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0日 星期五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讓PPP吸引更多社會資本

  • 發佈時間:2015-11-11 01:22:23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睿信諮詢董事長 叢寰宦

  1860個PPP項目,3.4萬億元投資規模,落地簽約僅為2000多億元,這三個數字是推行PPP一年多來的成績單縮影。為什麼PPP項目“上熱下冷”,落地這麼難?為什麼社會資本參與PPP不積極?在討論這一連串的為什麼之前,讓我們先回到經濟學的常識。

  為什麼要選擇PPP?這個問題看似簡單,但它卻是PPP這套機制順利運作的基礎,而我們很多時候卻忽視了。

  PPP本質上是一個政府發起的長期投資項目,通過與社會資本在融資、建設、運營、管理等全方位的合作,實現“降低投入、高效建設、經濟運作、合理産出”的最終目的。以這個標準來衡量,目前很多PPP項目是不健全的。如果政府只是因為財政上有資金缺口,産生融資需求,不管什麼項目都包裝成PPP強拉硬推,不要説民資不參與,國有資本也不可能參與。

  目前大部分PPP項目在經濟性分析上都難以滿足社會資本的要求,主要表現為前期投入概算大、運營管理粗放、盈利模式不清晰等,像投資回報、運營損益、凈現金流等財務數據的測算難度大、可靠性低。前期建設預算受規劃、技術選擇和關鍵人員影響大,經濟性要素權重低,制約了後期運營管理,也降低了項目全週期的經濟可靠性。

  我們看過一些示範項目報告,即便勉強給出一些財務預測,但是涉及投資凈現金流、運營損益、成本收益變化等分析,很難讓專業的金融機構信服。例如,近年來地鐵PPP項目逐漸增多,各大建設公司、城市綜合開發公司等都積極加入競爭。與他們交流時也都坦誠,幾乎沒有一家能真正能搞懂地鐵運營。什麼時候維護保養,什麼時候更換設備,不同時期人員成本的變化等,這些基礎數據都沒有,怎麼可能拿出令人信服的財務分析報告?在這種情況下,地鐵建設的預算又是怎麼通過的呢?

  在過去,政府是很難算這個賬的。一是算不出。政府不懂運營,像地鐵運營的成本費用,維護維修這些都需要行業專業人士才懂。二是不願意算。經濟性如果算出來很差,項目就沒有了,政府是需要項目投資維持GDP的增速。

  現在,要想將待字閨中的PPP項目嫁出去,就必須明明白白地告訴選親者,這個“閨女”有哪些可量化的優點,不能再回到簡單依靠財政托底的老路上。政府需要在發包PPP項目時,將關注重點從“建設期”向“全週期”改變,進行詳細的運營期經濟分析。對社會資本方的運營能力要集中考察,要求諮詢、財會、稅務、法律等服務機構加大對運營能力的分析判斷,並提出切實可行的保障措施。

  這麼做有什麼現實的意義?舉個例子,現在鐵路建設中大多追求高速化、現代化,因而無砟軌道紛紛取代傳統的有砟軌道。但是傳統的有砟軌道建設成本要低很多,無砟軌道是更為先進的技術,建設成本相對高很多。在運營維護期,兩種軌道的維護成本又在不同週期和運輸條件下,互有利弊。如果不考慮運營管理,不做運營分析,一味地提倡高速、現代化,那麼建設初期的投入會是巨大的,給後期運營帶來了諸多限制。現在有些地方政府以務實的態度在規劃中將鐵路速度適當減低,降低了前期投入,並且通過優化後期運營管理,降低維護成本,使得整個PPP項目經濟性較好,自然就吸引來了社會資本。

  當然,這個例子並不是否定高速、現代化,只是這類項目的技術選項必須要服從經濟性,畢竟技術進步的最大意義在於提高效率,效率本身就是一個經濟概念。當我們尊重事物本來發展的規律,遵循經濟性的原則,PPP必然會吸引來更多的社會資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