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風”頻吹 廣東自貿區主題再“起航”
- 發佈時間:2015-04-17 00:30:43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徐偉平
日前交通部表示,在上海自貿區推行的六項航運開放政策,將在廣東複製推廣,以進一步擴大試點工作。市場人士指出,廣東自貿區主要立足於加強內地與港澳的融合,且前海的金融試點進展順利,優勢顯著。在政策暖風頻吹的背景下,廣東自貿區概念料重回資金風口,其中受益於航運開放的港口股值得投資者重點關注。
政策暖風頻吹
4月16日,交通運輸部召開2015年度第二次例行新聞發佈會,交通運輸部新聞發言人徐成光在發佈會上表示,在上海自貿區推行的六項航運開放政策,將在廣東、天津、福建的自貿區複製推廣,以進一步擴大試點工作。
徐成光指出,為了推進上海自貿區的建設,交通運輸部在擴大交通運輸對外開放、促進貿易便利化、簡政放權、體制機制創新等方面,給予了政策支援,在航運領域先後推出了放寬中外合資合作國際船舶運輸企業的外資股比限制等六個方面的先行先試的開放政策。從在上海自貿區的實施情況來看,總體推進情況良好。
徐成光表示,去年底交通運輸部對這一政策實施一年來的情況進行了調查,目前已經有境外的幾家公司申請設立了外商獨資國際船舶管理公司,有41艘符合條件的中資非五星紅旗船舶獲得交通運輸部核準從事沿海捎帶業務。
4月7日,廣州海關對外宣佈,由該海關與廣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聯合實施的關檢“三互”(即資訊互換、監管互認、執法互助)新通關模式已在廣東自貿試驗區南沙片區正式啟動。在新型模式下,關檢雙方通過整合優化管理資源,加強執法合作,避免重復監管,全面實現口岸監管的“減法”,提升了口岸通關效能和效率。
據了解,關檢“三互”通關模式對口岸管理資源和通關流程進行了整合、優化,使口岸管理“串聯”作業變為“並聯”作業,企業通關得到了更多實惠。在新模式下,關檢雙方依託電子口岸平臺實現企業管理資信、進出口貨物申報、查驗、放行等方面資訊共用,企業可以同時實現異地報關報檢,無需再辦理轉關手續,進一步減少重復監管和查驗,省卻了反覆吊櫃、卸櫃的麻煩,進一步節省了通關時間和成本。
廣東自貿區惹關注
據了解,廣東自貿區將包括廣州南沙新區、深圳前海新區、珠海橫琴新區以及廣州白雲機場綜合保稅區,總面積達931.385平方公里,到2020年可開發面積為295.385平方公里,要遠遠大於目前上海自貿區所規劃的28平方公里。更加廣闊的可開發面積不僅為企業提供了很多的發展空間,也為倉儲、加工、土地金融等自貿區未來發展的方向提供了廣闊的空間支援。
與上海自貿區相比,廣東自貿區有兩大優勢。一方面,緊鄰港澳,可以很好的與港澳貿易形成配合,而且在法律法規、貿易規則來説,廣東自貿區也與港澳的聯繫更加緊密,規則一體化推進更可期待;另一方面,前海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的金融試點,前海的金融試點經驗可能會對未來推行進一步的金融改革有所幫助,因此在自貿區建設上也就相對於上海更有優勢。廣東自貿區將著力於發展對港澳的貿易與投資,政策針對性更強。
考慮到特殊的地緣優勢,廣東自貿區將會推動粵港澳三地居民之間的往來、居住和旅遊更加便利化。這在帶動跨境商務、跨境採購等經濟形態的同時,還將為廣東的港口擴展出更大的發展空間。由於港口具有承接物流、服務、貿易等具體職能,在自貿區擴容、“一帶一路”等利好規劃相繼出臺的背景下,港口也越來越受到市場的關注,本次六項航運開放政策更是對港口股構成了直接利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