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結構進入深度調整關鍵期
- 發佈時間:2015-11-30 00:43:3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是中國宏觀經濟新常態步入新階段的一年,是全面步入其艱難期的一年,也是中國宏觀經濟結構分化、微觀變異、動蕩加劇的一年。
在出口下滑和投資增速持續回落的作用下,中國經濟增長出現超預期下滑,各類指標創近20年來的新低。GDP增速的“破7”、非金融性行業增速的“破6”、現價工業增加值和主營業務收入的“0增長”、企業利潤以及政府性收入的“負增長”,都標誌著中國宏觀經濟於2015年步入深度下滑期。
在輸入性通縮、有效需求不足以及産能過剩等因素的作用下,GDP平減指數步入“負增長區間”。這標誌著中國經濟下滑的核心因素開始由長期趨勢性因素轉向中短期週期性因素,有效需求不足的問題以及通貨緊縮的全面顯化逐步成為宏觀調控的核心問題,宏觀景氣開始承受全面回落的壓力。
出口小幅負增長、進口大幅負增長以及由此帶來的“衰退式順差”的快速增長,不僅標誌著宏觀經濟存在過剩儲蓄,同時也表明內需回落速度要大於外需回落的速度,全球不平衡逆轉所引發的結構性調整壓力以及內部不平衡引發的扭曲,已經成為經濟下滑的主導因素,結構性再平衡應當成為治理總量失衡的核心任務之一。
在收益下滑、預期回落和價格下降等因素的作用下,資金運轉速度出現下滑,社會融資和銀行貸款出現內生性收縮。在流動性向實體經濟滲透能力大幅度下滑的同時,“衰退性泡沫”的持續出現。
利用股權融資以及地方債等手段來實施去杠桿、降債務的阻力重重。中國經濟結構性調整需要精確制導,貨幣政策和金融政策在現有的格局和監管體系下不僅不能達到既定目標,反而容易成為新的風險源和風險觸發器。
穩增長的各類舉措已步入“效果加速遞減階段”,各類政策難以發揮應有的效果,宏觀經濟政策面臨失靈風險。
在各類宏觀指標惡化的同時,企業微觀指標出現變異。從企業角度來看,“通縮-債務效應”開始顯化。一方面生産價格水準的持續回落大大降低了經濟主體的盈利能力;另一方面持續高漲的債務導致企業債務成本加速上漲,生産主體已經從“借新還舊”開始全面進入“借新還息”的階段,部分企業步入“盈虧”與“倒閉”的臨界點。這直接導致資金全面收縮、投資下降、去庫存加速以及預期低迷等內生性收縮全面顯化。
在稅收疲軟和土地出讓金大幅度下滑的作用下,政府收入增速回落明顯,局部區域政府運轉困難現象開始顯現,各級政府行為模式正處於新舊動力機制轉換的空擋期。
從居民角度來看,收入分配政策的加速和維穩政策的加碼保證了居民收入增速暫時沒有隨著GDP增速的回落而下滑,但宏觀景氣的持續下滑和資産價格的異常波動直接導致收入預期和消費信心的回落,居民持續繁榮的消費局面也面臨下行的壓力。
值得高度重視的是,中國經濟本輪深度回落的經濟低迷期與以往經濟深度下行期和其他新興經濟體經濟疲軟有本質的不同——中國經濟在總體低迷中出現了深度的分化,轉型成功省市的繁榮與轉型停滯省份的低迷、生産領域的蕭條與消費領域的繁榮、傳統製造業的困頓與新型産業的崛起、勞動密集型産業的低迷與創新領域的活躍同時並存。這不僅標誌著中國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的關鍵期、風險全面釋放的窗口期以及經濟增速築底的關鍵期已經到來,同時也意味著中國經濟在疲軟中開始孕育新的生機,在艱難期之中曙光已現,在不斷探底的進程中開始鑄造下一輪中高速增長的基礎。
持續的穩增長政策在四季度開始有所收效,多項宏觀經濟指標有趨穩的跡象,但由於外部環境的持續低迷、內部增長動力的弱化以及各類週期性力量和趨勢性力量還沒有探底,2015年3-4季度不是本輪經濟運作的底部。特別是由於“通縮-債務效應”不斷發酵,宏觀經濟內生性收縮力量不斷強化,去産能與去庫存不斷持續,基層財政困難陸續顯化,部分行業和企業盈虧點逆轉,“微刺激”效果遞減等因素,“穩增長”政策難以從根本上改變本輪“不對稱W型”週期調整的路徑。2015年3-4季度不是本輪“不對稱W型”週期的第二個底部。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