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引導促成多重利好
- 發佈時間:2015-04-07 00:3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中國企業加快進軍歐洲並購市場的同時,一系列利好也有望將這一趨勢推向高潮。
首先,歐元匯率的下降使中國企業到歐洲進行跨境並購的成本大大降低。
同時,對於中國企業前往歐洲的並購,各國政府也普遍持歡迎態度。
另外,跨境並購的政策利好頻出。近日,銀監會對2008年出臺的《商業銀行並購貸款風險管理指引》(下稱《指引》)進行了修訂發佈,放寬了商業銀行開展並購貸款業務的條件。主要調整包括:將並購貸款期限從5年延長至7年;將並購貸款佔並購交易價款的比例從50%提高到60%;取消並購貸款擔保的強制性要求。
在監管方面,2014年9月9日,商務部發佈新修訂的《境外投資管理辦法》,確立了“備案為主、核準為輔”的管理模式。新《辦法》規定,國內企業在境外投資開辦除金融企業之外的企業事項,涉及敏感國家和地區、敏感行業的,由商務部核準;其他情形的,中央管理企業報商務部備案,地方企業報省級政府備案。
商務部還指出,下一步將加強宏觀統籌規劃,編制和落實對外投資合作重點國別和重點行業規劃,為企業提供宏觀指導。
不過,中國企業進行跨境並購的一些障礙仍然有待繼續改善。“一方面,兼併收購交易仍然涉及境內和境外多個相關監管機構審批,審批效率和進程影響了海外並購成功率;另一方面,目前國內上市公司支付手段有限,大多采用大股東發起海外並購或上市公司通過小規模現金交易進行收購,這制約了國內上市公司海外收購進程。”鄭俊指出。
同時,馮林指出,中國企業在以往跨境並購失敗的案例不少,歐洲是一個更加複雜的市場,要謹防可能的風險,“歐洲由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組成,每個國家的語言、文化各不相同,不同地區的法律體系,資本市場制度差異更多。所以中國公司去歐洲收購必須事先了解這些差異,因為在歐洲一個國家的成功經驗未必適用於另外一個國家。另一方面,歐洲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優勢行業。中國投資者必須熟知每個國家不同市場的格局,才能找到好的投資標的。這一點,到歐洲投資相比去其他地區來説更加複雜,也更具挑戰。”
另外,任春雨指出,中國企業在收購完歐洲的並購標的後不是終點,而只是起點,“歐洲的很多企業都是百年老店,所以在並購的時候一定要注重後期的管理,延續品牌的傳承,在到底是參股還是全資收購方面也要好好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