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轉型任重道遠
- 發佈時間:2015-08-21 03:47:4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業務創新、公司轉型落地實現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比如一直在提倡的PPP模式,由於期限長,收益上又並無優勢,信託公司參與的意願並不強烈。事實上,傳統的地方融資平臺業務已經的所抬頭,由於有地方政府的隱性擔保,暗含著風險的相對可控,一般信託公司更願意做此類項目,加之對地方政府債務置換的推行,信託公司對地主融資平臺的熱情又回來了。”用益信託研究員帥國讓對記者説。
業內人士認為,地方融資平臺業務的回升又讓行業回到最初的問題上,“剛兌”是懸在信託行業頭頂上的“達摩克利斯劍”,投資又轉回到對收益的絕對保證上。陳康表示,在行業轉型的陣痛期,只有少部分信託公司主動探索,大部分公司仍在觀望。即使是上半年火爆的證券投資,也只是在二級市場單邊走牛形勢下的市場紅利,一旦A股行情走勢發生轉變,這部分的資金又回到原來的業務上了。中國信託業協會最新發佈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二季度末,全國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産規模為15.87萬億元。證券投資信託的規模為3.02萬億元,其中,股票投資規模為1.41萬億元,佔比9.53%。在6月市場行情發生轉變後,證券投資的佔比開始收縮。
“一方面是由於剛性兌付使信託公司被束縛了,不敢放開手腳去市場搏鬥;另一方面,賺快錢賺慣了很難彎下腰來賺慢錢,在固有業務還有利可圖的情況下,一般信託公司還會選擇固守傳統的業務,”陳康分析。打破剛性兌付已經是行業的共識了,然而這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以時間換空間。
某股份制銀行人士表示,剛性兌付問題不局限于信託行業,還包括銀行理財等業務。剛性兌付的打破需要慢慢推動,要加強對相關行業的監管。事實上,國內的理財、信託、資管領域對於投資者資金的投向並沒有得到有效的監管,很多項目的資金流向並沒有流向最初設定的項目中,還有一些項目在産品設計時為營利而做監管規避,而在業務端和銷售端又過於注重提成激勵,而造成從業人員對投資者的風險提示不到位。市場需要培育正常的投資理念,還做好投資者教育,機構要有足夠的監管和風險揭示,投資者要有足夠的風險認知。預計未來剛兌會從社會影響較小的民間借貸如P2P網貸行業或村鎮銀行等後起的民營銀行率先突破,只有當各方做好足夠的準備才能去一步步破局取得進展。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