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熊市料提前結束

  • 發佈時間:2015-05-25 01:34:37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程小勇分析認為,從價格變動因素來看,“一帶一路”在很大程度上將轉嫁部分的産能過剩壓力,不管是海上絲綢之路,還是陸上絲綢之路規劃的城市帶,基建和交通都會受益,從而扶持原本因結構調整而導致的內需減速。但是,從另一個層面來看,西部地區、南亞地區和中亞地區豐富的銅礦、煤炭和石油等資源保障因交通改善和國家間合作和順暢,因此並不一定會導致大宗商品出現新一輪強勁牛市,只是會使得商品的下跌週期縮短。

  相比之下,黑色金屬、鋼鐵板塊還受制于國內地産形勢,“一帶一路”戰略規劃的驅動力,將更明顯地表現在有色金屬尤其是銅的走勢之中。

  根據銅市場權威研究觀點,GDP數據每增長1萬億美元,銅的消費需求將增加18.67萬噸。

  2009年日本亞開行研究預計,2010年-2020年亞洲基礎建設投資規模為8萬億美元。這一數據常常被拿來引用。這一數據在“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之前公佈。

  金瑞期貨資深研究員陳楷頤表示,“一帶一路”規劃公佈後,亞投行成立的示範效應下,日本及世界銀行均加大了對這一領域機會的關注力度。近期,繼世界銀行宣佈向印尼提供110億美元貸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後,日本也表示將擴大在亞洲基礎設施建設投資,未來5年內將通過亞開行為亞洲提供1110億美元資金。

  陳楷頤據此研究表示,對應來看,如果“‘一帶一路’+別的項目”未來十年的投資規模為8萬億美元,若其中30%來自銅的消費需求,那麼將消耗銅18.673萬噸;如果比例提高至40%,則消耗銅37.05萬噸;如果消費比例為50%,則需要銅46.31萬噸;如果這一比例提升至60%,則將消耗的銅數量為55.57萬噸。(上述數據計算考慮了匯率因素。)

  “目前來看,消耗30%-40%的概率更大一些。”陳楷頤説。

  據中國證券報記者調查,目前國際知名投行的銅價預測的最新公開數據中,還沒有關注“一帶一路”因素帶來的影響。

  今年4月下旬,國際銅研究小組(ICSG)發表研究觀點表示,2015年-2016年,中國銅産能過剩的數量將分別為36.4萬噸,22.8萬噸。“如果銅消費需求佔上述亞洲基建項目投資的40%,則可以完全覆蓋這部分過剩産能。”陳楷頤説,銅市有可能在此支撐下迎來第二春。

  陳楷頤表示,通常大宗商品走勢中存在這樣的規律:當大宗商品整體下跌時,銅往往是最後一個下跌;而當大宗商品走牛時,銅則是第一個上漲。他認為,“一帶一路”對銅過剩産能的消化將提前結束銅市熊市,有色板塊由於不同品種的具體特點而有所區別。

  分析人士認為,銅市熊市的提前結束或為大宗商品的走牛提供支援,而銅引導下的有色板塊作為大宗商品的重要部分,其階段性反彈也將縮短整個大宗商品熊市週期。

  此外,大宗貿易企業如何在“一帶一路”的投資盛宴中分得一杯羹,是相關企業共同關心的問題。

  就貿易深度較好、國際化程度較高、定價體系較為清晰的有色行業而言,陳楷頤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一帶一路”投資建設的新形勢下,有色金屬行業企業可主動介入,比如在新疆地區設立區域研究定價中心,探索集生産銷售、大型倉儲(包括交易所交割庫)、礦産開放于一體,集跨國貿易融資于一身的經營形式,尋找自身新的定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