策改革的信號。也正是因為市場參與主體心理預期的調整,加上節後資金操作思路的轉變,春節前仍顯強勢的連盤玉米C1605合約在節後節節敗退,下挫幅度累計約達100元/噸。
她説,近期有市場傳言聲稱2016年玉米臨儲收購價格可能在2015年的基礎上大幅下挫,由2000元/噸直線下挫至1400元/噸。如果傳言被坐實,那麼很可能連盤玉米還存在著下跌空間,而目前的反彈則只是曇花一現。
范婧雅認為,從進口成本來看,目前美盤玉米也已經跌至2014年9月左右的低位水準,加之國際運費的持續走低,從美灣進口玉米的成本也已經跌至1400元/噸左右的水準。綜上所述,從政策分析的角度來看,連盤玉米的價格調整也還沒有到位,對於曇花一現的反彈行情,不宜盲目追高。
新湖期貨研究所副所長時岩分析表示,雖然具體的政策細節尚無從知曉,但在近期相關報道中,可以對於年玉米收儲政策要實現的目標有所預判:第一是不讓農民吃虧;第二是擋住進口;第三是消化庫存至少不增加庫存。“這幾點,對於未來玉米價格的影響可謂深遠。”
時岩進一步分析稱,要擋住進口,國內玉米的市場價格就應該低於進口價格,目前廣東玉米進口價格在1500元/噸左右;而庫存也需要低價消化;至於農民的收入,則通過價補分離中的補貼去解決。“如此看來,在今年的玉米臨儲收購結束之後,國家將加快拍賣及定向銷售工作,同時在新季玉米上市時,也會讓供需去決定市場價格,那麼結合明年玉米市場仍將供大於求的現狀,玉米市場價格中期看跌的格局無法改變。”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