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東北玻璃 破釜沉舟

  • 發佈時間:2015-01-12 00:31:01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風蕭蕭兮易水寒。今冬東北玻璃一路慷慨遠行,頗顯悲壯,穿過山東、華東地區,直達華中武漢市場,一時震驚玻璃行業,一向地盤格局分明的玻璃市場春水乍皺。

  向來,物流成本是玻璃外運的瓶頸之一。500公里,是歷來公認的玻璃銷售半徑極限。自北而南,東北、華北、山東、華中、華東、華南六大玻璃市場各安一隅,長久無事。

  然而地産乾涸、蛋糕縮小形勢之下,建材係品種紛紛倒下。玻璃是主要的建材品種之一,全國共有300多條生産線,生産線開窯後的八年時間內,除短暫冷修外不能停下,供應過剩且生産端缺乏彈性的玻璃市場發生踩踏似乎註定。

  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1-11月,遼寧、吉林、黑龍江的房地産投資累計增速分別為-15.9%、-19.7%、-15%,為全國唯一的兩位數負增長地區。而隨著之後進入冬季,東北地區房地産開工蕭條冠全國之最已是慣例。大河無水小河干,需求嚴重萎縮,東北玻璃庫存積壓嚴重不難想見——“廠家的倉庫裏面已經放不下了。”一些市場人士稱。

  河北沙河一家大型玻璃廠商在東北建有6條生産線,該企業負責人稱目前正忍受20%的虧損。

  據了解,東北地區生産線共計約20條,近兩年新增産能近78%,且目前尚無可交割廠庫。而由於玻璃下游訂單不足,並伴有各環節資金拖欠情況,截至去年7月,加工企業完成的基本是去年和年初的尾單。東北玻璃“南灌”過程中,部分企業人士表示外銷首站為秦皇島、山東、福建、四川。

  相對東北地區來説,這些目標地區産能較少,以海運為主,運輸費用在80元—220元不等,只要價差可以覆蓋運費,東北玻璃便存在走出去的可能,不過這些地區玻璃生産企業根基深厚,客群穩定,東北玻璃要想被當地市場接受就要忍受更大幅度的降價。而30天的庫存對任何一家玻璃企業來説都是災難性的。除了南下,東北玻璃似乎也別無選擇。

  那麼為何不選擇停産?

  一來企業並不想停,一條玻璃生産線建設成本2—3億元,壽齡8年,一旦棄産,意味著數千萬元甚至上億元打水漂。而2015年開春之後,東北房地産市場回暖或許將給當地玻璃市場重新輸氧,儘管可能伴隨更慘烈的踩踏。

  二來許多企業實力雄厚,還沒有到不得不停産的地步。武漢一位玻璃企業人士告訴記者,即使在利潤大大不如從前的當下,多數正常運營的企業利潤基本在20%以上。另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玻璃行業秉承“不賒不借”的經營習慣,企業不對下游客戶賒賬,也極少向銀行貸款,企業沒有還款壓力,目前上線的玻璃生産線多數是企業自有資金投入,一條生産線成本動輒上億,可見玻璃企業在前些年的牛市中積累了不少資本。至少,在資金方面,多數企業的心理支撐尚為穩固。

  第三,存在別的出路——降價南下。

  最不濟,還可以打“煎熬戰”,熬等別人先停。規模較小、資金不濟、天然氣生産線較多的企業成為被擠兌的目標。

  而無論如何,春節前,除了小部分冬儲消化庫存,東北玻璃的出路似乎只有南下,南下!

  一位接近東北三、四線地産行業的市場人士稱,2014年基本以消化庫存為主,新開工樓盤極少。新開工樓盤極少意味著玻璃需求的急劇下降。

  據玻璃市場人士介紹,目前東北玻璃市場價格在700元/噸,河北沙河地區在960元/噸,華中地區在1200元/噸,最高的華南地區約在1300元/噸。對於有忍受虧損心理準備的東北玻璃來説,南下尋找稀薄的氧氣比就地關停更為有利。

  2014年冬天溫煦的天氣,似乎也在為東北玻璃壯行。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