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18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一、德國經濟金融發展的四個典型特徵

  • 發佈時間:2015-09-07 01:09:36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從戰後以來的發展歷程來看,德國具備經濟增長強韌、製造能力強大、虛擬經濟發展適度、社保與財政保持平衡這四個方面的典型特徵。

  (一)經濟持續穩健增長,具有高效、穩定、抗風險能力強的顯著特點

  二戰以來,以美、德、英、法、日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基本經歷了戰後快速發展時期、石油危機與滯脹時期、全球化與網際網路發展時期、全球金融危機時期以及後危機時期五個發展階段。在這五個發展階段,德國經濟始終保持相對穩健強勁的增長,體現出高效、穩定和抗風險能力強的顯著特點。

  德國是戰後平均年增長率最快的發達國家。從1951年至2014年的64年期間,德國GDP年平均實際增長率為4.65%,而同期美國為3.20%,日本為4.22%,英國為2.56%,法國為3.16%。

  德國勞動生産率保持較快增長。在主要發達國家中,美國作為移民國家其勞動力增長對整體經濟增長的貢獻要顯著高於歐洲與日本。如果考慮單位勞動力産出的年增長率,1961年以來,德國平均單位勞動産出年增長率為2.23%,顯著高於美國的1.59%,僅次於日本的2.99%列第二位。

  德國經濟增長的穩定性還表現在保持物價穩定的能力。戰後近70年的發展歷程中,德國始終保持著相對穩定的物價水準,即便在上世紀70年代兩次石油危機時期,在主要發達國家普遍經歷高通脹的情況下,德國依然保持了5.08%的平均通脹率,顯著低於其他國家。以發達國家2%的通脹率作為目標,計算各時期通脹率與通脹目標的平均距離(絕對值),德國僅為0.8個百分點,物價穩定性顯著好于美、日、英、法四國。

  德國經濟具有較強的抵禦危機能力。戰後德國共經歷了6次經濟衰退,包括兩次石油危機和美國次貸危機,但每次衰退的時間均不超過1年,特別是在歐債危機中“一枝獨秀”,率先復蘇,顯示出較強的抵禦危機能力。相比之下,美國戰後共經歷7次衰退,且在上世紀70年代石油危機和次貸危機中恢復了較長時間;日本在東南亞金融危機與次貸危機中經歷了較長衰退期;英國雖然衰退次數少於德國,但在兩次石油危機與次貸危機中,均經歷了較長的衰退期。五國中,僅有法國所經歷的危機和衰退次數要少於德國。

  (二)堅持製造業立國使德國具有良好的實體經濟基礎

  強大的製造業實力。目前,德國經濟實力位居世界第四、歐洲第一,經濟總量佔歐盟的1/3,是當之無愧的火車頭。德國精密機械、制藥、工程機械、汽車製造、環保産業都聞名於世,其産品以品質優異而著稱。與其他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德國近年來製造業增加值佔GDP比重始終穩定保持在20%以上。高比重的製造業不僅創造了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的産品,也為高附加值的服務業奠定了基礎。相比之下,英、美、日等國家近年來製造業佔比持續下降,其中英國製造業佔比已由1995年的19.0%下降到2014年的9.5%,實體經濟出現“空心化”現象。

  製造業立國使“德國製造”的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推動出口快速增長。從各主要發達國家經常項目中商品和服務佔GDP的比重可以看出,德國自2000年開始經常項目順差持續增加,顯著高於美、日、英、法四國。2014年,德國凈出口占GDP的比重為6.42%,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

  (三)適度發展虛擬經濟,金融與房地産行業健康發展

  德國以服務實體經濟為目標適度發展虛擬經濟。與美、日、英、法等主要發達國家相比,德國金融市場規模並不領先,2012年德國股票交易額佔GDP的比重在34.7%,顯著低於美國的132.2%和英國的95.2%,也低於法國和日本。從間接融資看,2014年德國國內信貸投放額佔GDP的比重為141.1%,顯著低於美國的245.0%和日本的374.2%,也低於英國和法國。虛擬經濟的適度發展還表現在廣義貨幣(M2)規模上,2014年末德國M2餘額佔GDP的比重為90.0%,顯著低於日本和英國,與美國和法國基本持平。德國的這种經濟發展特點顯示了其實體經濟發展對資本和貨幣增長的依賴度低,也體現出其資本利用和金融運轉的高效性。

  房地産市場穩健發展。房地産業增加值約佔GDP的11.1%,是五個發達國家中最低的。從房價相對漲幅來看,2001-2014年,德國二手房房價年均漲幅僅為1.4%,新房房價年均漲幅為2.3%,而美國同時期房價年均漲幅在2.4%,英國為5.4%,均高於德國。從收入房價比(年收入/房屋每平方米單價)看,德國在15-20倍左右,即一年的收入可以購買15-20平方米的房屋。相比之下,除美國由於土地資源豐富,收入房價比約為30倍,高於德國外,英國、日本、法國收入房價比大約在10-15倍左右,要略低於德國。

  (四)社會保障制度與財政可持續性保持良好平衡

  德國是典型的社會福利國家。2014年德國社會保障支出佔財政總支出的54.1%,是五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比重最高的。同時,社會保障支出佔GDP的比重達到23.8%,僅次於法國列第二位。良好的財富再分配機制與社會保障體制使德國社會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目前,德國的基尼系數在0.31左右,也是五個主要發達國家中最低的。

  社會保障制度與財政可持續性保持良好的平衡。儘管社會保障支出較高,但德國堅實的實體經濟基礎保障了財政收入的穩定增長。2014年的德國財政盈餘佔GDP的比重為0.54%,連續三年保持財政盈餘,推動近年來政府債務率出現下降,這在五個主要發達國家中獨樹一幟。2014年德國政府債務餘額佔GDP的比重由2010年的80.5%下降至74.7%,是債務率最低的發達國家。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