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通縮隱憂凸顯 貨幣寬鬆仍有空間

  • 發佈時間:2015-11-11 01:22:19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倪銘婭

  國家統計局10日公佈數據顯示,10月CPI同比上漲1.3%,比上月下降0.3個百分點,連續兩個月漲幅收窄。10月PPI同比下降5.9%,與前兩月持平。

  分析人士表示,10月CPI同比漲幅低於市場預期,食品價格漲幅回落是主因。儘管PPI降幅與前兩月持平,但中長期看,産能過剩、盈利惡化、大宗商品低位運作料使PPI中期依舊呈負增長,加大通縮壓力。面對不穩定的內外需形勢,貨幣寬鬆仍有空間,適時再次“雙降”仍有可能。但考慮到央行強調不能過度“放水”,未來財政政策將更加積極,明年財政赤字調整將是大概率事件。

  通縮壓力加大

  10月CPI同比漲幅連續兩個月收窄。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劉學智認為,10月食品價格漲幅收窄是CPI同比漲幅下降的直接原因。豬肉、鮮菜、鮮果、水産品、蛋類價格環比全線下跌,豬肉價格環比近6個月首次下降,豬肉價格上漲週期已到尾聲。非食品價格影響CPI中長期走勢,近一年非食品價格在0.9%-1.3%之間徘徊,是拉低CPI的重要原因。

  民生宏觀研究員朱振鑫表示,豬週期弱化,通脹隱憂解除。近期豬價快速下跌,一是前期上漲過快面臨回調壓力,前期22省市平均豬肉價格在3月下旬至8月中旬漲幅達40%;二是經濟下行和季節因素導致消費需求繼續走弱;三是市場對後期豬價信心下降,生豬供應加快。中期來看,考慮到7月生豬存欄增加,根據生物週期到12月能形成有效生豬供給,年內豬價大幅反彈概率不大,通縮壓力進一步加大。

  劉學智稱,CPI缺乏上漲動力,將在低位運作,全年漲幅預計在1.4%-1.5%,顯著低於去年。

  10月PPI同比下降5.9%,與前兩月持平。朱振鑫認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企穩,疊加8月匯改後人民幣貶值,帶來一定的輸入型通脹壓力;中央加大穩投資、穩增長力度,導致部分工業品需求企穩。

  對未來PPI走勢,朱振鑫表示,PPI已連續44個月負增長,中期來看,未來轉正仍遙遙無期。一方面,上游去産能、去庫存尚未結束;另一方面,伴隨經濟換擋轉型,傳統工業品需求將趨勢性放緩。在産能有效去化和新增長點完全成型之前,PPI難擺脫低迷。

  中信建投分析師黃文濤認為,産能過剩、盈利惡化、大宗商品價格低位徘徊將使PPI中期保持負增長,工業通縮是中期問題。中國經濟最大風險不是通脹而是通縮,通縮魅影中期存在。

  政策加碼有空間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表示,10月CPI較上月漲幅回落,PPI與上月持平,再顯通縮隱憂。結合10月進出口同比增速繼續回落來看,當前內外需形勢仍不穩定。

  溫彬建議,繼續加大宏觀調控政策力度以穩增長。按慣例,每年最後兩個月是財政支出投放較為集中的時期,財政政策有望繼續發力,公共投入有望增加。貨幣政策還有進一步放鬆的空間,適時再次“雙降”,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改善內外需求。

  朱振鑫表示,通縮壓力加大,貨幣寬鬆仍有空間,財政政策將更積極。CPI和PPI直接影響實際利率,是觀測降息的最佳風向標。9月名義貸款利率雖已從去年的接近7%降到5.7%,但考慮通脹之後,實際利率仍很高,需降息來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三季度超儲率只有1.9%,急需通過降準對衝超儲的消耗,因此,降準必要性也在加大。從時點上看,央行或在美聯儲加息之前有所行動。不過,考慮到央行強調不能過度放水,未來政策重點將逐步從貨幣政策轉向財政政策,明年財政赤字調整是大概率事件。

  黃文濤認為,實際利率較高,制約投資消費和經濟企穩,貨幣政策將繼續寬鬆。負利率是偽命題,不會制約繼續降息。同時,降準是常態化的必要手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