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人哭笑不得的文化保護
- 發佈時間:2015-03-07 00:30:5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王寧
埃及歷來是文物追討大國,但凡國際拍賣市場當中有任何關於埃及文物的風吹草動,總能引發一番“腥風血雨”。在埃及國內,還有一個早在上個世紀80年代就已經成立的文物追討機構——埃及最高文物委員會。2007年,由於該委員會成功將“被盜取”的拉美西斯二世木乃伊的頭髮追回而名聲大噪。之後,埃及成立了另一個更加具備文物追討指向性的機構——歸還走私文物全國委員會,再次彰顯埃及在流失文物追討領域的“霸主”地位。
文物追討同樣也是我國的一大文化難題。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中國有164萬多件流失文物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另有1700多萬件散落在民間。
面對如此龐大的文物流失數量,要想真的實現所有流失文物回歸原有國,難度實在太大。但在前不久發生在埃及開羅博物館的一樁意外“修復”變“損傷”的案例,卻又讓人不得不對追討國本身是否具備保存文物的實力産生懷疑。
2015年1月中旬,網路上爆出一則埃及開羅博物館所藏圖坦卡蒙鍍金面具被意外損壞的消息。有消息稱,由於館員在清潔圖坦卡蒙鍍金面具時發生意外,不慎將面具碰翻,摔斷了面具的鬍子。
看到這樣的消息,很多業內人士都表示“不能忍”:“圖坦卡蒙黃金面具是埃及的國寶級文物,它們的主人在3300多年前就英年早逝,幸運的是他的陵墓沒有遭到劫掠。但沒想到黃金面具居然讓博物館的清潔工給嚴重損壞了。”
文物在清潔時發生意外損傷,這對於一家國家級博物館而言實屬不應該,但接下來,館員對於圖坦卡蒙鬍子的修復舉動,更顯示出該博物館對於文物保護知識的匱乏。僅僅是因為上級有命令稱,“不能耽誤展出,趕緊修好”,開羅博物館的館員竟然就草率地用環氧樹脂對鍍金面具進行修復,且在修復過程中對鍍金面具本體造成二次傷害。
在這裡,有必要對文物修復作點介紹,文物修復所秉持的基本原則——不改變文物原狀以及修復材料的可逆性。“不改變文物原狀”,僅從字面意思即可理解,無需過多解釋。而“修復材料的可逆性”涉及的則是對後續文物修復工作留有餘地,也就是要求所選擇的修復材料必須能與文物實現再分離。任何一種修復材料都存在時間上的局限性,這就要求在對文物修復時一定要慎重。而開羅博物館對圖坦卡蒙面具採取的修復措施,以及所選用的修復材料——環氧樹脂,在很大程度上違背了文物修復的基本原則。
環氧樹脂作為一種常見的黏合劑,具有極強的黏合性,一旦使用之後,很難被清除掉。開羅博物館對於圖坦卡蒙鍍金面具的修復很有可能因為這一材料的使用而對文物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傷和破壞。如果再將修復過程中所發生的“意外”——在環氧樹脂蹭到臉上之後,館員試圖用刮刀進行處理,以致面具留下可見的劃痕,那麼,在整個修復過程中,就已經對文物造成永久性的傷害。
如此不負責任的行為發生在當今世界最為知名的大型博物館中,難免不讓人感到遺憾。結合文章一開始所提及的關於埃及對於文物追討的熱衷態度,實在讓人為已經被討回或正走在被討回路上的文物捏一把汗。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