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市風暴中的“蝴蝶”
- 發佈時間:2015-01-19 00:30:29 來源:中國證券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官平
1月18日,慵懶的週日午後,葛衛東出現在其麾下期貨公司杭州營業部開業儀式上,笑容滿面。
幾天前,市場就瘋傳葛衛東導演了上週三(1月14日)倫敦銅市崩盤,當天倫銅最深跌至每噸5353.25美元,盤中跌幅一度超過8%,刷新2009年7月來最大跌幅,上海銅期貨午盤封死跌停。
16日,英國《金融時報》最先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葛衛東掌舵的中國一家對衝基金——上海混沌投資有限公司是銅價大幅下挫的主要推手。至此,原本只有銅市老手才聽過的葛衛東“名聲大噪”。不過,一位接近葛衛東的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傳媒過分誇大,混沌只是順勢交易,趕上了行情大跌。
“葛老大”名聲大噪
在當下流行的微信朋友圈裏,一個段子廣為流傳:“甲:知道華爾街嗎?乙:知道!甲:知道浦電路嗎?乙:在哪?甲:你out了……”
上海浦東浦電路的一處綠地中央,鳥語花香,混沌投資就隱匿在此,這裡距離上海兩大期貨交易所——上海期貨交易所、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的交易大廳不過500米。很多期貨公司和私募機構都集中在周邊。
葛衛東,在國內期貨市場確有名聲,業界稱其“葛老大”。在中國,和葛衛東一樣的被稱為“傳奇人物”的還有葉慶均、傅海棠、林廣茂。
其中,被稱作“農民哲學家”的傅海棠,農民出身,曾養過六年豬,種過棉花、大蒜等,2000年進入期市,煎熬十年,2009年至2012年,把握住了棉花、豆粕等品種牛市行情,資産從5萬元累增至1.2億元,2014年,股票資産翻倍。
不過,葛衛東早已經不是“單槍匹馬”作戰。2005年,他在上海成立混沌投資,據媒體公開報道稱,目前葛衛東資産已達百億元。本報記者暫無從證實。
自2000年從事投資以來,葛衛東一直保持良好的投資業績,7年平均年化投資收益率在50%以上;混沌投資自2005年成立以來,平均年化投資收益接近120%。
中國證券報登陸其混沌投資官網發現,其管理的非結構化産品中,截至1月9日“混沌價值一號”非結構化集合資金信託計劃的單位累計值為2.0284,“中融-混沌1號”的單位累計值為2.8175,“中融-混沌2號”的單位累計值為2.4638。
公開資訊顯示,2008年,在全球爆發金融危機,市場單邊下行的行情下,葛衛東的大膽出擊,使得其資産從千萬膨脹到幾十億元,奠定了向市場大佬轉身最為關鍵的一步。
2012年,這位被華爾街盯上的中國投資家遭受了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的罰單,令整個市場警覺,葛衛東都已經把觸角伸向了國際市場。
根據2012年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的認定,葛衛東控制的順生投資公司、混沌投資(英屬維爾京群島)及混沌投資(香港)在2011年1月6日至2月11日期間,持有美國2號棉期貨合約單月持倉超過限額599張,同年7月,葛衛東通過這三家公司持有的2號棉頭寸再次超倉143張。最終葛衛東同時返還100萬美元利潤並支付50萬美元罰款。
再度祭出大手筆?
時隔3年,葛衛東再度被曝在倫敦金屬交易所和上海期貨交易所祭出大手筆,令銅市震驚。
事發1月14日,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稱,混沌投資當天先在倫敦金屬交易所(LME),然後是在上海期貨交易所大舉拋售銅期貨,將銅價推低至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不過,報道並未得到混沌投資或者葛衛東的回應和證實。
報道援引一位資深交易員的話説,此次出手在時間上的選擇堪稱“漂亮”,當時由於油價大幅下跌,大宗商品市場出現恐慌情緒。2014年四季度,國際油價跌幅超過40%,原油被認為是大宗商品的“風向標”。
一位接近葛衛東的知情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混沌投資只是“順勢交易”,趕上了價格下跌而已,外媒過分誇大。
記者也未能聯繫上葛衛東或混沌投資。另據稱,混沌投資並不打算對外進行回應,也不置評。
數據顯示,LME銅1月14日當天共計成交5.3萬手,倫銅1手25噸,即相當於成交132.5萬噸。業內人士分析,要撬動這麼大的一個交易盤子,並非易事。
上海一家投資機構的金屬交易員説,銅價這波下跌,估計是混沌投資在關鍵位置上“砸盤”,並且起到了重要作用,導致期貨價格發生暴跌。這位交易員不願意透露姓名,他所指關鍵位置是倫銅6000點(即每噸6000美元的整數關口)。
“這些位置有很多期權。”這位交易員説,單靠國內私募難有這麼大的能力,就像“蝴蝶效應”一樣,一個有效的觸動就會爆發一個海嘯,可能國內私募機構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很難説清楚到底真相是什麼。
中信期貨研究員朱文君也表示,銅基本面是走弱的,這點比較明顯,而且融資對銅的支撐也在減弱,整體來看,銅在2014年的走勢卻比較抗跌,但各方面對銅價要跌破6000美元/噸,跌至5800美元或者5500美元一線,是比較普遍的,市場一直在蓄積下跌力量。
在過去的一次公開演講中,葛衛東是這樣闡述他的“混沌理論”的:一提到混沌理論,大家就會想到神秘的“蝴蝶效應”……即使很小的因素,也可能在系統內和其他因素相互作用後形成巨大的、不可預料的結果。
不過,歷史上倫敦金屬交易所“逼倉事件”倒是時有發生。2014年10月末,據《華爾街日報》報道,超過一半的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銅庫存目前都掌握在一位買家手中,這個買家就是倫敦對衝基金紅風箏(Red Kite Group)。這令交易員對該買家可以通過控制銅現貨供應而影響價格的憂慮升溫。
2005年,紅風箏與另外一隻基金——拖拉機聯手狙擊一路做空倫銅的中國國儲,迫使後者最終以鉅額虧損退出。
業內稱此為“擠倉”或者“逼倉”,是指利用現貨供應上的絕對優勢來控制市場上的現貨流通數量,從而故意抬高或壓低期貨市場價格。市場人士當時預計,紅風箏基金可能在故伎重演——通過LME建立大量的多頭頭寸,狩獵即將到來的大空頭。不過,此後,倫銅價格並未出現大幅反彈,反而出現暴跌。
這也就意味著,這家對衝基金截至目前還未得逞。
暴跌或連累國內銀行
在這個市場裏,有贏有賠,有賺就有虧。這場銅市“風暴”,不論是不是葛衛東點燃了“導火索”,或者賺得盆滿缽滿的美元,至少令其名聲遠播海外。但對中國的另一些機構來説,可能就意味著風險,比如銀行。
由於今年銀根緊縮,不少企業通過大宗商品貿易融資的方式從銀行獲取貸款,比如將數百噸或者上萬噸銅,質押給銀行以獲得現金流。目前中國保稅區融資銅庫存約55萬噸左右,在2011年上海融資銅庫存一度逾百萬噸。
業內人士表示,如果貸款出現違約,或者無法延期,所質押的銅就會被用來清償債務,純粹為了金融目的而進口的銅買家就會被迫出售,銅價會再次大跌,形成連鎖反應。
2014年5月發生在青島的金屬融資騙貸事件令國內外銀行震驚。一家企業利用同一批工業金屬重復質押向銀行貸款,受牽連的銀行多達十多家,目前漏洞尚未調查清楚。
上海銀監局近日向轄區中資銀行下發通報,提示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和貿易融資套利帶來的風險。通報稱,大宗商品貿易及其融資繼續快速發展,風險也在快速集聚。通報指出,很多企業通過虛構大宗商品貿易背景利用內外匯差和利差進行套利交易,並與包括房地産和股市在內的各類投資投機風險相互關聯,而杠桿又將風險傳導至銀行機構。
通報稱,由於2014年大宗商品價格整體回落,部分商品價格回落幅度較大,其融資風險管理的要求,與長期價格單邊大幅上升條件完全不同。價格的巨大波動,極易誘發貿易融資的風險。
“銅價暴跌對融資銅來講不是個好消息,本身價值下滑,銀行也謹慎。”富寶金屬研究院雷連華説,年末銀行授信偏緊,且內外利差收窄,融資貿易並不活躍,很多企業暫停了此類操作。不過近期比價好轉,貿易商進口積極性增加,預計年前國內現貨銅供應將充足,價格反彈存在較大的壓力。
雷連華説,隱藏的金融風險增加是誘使銅價格下跌的主要原因,近期貨幣市場劇烈波動,美元指數大幅上漲,原油價格屢創新低,對銅市場來説,銅産業過剩預期增加,淡季來臨下游消費疲軟且預期不樂觀,現貨市場供應充足對商家信心産生衝擊,價格的暴跌導致投機盤被迫平倉,會加劇這種跌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