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內地香港基金互認 資本市場開放邁新步

  • 發佈時間:2015-12-21 00:30:2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倪銘婭

  內地與香港首批互認基金日前獲批,意味著互認基金可以在兩地公開銷售。業內人士認為,基金互認是繼滬港通之後,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又一個重要通道,是繼續推進資本市場改革開放、推動行業創新發展的重要舉措。

  根據中國證監會與香港證監會簽署的《關於內地與香港基金互認安排的監管合作備忘錄》及有關法規,互認初期,基金類型主要是一些常規類型産品,包括股票型、債券型、混合型、指數型基金(含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中國證監會18日正式註冊了首批3隻香港互認基金,分別是恒生中國H股指數基金、行健宏揚中國基金、摩根亞洲總收益債券基金,類型分別為股票指數型、股票型、債券型。香港證監會按照香港有關法規的要求於同日正式註冊了首批4隻內地互認基金,分別是華夏回報混合證券投資基金、工銀瑞信核心價值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匯豐晉信大盤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廣發行業領先混合型證券投資基金。

  證監會曾公開表示,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的總額度為進出各3000億元人民幣,保持資金進出基本平衡。獲批的4隻內地基金截至9月底的規模合計約為173億元人民幣,3隻香港互認基金同期的規模合計為166億元人民幣。根據兩地簽署的備忘錄及有關規定,上述互認基金在客地的銷售規模不得超過註冊地的基金資産規模。因此,兩地互認基金在客地的最大可銷售規模基本持平,內地互認基金在香港的可銷售總規模略大於香港互認基金在內地的可銷售總規模。

  平等互利、尊重兩地實際是基金互認工作中的重要原則。7月1日以來,在受理註冊申請方面,香港證監會受理的內地互認基金數量多於中國證監會受理的香港互認基金數量。因此,此次首批註冊的內地互認基金數量略多於香港互認基金。業內人士分析,由於首批註冊的基金數量有限,按照公開數據測算,可流入內地的最大資金量略多於可流入香港的最大資金量。即使後續互認基金正常註冊,長期來看,應該也是一種相對均衡狀態。因此,對兩地股市長期的影響較為中性。

  業內人士認為,基金互認作為滬港通之後,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雙向開放的又一個重要通道,具有重要積極意義。第一,有利於穩步擴大金融服務領域的對外開放。基金互認使得金融産品和投資服務跨境銷售,雙向互動開放,有利於實現投資的自由化和便利化,拓寬金融服務業對外開放的深度和廣度。第二,有利於提高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力。歐盟基金市場通過UCITS指令大大提升了國際競爭力,使之成為全球第二大基金市場並將産品銷往全球各地。內地與香港開展基金互認,有利於提高兩地的國際影響力,在國際競爭中搶佔有利地位,也有利於境內基金管理人進一步提高投資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水準。第三,有利於深化內地與香港經濟金融合作,滿足居民跨境投資需要。基金互認使得香港成為基金産品的進出口平臺,將加強香港吸引力,深化兩地金融合作,並吸引全球金融機構和金融産品到香港發展。同時,內地引入海外成熟産品,將為境內投資者提供更加豐富、便捷的投資渠道,滿足居民跨境投資需求。

  可以看到的是,6月以來內地股市雖出現異常波動,但並未影響中國內地資本市場改革開放的正常推進。(下轉A02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