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5日 星期三

財經 > 證券 > 正文

字號:  

産業化市場關係理順 環保行業發展迎來轉捩點

  • 發佈時間:2014-12-26 07:13:00  來源:中國證券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以來,環保各細分板塊走勢出現大幅回調。業內總結的原因在於:宏觀經濟形勢持續不振背景下,靠政策驅動成長的環保行業歸於平靜;同時,過去兩年環保板塊頂著“高估值”盛名緩步向前,多數公司業績難以兌現市場預期,致使眾多資金“用腳投票”,這一點在2014年表現尤為突出。

  不過,業內人士表示,隨著政策頂層設計推進、投融資機制創新以及相關企業外延式擴張轉為內生式增長等,諸多催化劑相繼發力推動環保行業“華麗轉身”,環保板塊市場潛力將快速釋放。這一轉折變節點便是即將迎來的2015年。

  政策落實滯後

  2014年的環保板塊可以總結為:政策層面平淡中略帶波瀾,企業層面業績式微中仍顯穩健。

  今年環保行業收穫的最大政策紅利無疑是新《環保法》的頒布實施,以及PPP模式的大力推廣。通過這些政策措施,在法律層面為地方政府及污染企業加上了“緊箍咒”,並對環保投融資機制難題的解決起到促進作用,為環保行業發展增添了內生動力。

  但由於政策落實的延滯性,政策紅利的釋放並沒有産生立竿見影的效果。環保行業公司在2014年仍依賴著過去的政策紅利度過平淡的一年。據Wind數據統計,以A股環保板塊的PM2.5概念、污水處理、垃圾發電領域60家上市公司為例,三大領域上市公司2014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增長率分別為40.56%、11.74%和21.02%;而這些數據在2013年全年分別達到25.39%、14.31%和123.24%。

  這一業績表現,也讓曾經堅定看好環保板塊的資金紛紛“有腳投票”。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2013年底,上述三大細分板塊機構投資者平均持股比例分別為44.79%、45.87%和41.54%;但到今年三季度末,三個板塊該數字分別下降為39.98%、42.87%和36.49%。

  值得注意的是,儘管行業板塊整體業績表現式微,但一些影響成長能力的關鍵財務指標卻相對穩健。例如PM2.5、垃圾發電概念板塊各公司平均銷售毛利率始終維持在30%左右,污水處理板塊平均毛利率則穩定在35%左右水準。此外,今年以來,儘管國內眾多行業的資金鏈相繼拉響警報,但上述三大板塊各公司的平均資産負債率均維持在40%-60%的水準,經營活動産生現金流凈額同比增長率,除垃圾發電板塊由去年全年的170.27%驟減至今年前三季度的-47.73%外,其他兩個板塊除由於行業季節性特點導致的現金流在上半年出現下滑外,到第三季度均快速回升。

  有環保行業券商研究員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作為處於成長期的新興産業,儘管面臨宏觀經濟大勢的不景氣,環保行業各公司仍能維持一定程度的業績增長,而沒有出現新能源、手遊等其他新興門類公司的大起大落現象,這本身就是一種難得表現。而環保行業各公司整體財務指標的穩健,更是凸顯其長遠成長空間的內生支撐力仍然牢固,這也將為未來行業再次步入發展快軌蓄足動力。

  “氣消水漲”成主旋律

  縱觀近期各大券商2015年環保行業投資策略,趨於一致的觀點認為,在經歷2014年的短暫調整之後,2015年環保行業的一個重要特徵就是,隨著“水十條”“土十條”等細分産業政策落地,污水處理、土壤修復、VOCs治理等環保細分市場2015年將啟動。

  “水十條”是繼“大氣十條”之後,我國又一項重大污染防治計劃,預計總投資需求超過2萬億元。市場預期工業污水處理、市政水處理提標改造、再生水回用、村鎮污水處理等將成為投資重點。

  從細分領域來看,中國人民大學環境學院副院長王洪臣預計,按照相關統計數字,“水十條”實施後,預計新建污水處理設施將帶動的投資規模為3500億元,污水處理管網建設至少需要投入5000億元,提標改造至少需要3000億元,污泥無害化處置預計投資規模為500億-600億元;村鎮污水處理方面,預計也將帶動2000億-4000億元的投資需求。

  國泰君安研報認為,“水十條”帶來的投資機會,將集中在工業廢水治理津膜科技)、萬邦達、市政水處理提標(碧水源)、再生水回用(碧水源、津膜科技)、污泥處置(興源過濾)、中電環保巴安水務東江環保)、農村水務(國中水務桑德環境)、市政節水、農業節水(大禹節水)等領域。

  作為環保領域“三大戰役”之一,“土十條”的出臺進程也備受市場關注。早在今年11月,環保部生態司司長就曾透露,我國2014年一系列針對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法律法規編制工作已進入尾聲,《土壤污染防治法》草案已于近日完成,將提交全國人大,《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也將很快提交國務院審議,有望在今年底或明年初出臺。

  “土十條”自去年下半年開始啟動制定工作,目前已經修改了30多稿。作為全國第一份土壤治污領域的綱領性文件,將制定從目前到20年的土壤污染防治行動。專家預計,一旦土壤修復市場打開,將是幾十萬億的規模,市場空間遠遠超過大氣和水的治理。

  中國環境修復産業聯盟秘書長高勝達認為,“土十條”出臺後,全國土壤地下水修復市場將迎來跨越式增長,並在2015年達到400億元。目前土壤修復産業的年産值近幾十億左右,尚不及環保産業總産值的1%,市場前景廣大。高勝達認為,從市場化程度和資金來源保障來看,相較于耕地污染治理,工礦污染場地治理將率先起飛。

  目前,國內從事土壤修復的上市公司永清環保高能環境、東江環保、桑德環境等。土壤修復行業上游的環境監測儀器關的企業包括聚光科技華測檢測天瑞儀器等。如果“土十條”在2015年落地,土壤修復類企業將有望分食上萬億“蛋糕”。

   市場關係理順

  自環保被劃為戰略性新興産業産業起,外界對於其最大的詬病是“環保是一個行業而非産業”。由於傳統體制限制,這個行業並未理順真正意義上的市場關係。

  環保部環境規劃院相關專家此前曾對記者表示,按照相關法律及政策文件的要求,“誰污染、誰治理”是國際通行的治污原則,但在國內推行起來卻收效不足。儘管近年來在政策強力推動下有所進展,但對於污染大戶來説,污染成本非內部化這一點始終難以催生其治污的主動意願,因而也難以形成完全意義上的市場供需雙方,環保行業産業化發展始終缺乏內生動力。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的一系列政策動向表明,上述現象有望很快得以改觀。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旨在明確治污主體的《環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指導意見》目前正在環保部緊鑼密鼓制定中。這意味著未來的污染治理,除了政府和污染企業之外,有著治污技術和項目運營經驗的第三方平臺將名正言順地參與其中,成為推進産業化進程的核心力量。

  此外,曾經一度讓業界詬病的污染大戶“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局面將有望徹底改觀。一方面,新《環保法》明確污染處罰“按日計罰、上不封頂”的理念;另一方面,環境稅將有望于明年正式推行。這兩者意味著未來企業的污染成本在不斷高企的同時,這一成本還將直接轉化為企業經營的內部成本。“未來,污染大戶會像處心積慮降低原材料成本那樣,最大化降低其單位産品産出的環境成本”。

  更值得一提的是,一直受困于融資難問題的地方政府及環保企業,有望通過國家正在公共基礎設施建設領域推廣的PPP模式而引來融資“活水”。

  事實上,不少水治理上市公司已開始嘗試以PPP模式來參與污水處理項目。國內污水處理龍頭之一的碧水源近期就宣佈,將定增募資78億元參與一些地方的污水處理設施的建設及運營,其中PPP模式項目成為最大亮點。國中水務12月22日也公告稱,公司作為社會資本參與的湘潭經濟開發區污水處理一期工程,成為湖南省唯一入選的財政部首批PPP示範項目。

  業內人士指出,社會資本欲以PPP模式參與政府“治水”項目,重要門檻是自身須具備技術和資本雙重優勢。目前已在污水處理領域耕耘多年,具備資金和平臺雙重優勢的上市公司,無疑將率先受益。

  近期接受採訪的眾多業內人士均對記者表達的一致觀點是,當行業發展的各種生産關係相繼理順之後,環保將真正進入産業化發展階段,而市場所期待的一度如空中閣樓般的“萬億級市場蛋糕”,才可讓整個行業盡享。而種種跡象表明,實現這一蛻變的時間節點,便是即將到來的2015年。

熱圖一覽

高清圖集賞析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