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保險與經濟社會發展——台灣經驗

  • 發佈時間:2015-04-27 02:32:44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天很高興來跟各位分享一下保險與經濟社會發展的台灣經驗。18世紀末,西方國家開始工業革命,對外開展軍事侵略,經濟上實行殖民主義,中國國門被迫打開。鴉片戰爭後,外國保險業大舉進入中國,同時也帶來了現代的保險理論。1836年,英國一家保險公司在台灣設立了台北代表處,這拉開了台灣現代保險業發展的序幕。

  我們分別從五個階段來分析處於不同發展時期的保險業的一些具體特徵:

  第一,保險業發軔萌芽時期,時間跨度為1836到1895年。當時的台灣主要出口糖、茶及樟腦,整個保險業幾乎都被英商直接經營,英商保險業在台灣設立了代理點,經營水險與火險。

  第二,保險業的開拓奠基時期,時間跨度為1895到1945年。馬關條約的簽訂使得日本保險業進入台灣,1920以後,日本國內的産險公司紛紛來臺設立營業點,其主要業務為火險與水險。

  第三,保險業的起飛時期,時間跨度為1945到1960年。由於二戰剛剛結束,台灣的經濟殘破不堪,當時經濟工作的思路是以農業培養工業,以工業發展農業,這帶來了經濟的快速增長。政府接手了日本殘留在台灣的保險業務,並新成立了兩家保險公司。為避免過度競爭,此階段不準新設保險公司,也不準外國的保險公司進入台灣。

  第四,保險業穩步發展時期,其時間跨度為1960至1986年。經濟上,政府大力發展出口工業和重化工業,擴大公共投資,使得經濟持續擴張。在這一階段,人們財富不斷累積,儲蓄率高達35%。1961年,政府放開保險公司的設立。1968年,中央再保險公司設立,保險業得到了穩步的快速發展,財險和壽險保費收入的增長率都超過了經濟增長率。

  第五,保險業戰國時期,即從1986年至今。1980年,台灣開始施行自由化政策,産業逐步向科技化發展。與此同時,台灣逐步放開了美國保險公司在臺設立分公司的限制,隨後保險業慢慢進入到完全自由化階段。此時,台灣的人身保險業規模穩定成長,其保費收入增長率高於經濟成長率,但財産保險業成長卻有所放緩,且人身保險業與財産保險業市場的規模差異愈加懸殊。同時在這一階段,還引入了很多政策性的保險,如存款保險、強制汽車責任保險、住宅地震基本保險、保險安定基金等。台灣還大力推動了社會保險的改革,並將商品創新與實物支付結合起來,以照顧民眾的基本需求。

  總結台灣保險業與經濟社會發展的經驗,可以歸納為兩點:一是經濟成長帶動保險業的發展,二是人身保險業帶動財産保險業的發展。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